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轉移群眾 衝鋒在前(點讚新時代)

發布時間:2023-07-11 09:16:00來源: 人民日報

  四川達州萬(wan) 源市竹峪鎮農(nong) 林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龍顯勇——

  轉移群眾(zhong) 衝(chong) 鋒在前(點讚新時代)

  本報記者 王明峰

  7月9日,兩(liang) 場暴雨過後,大巴山深處的四川達州萬(wan) 源市竹峪鎮迎來晴天。鎮上的商戶們(men) 忙著清理店鋪、整修門麵,準備重新開業(ye) 。

  五金雜貨店店主苟忠芬正和家人一起衝(chong) 洗被洪水浸泡過的物品,看到龍顯勇踮著腳走過,急忙放下手裏的活:“那天看到你在街上清淤時靠牆睡著了,這兩(liang) 天好好休息了嗎?”對麵的打印店店主吳際友看到龍顯勇,也忙不迭地喊:“龍隊長,快進來歇歇腳吧。”

  有著26年黨(dang) 齡的龍顯勇是名退役軍(jun) 人,現在是竹峪鎮農(nong) 林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7月1日,達州市發布暴雨藍色預警。竹峪鎮黨(dang) 委政府按照防汛預案,組建20個(ge) 工作隊,龍顯勇負責轉運隊,幫助轉移群眾(zhong) 和搶救物資。

  接到防汛通知後,龍顯勇立刻帶上雨靴、雨衣和電筒,趕到辦公室。在竹峪鎮工作20多年,哪裏低窪易澇,哪裏山陡易滑坡,他一清二楚,主動請纓摸排受災情況。流經場鎮的長邊河從(cong) 陝西入境,曆史上多次發生洪水,龍顯勇不忘向鄰村打聽陝西的雨情。

  “陝西那邊下大暴雨了,可能要發洪水,誰能來幫忙?”龍顯勇在竹峪鎮退役軍(jun) 人聯絡群召集誌願者,黃斌等10多名退役軍(jun) 人第一時間響應,“鐵軍(jun) ”誌願服務隊很快成立。

  7月2日淩晨1點左右,雷聲滾滾,暴雨如注。“這次雨下得格外大,我得去地災監測點看看。”龍顯勇放心不下,趕赴地勢低窪的鳳凰橋、教師街一帶。

  長邊河上遊來水迅猛,鳳凰橋已被淹沒,水位還在迅速上漲。上遊衝(chong) 下的木頭一根根橫亙(gen) 在橋的欄杆上,形成一道水牆,導致水勢衝(chong) 力更大。洪水拍打著河岸房屋的牆壁,不斷往上攀升。“不好,教師街一樓商鋪進水了,趕緊組織群眾(zhong) 撤離。”龍顯勇心頭一緊,顧不上雨水浸身、泥沙灌靴,招呼30餘(yu) 名誌願者分頭行動,沿街挨戶喊門,轉移群眾(zhong) 。

  吳際友家臨(lin) 河而居,一樓是店鋪,二樓以上住人。“漲水了,街上有人喊撤離。”被鄰居打電話叫醒時,吳際友看了一下時間,淩晨1點43分。“我趕緊下樓搬運打印器材,開始水才沒過膝蓋,剛拆了兩(liang) 台電腦,估計不到5分鍾,水就漲到我胸口了。”看著快速上漲的洪水,吳際友慌了神,抱住推拉門大聲呼救。正好龍顯勇和誌願者開著橡膠艇趕到,成功將她送至安全地帶。吳際友給記者看屋裏洪水留下的水印:“快有3米高了,幸好他們(men) 及時趕到救了我。”

  “把吳際友安全送至安置點後,龍顯勇又駕著橡膠艇返回教師街,帶著我們(men) 挨家挨戶叫人撤離。”黃斌說。那天夜裏,黃斌一直跟龍顯勇並肩戰鬥,共轉移306戶757人。

  一夜沒合眼的龍顯勇,天亮又投入清淤工作,直到3日淩晨三四點。由於(yu) 長時間站立,加上洪水浸泡,龍顯勇雙腳腫痛,隻能踮腳走路,“腳跟一碰地就疼”。雖然疲憊,但龍顯勇又搶過黃斌手裏的水槍衝(chong) 洗街麵。“借著水的衝(chong) 勁,正好後腳跟不用挨地,還不困了。”龍顯勇說。

  “3日下午又下了一場暴雨,水漲得很高,但沒有留下什麽(me) 淤泥。真是多虧(kui) 了這些為(wei) 老百姓保駕護航的黨(dang) 員幹部!”吳際友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