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發布時間:2023-07-07 09: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權威部門話開局】

  光明日報記者 劉博超

  “立足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這個(ge) 大目標,研究、思考教育的定位和方位,堅持跳出教育看教育。”“我們(men) 要研究思考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民生中看教育,同時還要從(cong) 教育自身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科技發展規律來研究思考教育強國的重要內(nei) 容。”在國新辦7月6日舉(ju) 辦的“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及相關(guan) 負責人圍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介紹有關(guan) 情況。

  跑出就業(ye) 加速度

  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達1158萬(wan) 人,比去年同期增長8個(ge) 百分點。對於(yu) 社會(hui) 普遍關(guan) 心的大學生就業(ye) 問題,教育部全力組織開展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促進行動,通過著力拓展就業(ye) 崗位、加快招錄進程、優(you) 化指導服務等措施,努力跑出就業(ye) 加速度,幫助更多畢業(ye) 生就業(ye) 。截至7月2日的數據,就業(ye) 率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ge) 百分點。

  年輕人的就業(ye) 觀念和10年前、5年前相比有很大的變化。針對慢就業(ye) 、靈活就業(ye) 等新觀念、新形態的不斷出現,懷進鵬表示,我們(men) 更加提倡積極的就業(ye) 觀念,通過實踐、通過就業(ye) 來理解社會(hui) 、奉獻青春、創造價(jia) 值。有知識、有理想的大學生走向社會(hui) 、走向企業(ye) ,會(hui) 為(wei) 社會(hui) 發展帶來極大的活力,為(wei) 企業(ye) 創新、研究帶來極大的活力。

  “很多企業(ye) 看到了人才對企業(ye) 創新和市場發展的重要作用,培養(yang) 人才、儲(chu) 備人才,與(yu) 教育係統同題共答,推動社會(hui) 更好發展,為(wei) 人的全麵能力提升作出貢獻。”懷進鵬說,“教育教學和學科設置、結構也要不斷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既要保證匹配度,又要適度超前。勞動力市場和大學生的人才供給,要實現有效匹配,又要有效超前,這對高等教育結構、區域教育調整和布局提出了新要求。不僅(jin) 要學以成人,還要學以致用。”

  “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進高等教育供給側(ce) 改革,多種方式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跟蹤調查,強化就業(ye) 狀況對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和人才培養(yang) 的反饋聯動,推動高等教育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更加契合。”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chuan) 淮表示,教育係統將繼續為(wei) 離校未就業(ye) 畢業(ye) 生提供“不斷線”的就業(ye) 服務,即崗位推送不斷線、就業(ye) 服務不斷線、重點幫扶不斷線。與(yu) 人社部門做好接續,確保未就業(ye) 畢業(ye) 生及時享受公共就業(ye) 服務。

  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是教育強國的核心功能。”懷進鵬表示,當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2.4億(yi) 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高等教育助力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高校這些年產(chan) 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原始創新、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方麵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貢獻。“我們(men) 將全麵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更好地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高等教育方麵,教育部啟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戰略工程,在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優(you) 化教育布局和結構上先行先試。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you) 勢學科作為(wei) 重中之重,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xing) 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實施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卓越工程師和卓越醫師培養(yang) 等重大項目,聚力攻克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能力不足這一難題。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集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加快構建哲學社會(hui) 科學自主知識體(ti) 係。

  教育部副部長吳岩介紹了職業(ye) 教育改革發展“一體(ti) 兩(liang) 翼”的主要任務。“所謂一體(ti) ,就是教育部和有關(guan) 省份共同探索省域現代職業(ye) 教育建設新模式。鼓勵地方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本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一省一策,形成符合地方實際的省情和教情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營造一種有利於(yu) 職業(ye) 教育發展的製度、環境和生態。”吳岩說,“所謂兩(liang) 翼,一是聚焦區域,以產(chan) 業(ye) 園區為(wei) 基礎,整合優(you) 質資源要素,推動各類主體(ti) 深度參與(yu) 職業(ye) 學校辦學,打造兼具人才培養(yang) 、科技創新和創新創業(ye) 、促進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高質量的市域產(chan) 教融合體(ti) ,也就是職業(ye) 教育改革下沉一級,下沉到市域層麵進行改革。二是聚焦行業(ye) ,鏈長企業(ye) 牽頭,整合上下遊資源,聯合學校、科研機構共同建設一批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合育人、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跨區域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

  推進教育評價(jia) 改革

  教育評價(jia) 改革事關(guan) “雙減”等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話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對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作出全麵部署。教育部綜合改革司司長劉自成介紹,總體(ti) 方案印發以來,教育部會(hui) 同相關(guan) 方麵,打出係列“組合拳”,堅決(jue) 推進破“五唯”。總的來看,教育評價(jia) 改革開局良好,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形成了破“五唯”的廣泛共識。國家層麵配套政策製度體(ti) 係逐步健全,各地各校湧現出一批好經驗好做法,我國教育評價(jia) 改革在國際上也產(chan) 生了良好影響。

  劉自成表示,將繼續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引導全社會(hui)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教育觀,加快扭轉教育功利化傾(qing) 向。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左右銜接、上下貫通的教育評價(jia) 製度體(ti) 係,切實打通改革“最後一公裏”。突出典型引路,切實發揮基層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作用,抓好改革試點,加強典型經驗的宣傳(chuan) 推廣。強化監督整改,加強對總體(ti) 方案違規事項的監督監測,對違規單位及時督促整改,做到令行禁止。營造良好環境,積極營造平等的用人環境、良好的輿論環境、和諧的家庭環境、誠信的文化環境等,為(wei) 改革順利推進提供有利條件。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7日 04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