中國美術館不斷豐富國家典藏 鎮館之寶“活”起來
核心閱讀
接受捐贈和征集作品1.3萬(wan) 餘(yu) 件、設計藝術衍生品1400餘(yu) 款……60年來,中國美術館不斷推動高質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質服務,讓藝術的魅力浸潤更多人群。
在北京五四大街1號,古樸典雅的中國美術館大樓靜靜矗立。源自敦煌藝術的閣樓飛脊大氣靈動,金色琉璃瓦的屋頂莊重鮮活。60年來,中國美術館不斷推動高質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質服務,努力展現東(dong) 方古典文化的博大氣象,積極呈現中外藝術交流互鑒的文明之光。
國家典藏不斷豐(feng) 富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wei) 山記得,雕塑家吳文家病重之時輾轉寫(xie) 信給他,將珍藏已久的著名畫家顏文樑的作品《晚霞雪景》無償(chang) 捐贈。
著名畫家靳尚誼把自己最珍愛的作品之一《塔吉克新娘》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時曾飽含深情地說:“畫家要畫出精品,還要把最好最滿意的作品捐獻給中國美術館。”
60年來,中國美術館不斷豐(feng) 富國家典藏,並通過優(you) 質的服務,讓作品得到保護利用。針對館藏缺項、當代學術發展、特定年齡段的創作群體(ti) ,開展主動征集,針對特定藝術主題開展邀約創作征集,目前,中國美術館接受捐贈和征集作品已達1.3萬(wan) 餘(yu) 件。藏品中有蘇軾、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吳冠中等藝術家的繪畫珍品;也有於(yu) 右任、啟功等書(shu) 法名家的佳作;還有劉開渠等雕塑家的作品。
除了中國作品,中國美術館也收藏有眾(zhong) 多外國藝術家的作品。吳為(wei) 山說,中國美術館在收藏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創新舉(ju) 措,通過國際交流展覽等多種形式,新入藏101個(ge) 國家藝術家的711件作品。
2019年6月,中法建交55周年之際,“不朽的傳(chuan) 承——法蘭(lan) 西藝術院雕塑院士作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展覽展出法蘭(lan) 西藝術院5位雕塑院士的37件雕塑作品。展覽結束後,藝術家將全部參展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
如今,走進中國美術館,觀眾(zhong) 總會(hui) 被正廳兩(liang) 側(ce) 的牆麵吸引,牆上是近年來828位捐贈者的姓名。中國美術館不僅(jin) 舉(ju) 辦了建館以來最大規模的捐贈作品展“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還專(zhuan) 門在牆上刻下捐贈者名錄。
鎮館之寶“活”起來
2017年,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剛一開幕,就吸引了數萬(wan) 名觀眾(zhong) 。展覽從(cong) 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中精選近現代名家大師作品200餘(yu) 件(套),推動中國美術傳(chuan) 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大早,中國美術館免費領票窗口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參觀高峰期,隊伍甚至排到了美術館東(dong) 街的三聯韜奮書(shu) 店。
為(wei) 不斷擴大藏品利用,中國美術館將6層展廳改造成“藏寶閣”,定期舉(ju) 行小幅經典作品展,吸引眾(zhong) 多觀眾(zhong) 前往打卡。
“自信從(cong) 文化中來,鎮館之寶不能‘鎮’在庫房裏。”吳為(wei) 山說,藝術家創作的好作品應該留世,更應該傳(chuan) 世,美術館必須把典藏的作品活化,發揮作品真正的價(jia) 值。
中國美術館注重對藏品資源的梳理、闡釋,通過“典藏活化係列展”“捐贈與(yu) 收藏係列展”“弘揚中國精神係列展”“國際交流係列展”“學術邀請係列展”這五大係列展,體(ti) 現藝術家們(men) 不同時期的創新、創造。
以美為(wei) 媒,中國美術館還積極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2014年至今,中國美術館共舉(ju) 辦30餘(yu) 個(ge) 國際展覽,組織策劃赴國外展覽20餘(yu) 個(ge) 。“中國寫(xie) 意——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展覽先後走進墨西哥、法國、希臘等國家。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化推廣部主任卡斯特奈達說:“看‘中國寫(xie) 意’展覽的作品,隻用眼睛不行,必須得用心去感受,用靈魂去撫摸。”
5月23日,中國美術館推出“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建館60周年係列展覽”,觀眾(zhong) 絡繹不絕。展覽展出了多位中外藝術名家的近600件名作,形象展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與(yu) 發展、紅色革命文化的弘揚與(yu) 傳(chuan) 承、中外美術成果的交流與(yu) 互鑒。“為(wei) 美術的美情、美心、美景而點讚!”在留言本上,一名觀眾(zhong) 這樣寫(xie) 道。
將美傳(chuan) 遞給更多人
來到中國美術館,觀眾(zhong) 可以在服務台免費領取一個(ge) “愛心坐墊”,在館內(nei) ,常常能看到不少小朋友坐在坐墊上畫畫、休息。“愛心坐墊”在設計上提取了知名藝術家作品中的元素,小小的坐墊傳(chuan) 遞著中國美術館心係公眾(zhong) 、服務公眾(zhong) 的溫度。
提供便捷、舒適、人性化的服務,中國美術館希望從(cong) 每一個(ge) 細節提升觀眾(zhong) 的體(ti) 驗感。走進美術館,觀眾(zhong) 不僅(jin) 能感受美,還可以把“美”帶回家。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共設計藝術衍生品1400餘(yu) 款、實現投產(chan) 180餘(yu) 款專(zhuan) 項經費文創產(chan) 品,注冊(ce) 原創圖像版權200餘(yu) 項,通過衍生品、趣味應用等多種方式傳(chuan) 播美。不僅(jin) 如此,中國美術館還製作短視頻、推出紀錄片,利用數字技術手段,使靜態的典藏“活”起來。
除了展覽,多種多樣的活動也在拉近人們(men) 與(yu) 美術館的距離。2014年以來,中國美術館舉(ju) 辦活動300餘(yu) 場,服務觀眾(zhong) 超過50萬(wan) 人次。中國美術館以館藏資源為(wei) 依托,與(yu) 各省份文化機構一道拓寬公共文化服務惠及範圍,持續打造美育課堂,策劃“走向西部”等一係列展覽,將經典藝術送至百姓身邊,並推出“大師講大美”“中國美術館之夜”等項目助力推動全民美育。
“下一步,我們(men) 要堅持人民至上,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積極行動者;堅持守正創新,做傳(chuan) 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身體(ti) 力行者;提升辦館水平,做推動美術場館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實踐者;堅持交流互鑒,做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化交流合作的文明使者。”吳為(wei) 山說。(王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