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拍瓜師火了,職業標準如何建立?

發布時間:2023-07-07 09:24:00來源: 工人日報

  每天敲瓜上萬(wan) 次、過手3萬(wan) 斤

  拍瓜師火了,職業(ye) 標準如何建立?

  閱讀提示

  盛夏時節,西瓜銷量出現高峰。為(wei) 西瓜品質保駕護航的新職業(ye) ——拍瓜師應運而生。記者采訪了解到,拍瓜師每天拍瓜上萬(wan) 次,在人們(men) 對西瓜品質要求更高和電商發展需求旺盛的需求下,帶來了西瓜更好的品控和更高的銷量。未來拍瓜師是否需要推廣,專(zhuan) 家認為(wei) 主要取決(jue) 於(yu) 市場需求。同時專(zhuan) 家建議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建立職業(ye) 標準。

  7月6日,北京市大興(xing) 區的龐農(nong) 興(xing) 合作社裏,一大早就開始了忙碌。當地的瓜農(nong) 帶來一車車剛摘下不久的新鮮西瓜,25歲的拍瓜師張靈慧也開始了每天的固定工作——“拍瓜”。

  左手托起一個(ge) 西瓜,右手食指“砰砰”彈幾下,再稱稱重量,立馬拋給另一邊的瓜農(nong) 分級擺放……整個(ge) 過程不過五六秒,迅速而有序,一個(ge) 合格的龐各莊西瓜就通過了檢驗。今年經張靈慧檢驗過的西瓜已有將近300萬(wan) 斤。

  “這份工作讓我實現了西瓜自由”

  盛夏時節,帶動西瓜銷量出現高峰。得益於(yu) 土質、光照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北京龐各莊地區已有600多年的西瓜種植曆史,如今本地的西瓜不再僅(jin) 提供給周邊城市,更是廣銷華南等地區。西瓜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帶來了更高、更穩定的品質要求。新職業(ye) “拍瓜師”應需而生。

  “我1998年出生,來自河北邯鄲。”去年2月,張靈慧辭掉了老家的客服工作,同家人一起來到龐各莊工作。從(cong) 開始學習(xi) 到成為(wei) 獨立負責的“拍瓜師”,她僅(jin) 花了兩(liang) 個(ge) 月時間。

  “一開始我也不是奔著拍瓜來的,後來接觸久了才想趁著年輕學一門技術。學拍瓜從(cong) 看秤開始,西瓜過秤的時候一邊聽師傅彈瓜,一邊上手感受西瓜的聲音。這是一份以經驗積累為(wei) 主的工作,彈的多了自然對西瓜的判斷就更準確一些。”張靈慧開朗地告訴記者:“遇見不合格的瓜,就切開來看一下內(nei) 部是什麽(me) 問題,然後吃掉。可以說這份工作也讓我實現了‘西瓜自由’!”

  瓜田裏,張靈慧向記者展示了不同成熟度西瓜的樣貌和聲音:“好西瓜的標準主要是它的成熟度,要確保到消費者手中不能生、不能空。好瓜的聲音低沉發悶但很響亮,敲的時候托著的手會(hui) 有震感。生瓜的話聲音比較清脆,沒有手感像是在敲石子。”

  夏季午間的瓜棚分外難熬,伴隨著烈日和車輛機器的轟鳴聲,記者采訪當天38℃的高溫下,西瓜收購現場就像一個(ge) “大火爐”。冰涼貼、大風扇、礦泉水和解暑藥物成為(wei) 這裏的常用品。為(wei) 了保障出貨,張靈慧和其他拍瓜師隻要看見有新的西瓜送來,就立馬開始工作。

  “現在摘的主要是本地的晚瓜,今年旺季大概能持續到10月份。我平均每天過手至少3萬(wan) 斤、7000個(ge) 西瓜,敲瓜上萬(wan) 次。這份工作也沒有準確的休息時間,所以成為(wei) 拍瓜師,最難的不是挑西瓜,而是環境——適應炎熱才不會(hui) 感覺疲憊。”作為(wei) 合作社最年輕的女性拍瓜師,雖然辛苦但張靈慧樂(le) 在其中。

  新職業(ye) 帶來更好的品控和更高的銷量

  隨著生鮮零售行業(ye) 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nong) 產(chan) 品可以通過線上平台銷售到更遠的地方,但無法摸到的商品或多或少令人擔心品質。

