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 各地緊盯江河湖庫 力保安全度汛
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guan) 鍵期,區域性洪水、幹旱、高溫熱浪並存
緊盯江河湖庫 力保安全度汛
核心閱讀
當前,長江、黃河、淮河、珠江等七大江河流域已全麵進入主汛期,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guan) 鍵期。各地區各部門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災,切實做好預報預警、會(hui) 商研判、工程調度、搶險救援等各項舉(ju) 措,全力保障防洪安全。
7月11日至16日,長江流域自西向東(dong) 將有一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降水,岷江、沱江、嘉陵江等將出現漲水。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防汛會(hui) 商室裏,密集研判,一道道調令傳(chuan) 出。
7日6時,淮河幹流王家壩站出現洪峰水位25.3米,裏下河地區6個(ge) 站點超警戒水位……當前淮河流域進入梅雨期,淮河水利委員會(hui) 印發主汛期30條工作清單,啟動主汛期工作機製。
從(cong) 3月24日入汛到當前,全國汛情呈現何種態勢?當前防汛工作進展如何?如何為(wei) 防汛贏得主動?
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頻發,時間相對集中
“總的看,江河汛情總體(ti) 平穩,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暴雨洪水,西南等地發生階段性旱情。”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姚文廣分析,當前汛情呈現“兩(liang) 多兩(liang) 少”特點,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頻發,全國水庫蓄水總量總體(ti) 略偏多,全國降水量總體(ti) 偏少,主要江河徑流量總體(ti) 偏少。
入汛以來發生的17次強降雨過程,造成18省份的23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大部分為(wei) 中小河流,還有25條中小河流發生超保洪水。”姚文廣介紹,而且洪水發生時間段集中,6月22日以來有147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占入汛以來的63%,這給防汛工作帶來一定挑戰。
大江大河汛情如何?據水利部統計,當前大江大河水位總體(ti) 偏低,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比常年同期偏低3.03米至5.32米,黃河中下遊幹流水位偏低0.53米至3.60米。
“大江大河牽涉麵廣,影響範圍大,周邊分布著城鎮、工業(ye) 園區和重要基礎設施,決(jue) 不能掉以輕心。”姚文廣說,今年水利部及時修訂批複長江、黃河、珠江流域年度重要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太湖流域洪水與(yu) 水量調度方案。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調度實戰演練全麵開展,有效檢驗方案、鍛煉隊伍、提升能力。
接下來,汛情如何發展?據預測,7月至8月,氣候狀況為(wei) 一般到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區域性洪水、幹旱、高溫熱浪偏重。分流域看,鬆花江、黑龍江中遊、遼河渾河太子河、淮河及沂沭泗、長江下遊支流滁河青弋江水陽江、太湖及錢塘江等可能發生較大洪水。此外,內(nei) 蒙古中部西部、陝西中部北部、山西等地可能出現幹旱,華北、華中中部南部、西南東(dong) 北部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水利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須統籌防洪和抗旱需求,精準施策,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攔洪削峰和蓄水保供作用,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抗旱水源,特別是要警惕旱澇急轉,做好準備。
緊盯薄弱環節,為(wei) 江河湖庫織密織牢“防護網”
7月4日,“綦江2023年第1號洪水”形成,這是重慶市今年首個(ge) 中小河流編號洪水。
中小河流是防汛重點領域。“中小河流流域麵積一般為(wei) 200至3000平方公裏,匯流快,水位暴漲暴落,特別是位於(yu) 山區的小河小溪,源短流急,突發性和致災性比較強,需要格外警惕。”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技術信息處四級調研員王愷介紹,與(yu) 此同時,中小河流點多麵廣,堤壩防洪標準較低,預報預警難度大。水利部門緊盯薄弱環節,提前預置搶險力量,加強監測預警,隨時對可能發生的險情進行處置,同時督促指導基層政府組織群眾(zhong) 避險。
從(cong) 長遠看,要加強係統治理,不斷提升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水利部組織編製全國中小河流治理總體(ti) 方案,2022年累計治理中小河流1.2萬(wan) 公裏。今年水利部繼續以流域為(wei) 單元,開展科學規劃、完善防洪工程,對881條中小河流開展係統治理。
水庫安全度汛至關(guan) 重要。我國已建成各類水庫近10萬(wan) 座,其中部分中小型水庫存在年久失修或病險的問題。“我們(men) 對全市6座大中型水庫、197座小型水庫全麵排查,發現共性問題3類、個(ge) 性問題10類,一鎮一單,一庫一策,督促整改。”湖北省廣水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長華運鵬介紹。
水利部提出,病險水庫主汛期原則上一律空庫運行,水庫行政、技術、巡查“三個(ge) 責任人”必須全部到位。“一旦水庫出險,要一手抓人員轉移,一手抓險情處置。如果遇上超標準洪水,必須提前組織影響範圍內(nei) 人員轉移,確保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姚文廣說。
技防加人防,滾動更新洪水預報7.77萬(wan) 次
雨水情預報得準,預警傳(chuan) 達得及時,才能為(wei) 防汛贏得主動。6月中下旬,珠江流域遭遇一場時間長、強度大的降雨過程。珠江水旱災害防禦“四預”平台上,信號閃爍,數字跳動。“‘四預’平台集合了交互式預報、自動預警、多維度預演、比選優(you) 化預案等功能。實時雨情、水情、預報結果等輸入,可自動生成幾十套水庫調度方案,防汛決(jue) 策更科學高效。”珠江水利委員會(hui) 水旱災害防禦處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不到半個(ge) 月時間,珠江委發送預警信息3200餘(yu) 條,調度天生橋一級、龍灘、岩灘等西江中上遊水庫群攔蓄洪水17.39億(yi) 立方米。
今年水利部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三道防線”,每日以“一省一單”形式向預報降雨較大地區靶向部署防禦工作。目前,水利部滾動更新洪水預報7.77萬(wan) 次,向防汛責任人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發布江河洪水幹旱水情預警545次,27省份1187個(ge) 縣發布3.48萬(wan) 次縣級山洪災害預警。
水利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水利部流域防洪業(ye) 務“四預”應用取得突破,全國降雨形勢展望期由20天延長至30天,主要江河關(guan) 鍵期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
環環相扣的“防汛鏈”離不開層層壓實的“責任鏈”。水利部公布全國726座大型水庫大壩安全責任人名單,每天抽查100座中小型水庫督促責任人全麵落實,啟動主汛期工作機製,加強會(hui) 商研判和值班值守。姚文廣表示,水利部門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讓責任更實,舉(ju) 措更細,切實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
■延伸閱讀
防汛小知識
汛期:每年自3月1日起,當入汛指標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當日可確定為(wei) 入汛日期:連續3日累積雨量50毫米以上雨區的覆蓋麵積達到15萬(wan) 平方公裏,或是任一入汛代表站超過警戒水位。
主汛期:強降雨集中,極易產(chan) 生洪水的時期。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洪水出現頻率最高的時間,稱為(wei) “七下八上”,是防汛關(guan) 鍵期。
警戒水位:對有堤防的江河湖泊,警戒水位一般指洪水普遍漫灘或堤防開始擋水的水位。對沒有堤防的河流,警戒水位一般指洪水漫灘並可能發生洪水災害的水位。警戒水位由水利部門根據堤防工程條件、江河洪水特性、曆史資料、防洪保護對象的重要程度等綜合分析確定,也根據工程除險加固建設等情況適時調整。
保證水位:指能保證堤防及穿堤建築物自身安全運行的上限水位,是根據江河堤防情況規定的防汛安全上限水位。洪水水位超過保證水位後,相應河段發生超保洪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