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人機共生”時代更須注重語言規範

發布時間:2023-07-03 09: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陳麗(li) 湘(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講師)

  網絡和數字化媒介已成為(wei) 未成年人生活和成長的基本環境。中科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等聯合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shu) :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2)》顯示,直播和短視頻已是未成年人網絡生活的重要陣地。短視頻以沉浸式的體(ti) 驗讓孩子們(men) 輕鬆且快捷地獲得各種熱詞、熱梗和表情包。“老六”“老鐵”“666”等逐漸進入到他們(men) 的話語體(ti) 係,甚至成為(wei) 特定圈層的身份標識。在各大社交媒體(ti) 上,家長們(men) 擔心“孩子不好好說話”,老師們(men) 交流“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用語”。詼諧幽默的網絡語言在豐(feng) 富人類表達的同時,也對原有規範的語文知識體(ti) 係造成衝(chong) 擊。在“人機共生”時代,如何培育未成年人語言文化素養(yang) 值得重視。

  “超語言”“融媒體(ti) ”是現代未成年人語言學習(xi) 和知識獲取的日常環境。在兒(er) 童早期發展中,語言在自然語言環境下的大量傾(qing) 聽和交流中逐漸發展,語言環境對語言習(xi) 得起到關(guan) 鍵作用。短視頻具有交互上的單向性,各類應用軟件基於(yu) 算法在進行“精準投喂”的同時,提供更多同主題的循環信息,無形中構造了“語言繭房”。其多模態的場景應用又提供了反複模仿和強化的環境,孩子們(men) 在潛移默化中已經把“絕絕子”“yyds”等當作了日常話語表達的主要詞匯。

  未來,語言和知識的學習(xi) 環境會(hui) 隨著人工智能發展不斷變化。試想,今天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也是一個(ge) “機器兒(er) 童程序”,它接受的是大量智慧數據的訓練和教育,其語言能力和智能行為(wei) 正不斷讓世界驚歎和擔憂。與(yu) 之相配的是,人類兒(er) 童接受了大量以聚集流量為(wei) 目的精準推薦式的機器“反哺”,如此看來,人類未來麵臨(lin) 的就不僅(jin) 僅(jin) 是語言表達的問題了。因此,我們(men) 更需要對現代“人機交互”的學習(xi) 模式、知識生產(chan) 機製和獲取方式進行深刻審視,更多思考未來機器智能和人類智慧的互動互育大環境下的知識和文化素養(yang) 提升問題。

  對待網絡語言,我們(men) 既要適應又要堅守,既要鑒別吸收又要精心引導。語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礎要素和鮮明標誌,語言也是理解文化和世界的重要方式。網絡是創造語言文化的沃土,網絡語言對未成年人語言能力及其素養(yang) 的影響不可小覷。網絡語言在豐(feng) 富表達的同時,其單一化、模式化的構詞表達,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限製人們(men) 的思考能力和表達方式。某社交平台上的“文字失語者互助聯盟”已有30萬(wan) 名用戶,越來越多的群體(ti) 意識到“文字失語”的困擾。

  成年人可依據已形成的語言文化知識係統,對網絡語言進行一定的思辨和反省。未成年人的心理和人格尚未成熟,並不具備理性選擇能力,可能會(hui) 在不斷重複的輸入中內(nei) 化,從(cong) 而形成一些粗俗的表達模式和話語風格,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語言貧乏。在語言和知識學習(xi) 的關(guan) 鍵期,特別是在孩子們(men) 還不具備語言審美能力的時候,應該努力為(wei) 其提供相對規範的語言環境,幫助孩子形成穩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心智成長。

  發揮網絡媒體(ti) 的重要載體(ti) 功能,在“人機互動”中提升未成年人的語言文化素養(yang) 。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有利於(yu)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內(nei) 容的創作和傳(chuan) 播”。網絡學習(xi) 範式正朝著可視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延伸,應根據語言發展規律,強化政府對互聯網等各類新媒體(ti) 語言文字使用的規範和管理,堅決(jue) 遏阻庸俗、暴戾網絡語言傳(chuan) 播,積極創造適合孩子語言發展和心智成長的清朗網絡語言環境。網絡應用程序的監管也需加強,在已設置的“青少年模式”中應增加有關(guan) 語言鑒賞、文化傳(chuan) 承、文明認同的優(you) 質內(nei) 容,讓孩子們(men) 通過“人機互動”輕鬆了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品格、價(jia) 值取向和行為(wei) 規範,感受雅言的魅力,促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展。

  聚焦網絡語言素養(yang) 提升,努力構建社會(hui) 、學校和家庭“三位一體(ti) ”的教育體(ti) 係。除了社會(hui) 層麵,我們(men) 還要在學校方麵、家庭方麵加強。教師應加強語言文明教育,倡導規範的語言教育。家長也應多一些語言陪伴,選擇有益於(yu) 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智能產(chan) 品,嚴(yan) 格控製未成年人使用數字設備娛樂(le) 的時間和頻率,做好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守門人”。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30日 10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