  對此,電商平台的采購對於(yu) 西瓜的大小、甜度、成熟度也有比較細的指標要求,“拍瓜師工作在提高西瓜品控效率、實現精細化管理方麵有很大作用。”龐農(nong) 興(xing) 合作社負責人張東(dong) 說,“我們(men) 的拍瓜師隊伍,日常就隻做拍瓜這一項工作。高峰期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拍7000個(ge) 瓜,誤差率在5%以下,相比傳(chuan) 統渠道,品控效率提升,退貨率和損耗率也大大降低了。”

  美團買(mai) 菜數據顯示,龐各莊西瓜從(cong) 今年4月底上線以來,高峰期每天售出近萬(wan) 個(ge) 。除了北京之外,還廣銷廣東(dong) 深圳等華南市場。

  如今,龐各莊本地的不少西瓜合作社還開始創建自己的品牌,並通過直播銷往全國各地。從(cong) 敲瓜、分級到裝箱打包發貨的全過程清晰可見,拍瓜師的參與(yu) 也讓線上購買(mai) 者感受到品質保障。

  “今年4月份開始直播,截至目前共銷售了5000多單。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我們(men) 的粉絲(si) 漲到了1.3萬(wan) 多個(ge) ,西瓜的回購率和好評度都非常高。”龐農(nong) 興(xing) 合作社電商負責人孫老師介紹。

  西瓜銷量增加和對品質的要求也從(cong) 源頭提高了當地的種植水平,提升了農(nong) 民收入。“以前,農(nong) 戶種瓜比較隨意,西瓜大小不均,需要分批分類銷售,銷售渠道和收入都不太穩定。現在,我們(men) 會(hui) 從(cong) 西瓜種植開始就對合作社農(nong) 戶進行專(zhuan) 業(ye) 指導,簽訂采銷合同,把符合基礎要求的西瓜送到我們(men) 這,渠道和價(jia) 格有了保證,每畝(mu) 地能多賺幾千元。”張東(dong) 說。

  未來,新職業(ye) 該如何發展?

  “拍瓜師是個(ge) 技術活兒(er) ,很多人以為(wei) 自己會(hui) 拍,但想真正懂行需要經過培訓和不斷練習(xi) 。在我們(men) 這,拍瓜師的工資相比普通的分揀員要高一些,但也更辛苦,經常敲瓜也會(hui) 對指甲有一定損傷(shang) 。”在張東(dong) 的培養(yang) 下,目前這裏已有全職拍瓜師10多名,根據西瓜品種不同進行分組,高峰期能增加至20多名。即使到了冬天,拍瓜師也有大棚西瓜需要檢驗。

  拍瓜師給龐各莊的西瓜產(chan) 業(ye) 帶來了不少幫助,提及未來是否會(hui) 培養(yang) 更多的拍瓜師,張東(dong) 表示:“還是看需求,比如我們(men) 這兩(liang) 年可能在內(nei) 蒙古等一些地方開拓西瓜種植基地,到時候肯定需要補充專(zhuan) 業(ye) 的技術人員。”

  作為(wei) 一種受季節性、產(chan) 地產(chan) 量影響較大的小眾(zhong) 職業(ye) ,一些人對拍瓜師的未來發展存在顧慮。對此,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勞動關(guan) 係與(yu) 人力資源學院教師竇學偉(wei) 認為(wei) ,作為(wei) 一種技能型職業(ye) ,拍瓜師的職業(ye) 技能建立在從(cong) 業(ye) 者實踐經驗的積累和靈性掌握上,這種技能目前來看還屬於(yu) 一種默會(hui) 知識。這一職業(ye) 是否需要推廣,主要取決(jue) 於(yu) 市場需求,要在可靠的市場調研數據基礎上做出判斷。

  “拍瓜師職業(ye) 在特定的市場條件下、因特定的市場需求而產(chan) 生、存續。一方麵由於(yu) 市場需求日益分層、結構化,部分消費者對西瓜品質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麵則是市場擴大和電商業(ye) 態的要求使得生產(chan) 者對西瓜品質進行精細化管理。”竇學偉(wei) 說。

  對於(yu) 拍瓜師職業(ye) 標準的建立和未來發展,竇學偉(wei) 建議:一是從(cong) 縱向和深度上提高技能上限,將職業(ye) 技能標準顯性化,將默會(hui) 知識轉化為(wei) 操作性強的顯性知識,打造層次分明的職業(ye) 技能體(ti) 係,例如參與(yu) 到瓜果的選育中來,向農(nong) 技師技能延伸等。二是從(cong) 橫向和寬度上,拓展技能體(ti) 係的邊界,如將其他瓜果的品質鑒定納入進來,以解決(jue) 某種特定水果生長季節性強的問題。記者:周子元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