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措並舉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權威部門話開局)

發布時間:2023-07-07 09:2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補齊短板 抬高底部 抓住關(guan) 鍵 數字賦能 促進公平

  多措並舉(ju) 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權威部門話開局)

  本報記者 吳 丹

  7月6日,國新辦舉(ju) 行“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等介紹“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關(guan) 情況,並答記者問。

  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戰略工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懷進鵬介紹,目前,教育部已啟動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編製工作。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當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到2.4億(yi) 人,助力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同時,高校產(chan) 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原始創新、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方麵作出重要貢獻。

  教育部把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戰略工程,作為(wei) 今年的重大工程之一推出。教育部副部長吳岩介紹,主要任務是“兩(liang) 個(ge) 先行先試”,一是在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方麵先行先試,二是在提高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和水平的“適配度”上先行先試。

  吳岩表示,在“兩(liang) 個(ge) 先行先試”中,要著力做好“三板”。一是拉長長板,推動試點高校在已經有比較優(you) 勢的領域持續發力,打造引領發展的新優(you) 勢;二是補齊短板,聚焦“卡脖子”領域集成攻關(guan) ,推動實現突圍破局;三是鍛造新板,麵向未來10—15年的顛覆性技術開展前瞻性研究,在科學源頭的原始創新和重大根技術研發方麵,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方麵搶占先機、引領發展。

  組織開展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促進行動

  高校畢業(ye) 生是黨(dang) 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達1158萬(wan) 人。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chuan) 淮介紹,教育部全力組織開展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促進行動,加快推進就業(ye) 工作進程。

  鄧傳(chuan) 淮說,促進行動可概括為(wei) “六個(ge) 著力”:著力拓展就業(ye) 崗位、著力加快招錄進程、著力做好政策宣傳(chuan) 落實、著力優(you) 化指導服務、著力做好重點幫扶、著力做好離校“不斷線”服務。

  具體(ti) 來說,教育部門指導各高校有針對性地訪企拓崗,挖掘更多崗位,開展萬(wan) 企進校園活動,保持校園招聘熱度和畢業(ye) 生參與(yu) 度,提升招聘供需的匹配度;配合有關(guan) 部門加快完成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企等政策性崗位招錄;加強對尚未落實崗位畢業(ye) 生的個(ge) 性化就業(ye) 指導,抓緊組織各類實習(xi) 見習(xi) 活動,幫助畢業(ye) 生增強就業(ye) 信心、盡早落實去向;指導各地各高校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製,為(wei) 低收入家庭等困難畢業(ye) 生精準推送3個(ge) 以上崗位等。

  “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特別是走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人才。”懷進鵬表示,對於(yu) 大學生就業(ye) ,要積極支持、創造條件,特別是要兜好底線,對家庭困難和生活中需要幫助的畢業(ye) 生提供支持。同時,教育教學和學科設置、結構也要不斷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既要保證匹配度,又要適度超前。

  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進高等教育供給側(ce) 改革,多種方式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跟蹤調查,強化就業(ye) 狀況對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和人才培養(yang) 的反饋聯動,推動高等教育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更加契合。

  推進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切實提高農(nong) 村教育質量

  教育部綜合改革司司長劉自成介紹,2021年,全國所有縣區通過國家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標誌著我國義(yi) 務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按照規劃,到2035年,全國絕大多數縣域實現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補齊短板,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實施義(yi) 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推動義(yi) 務教育學校校舍建設、教學儀(yi) 器裝備、學校班額等辦學條件達到規定標準,創造良好的教學、文化、生活環境。

  抬高底部,推進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根據人口變化趨勢,合理布局城鄉(xiang) 學校,加強寄宿製學校建設,辦好必要的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推進城鄉(xiang) 學校共同體(ti) 建設,強化以城帶鄉(xiang) ,切實提高農(nong) 村教育質量。

  抓住關(guan) 鍵,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有序開展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完善交流輪崗保障與(yu) 激勵機製。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全麵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比如,將到農(nong) 村學校任教作為(wei) 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和選任中小學校長的優(you) 先條件,對培養(yang) 輸送優(you) 秀骨幹教師的學校給予獎勵支持。”劉自成說。

  數字賦能,推進資源共享智慧化。建好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構建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數字教育平台體(ti) 係,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覆蓋麵。

  促進公平,推進教育關(guan) 愛製度化。全麵落實義(yi) 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辦民辦同步招生政策,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yi) 務教育,健全資助幫扶製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留守兒(er) 童、殘疾兒(er) 童等群體(ti) 的關(guan) 愛幫扶工作。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意見》,進一步健全了政策保障體(ti) 係。劉自成表示,教育部將多措並舉(ju) ,積極開展縣域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創建工作,推動任務落地見效。

  將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

  2022年,教育部全麵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集成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平台,一年多來,平台訪問總量超260億(yi) 次。在實踐中,教育部持續實施“慕課西部行計劃2.0”,麵向西部所有高校提供19.22萬(wan) 門慕課及定製化課程服務,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446.77萬(wan) 門次,學生參與(yu) 學習(xi) 4.95億(yi) 人次,教師參與(yu) 慕課應用培訓183.24萬(wan) 人次,有力縮小了區域教育差距,促進優(you) 質資源共享。

  據介紹,下一步,將重點做好4方麵工作。一是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使它成為(wei) 提供優(you) 質資源服務的重要平台,成為(wei) 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共享中心、教育公共服務的匯聚中心及數字資源的管理和評估中心;二是強化大數據賦能教育教學,更好推動優(you) 質資源均衡,服務人的全麵發展、教育能力提升、教師能力提升;三是增強教育有效公共服務能力,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是一個(ge) 公共服務平台,麵向所有學生和社會(hui) 提供服務;四是加強數字教育國際化,推動搭建更多合作交流的平台機製。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