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汛期,地質災害如何防範?
今年一進入7月,各地雨情信息就不斷發出預警。《新聞1+1》邀請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紅旗,共同關(guan) 注:汛期,地質災害如何防範?
“七下八上”馬上就到 防範地質災害首先要做好什麽(me) ?
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紅旗:從(cong) 往年規律來看,“七下八上”雨量大,災害多發,也是地災防治任務最重的時候。自然資源部或者各地自然資源部門,已經做了一些針對性工作,比如加強值班值守、加密監測預警,包括專(zhuan) 家、技術、力量在一線駐守支撐。現在最主要的是要密切關(guan) 注雨情和水情。有時降雨量和降雨落區都是局地性的,比如在一個(ge) 地方持續下雨,有疊加作用。所以短臨(lin) 降雨的預報,包括下遊要注意到上遊來水的情況,加強地質災害的氣象風險預警,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區的短臨(lin) 預警,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緊迫的。另外有預警還不行,還要檢查防禦方案,包括應急預案,分工和措施是不是準備好了。當然,還要加強風險隱患排查。
旱澇急轉、極端天氣變化需格外關(guan) 注地質災害防範
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紅旗:從(cong) 地質災害影響因素來看,最擔心的是極端的天氣變化,無論是旱澇的極端,還是雨量特別的異常,這都是我們(men) 需要關(guan) 注的。因為(wei) 旱澇的急轉,岩體(ti) 會(hui) 對水更加敏感,所以尤其是前期幹旱,後期可能出現極端降雨的時候要特別引起注意。
麵對地質災害: 預警緊急避險轉移最重要
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紅旗:從(cong) 極端天氣的預警預報來講,最緊要的還是對短期臨(lin) 時的雨情和水情信息及時發布,及時共享,把預警信息要告訴到受威脅的群眾(zhong) ,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區裏麵的群眾(zhong) 。根據風險等級排個(ge) 序,哪個(ge) 地方風險高了,就需要采取緊急的避險轉移措施。我們(men) 在以往存在僥(jiao) 幸心理,比如說對預警的信息忽視或者無視,避險撤離不及時,或者說避險撤離完了以後,不遵守危險區的管控,又返回去,這樣釀成的人員傷(shang) 亡的教訓很多,所以我們(men) 要對預警信息特別重視,要做出預警響應。
全國28萬(wan) 多處地質災害隱患數據的摸排,為(wei) 防範地質災害帶來哪些幫助?
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紅旗:作用非常大,哪個(ge) 地方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數據是一個(ge) 基礎。以往數據實際上反映的是曆史的基本規律,我們(men) 要掌握這些基本規律,同時我建議不能拘泥於(yu) 這些經驗的認識,尤其是建議大家要分析環境的變化,要多留意監測數據,尤其是短臨(lin) 的預警信息,根據新的形勢作出研判。尤其是到了“七下八上”的時候,我覺得也是旅遊人員、外來人員,到山區裏麵避暑人員,是比較密集的時候,所以這時我們(men) 把這些數據信息,把風險隱患多做一些警示、公告和公示,讓更多的人知道,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