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對接,廣搭平台促就業
核心閱讀
為(wei) 促進高校畢業(ye) 生高質量就業(ye)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推動供需精準匹配。與(yu) 企業(ye) 建立“產(chan) 學研”合作機製,提前培訓,幫助學生找準就業(ye) 目標;麵向高校畢業(ye) 生開展係列招才引智活動,發揮本地企業(ye) 集聚效應,校企合作拓寬招才視野;精準摸排、對接,根據學生需求開展針對性幫扶。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積極應對就業(ye) 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一方麵聚焦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求職意願,針對性提供政策支持,通過培訓指導幫助高校畢業(ye) 生提升就業(ye) 能力;另一方麵多渠道搭建用人單位與(yu) 求職者供需交流平台,結合企業(ye) 實際,優(you) 化服務,實現高校畢業(ye) 生與(yu) 用人單位精準對接,幫助高校畢業(ye) 生盡快實現就業(ye) 。
多措並舉(ju) ——
貼近實踐提技能
手握鼠標,雙目注視,重慶能源職業(ye) 學院雲(yun) 計算技術專(zhuan) 業(ye) 大二學生周傑一絲(si) 不苟,在電腦上為(wei) 一張張圖片打標記。
為(wei) 了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相關(guan) 技能,培育自身優(you) 勢,學院對學生進行了職業(ye) 測評和職業(ye) 畫像。經過綜合測評,周傑被認為(wei) 較適合從(cong) 事人工智能基礎數據服務行業(ye) ,具體(ti) 做數據標注工作。一段時間實操以後,他逐漸明確了就業(ye) 方向,工作也越來越嫻熟。
近年來,重慶能源職業(ye) 學院與(yu) 企業(ye) 深度合作,廣搭平台促就業(ye) ,培養(yang) 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數據標注並沒有聽上去那麽(me) 簡單。”學院負責人表示,人工智能基礎數據服務行業(ye) 發展快、需求大,但以前學校教授的內(nei) 容無法完全滿足企業(ye) 對數據處理精度的要求。因此,學校和相關(guan) 企業(ye) 建立產(chan) 業(ye) 學院、職教聯盟,成立“校中廠”等實習(xi) 基地,提前培訓學生。
“通過學校‘校中廠’學習(xi) ,我不僅(jin) 熟悉了相關(guan) 工作,找準就業(ye) 目標,還積累了很多實際經驗,對將來就業(ye) 也更有信心。”周傑說。
產(chan) 業(ye) 學院是指高校與(yu) 企業(ye) 等主體(ti) 共建共管的學院。如今,重慶能源職業(ye) 學院已與(yu) 多家知名企業(ye) 共建產(chan) 業(ye) 學院,更多校企合作在這裏從(cong) “相加”走向“相融”。
“產(chan) 業(ye) 學院相當於(yu) 一個(ge) ‘現代化微型工廠’,既是育人平台,也是生產(chan) 平台。學生畢業(ye) 後走上工作崗位,立即能上崗操作,實現入學即入職、學習(xi) 即上崗、畢業(ye) 即就業(ye) ,有些優(you) 秀學生甚至1年後就能當師傅。”產(chan) 業(ye) 學院負責人告訴記者。
不僅(jin) 如此,學校還多措並舉(ju) ,幫助學生就業(ye) 。如實行校企導師製度,校企雙方為(wei) 學生配備導師,助其製定職業(ye) 發展路徑,教學計劃由雙方共同設計,學生成長迅速。在杭州一家知名電子產(chan) 品製造企業(ye) 內(nei) ,有近50名員工均畢業(ye) 於(yu) 重慶能源職業(ye) 學院,部分員工已成長為(wei) 企業(ye) 各產(chan) 線骨幹。
“重慶能源職業(ye) 學院隻是江津高校的一個(ge) 縮影。”重慶市江津區教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江津與(yu) 450餘(yu) 家企業(ye) 建立了“產(chan) 學研”合作機製,培養(yang) 了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融通培訓就業(ye) 鏈條,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等,加強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培訓前就業(ye) 意向和培訓需求摸底、培訓中培訓工種和就業(ye) 崗位精準匹配、培訓後崗位推薦和就業(ye) 跟蹤幫扶,構建“培訓+就業(ye) ”全鏈條服務體(ti) 係,努力實現參加職業(ye) 培訓好就業(ye) 、就好業(ye) 的目標。
校企合作——
拓寬眼光攬人才
準備物料、組織人手、安排行程……這幾天,當得知海南又要組織企業(ye) 赴省外校招,武利娟和同事們(men) 立馬緊鑼密鼓籌備起來。作為(wei) 大唐海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武利娟要在總公司和海南省組織的招聘活動中來回奔忙。“忙得簡直成了‘空中飛人’,但能‘搶’到優(you) 質人才,再累也值得!”武利娟說。
儋州120萬(wan) 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於(yu) 去年正式獲批。新項目落地,大唐海南公司自然有了更多用人需求。武利娟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今年,企業(ye) 通過校招已與(yu) 近40名畢業(ye) 生簽訂就業(ye) 協議。”
“往年6月,校招已經收尾,今年我們(men) 不僅(jin) 延長時間,目光也從(cong) 聚焦老牌電力院校到麵向全國招攬人才,並做好法律、財務的相關(guan) 人才儲(chu) 備。”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曹永峰說。經過筆試和麵試,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畢業(ye) 生李征收到了企業(ye) 財務崗位的錄取通知。
時間回溯到3月,李征還奔波於(yu) 各大招聘會(hui) 。在“海南‘百場萬(wan) 崗·四城同辦’2023年校招活動”中,她感受到了大唐海南公司引進人才的誠意:“我想了解企業(ye) 在自貿港建設中的發展前景,招聘人員現場為(wei) 我做了詳細介紹,包括能享受到的引才政策,還根據我的個(ge) 人情況列出培養(yang) 計劃。”這讓老家在河北的李征下定決(jue) 心,前往海南。
“吸引優(you) 質人才,首先要增加企業(ye) 和人才彼此了解的機會(hui) 。”曹永峰說,除了總公司的統一招聘和省內(nei) 係列招聘會(hui) ,赴省外引才的校園招聘活動也是主要途徑之一,“本省企業(ye) 組團,能夠發揮集聚效應,增加優(you) 質人才,尤其是有誌建設家鄉(xiang) 的學子與(yu) 企業(ye) 接觸的機會(hui) 。”據介紹,企業(ye) 今年招聘的畢業(ye) 生裏,海南籍的超過1/4。
不僅(jin) 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去年10月,大唐海南公司與(yu) 海南大學啟動複合型人才培養(yang) 計劃。“下一步計劃在海上風電、光伏、天然氣發電等領域開展校企合作,通過點對點培養(yang) ,讓學生提前適應崗位,也節省企業(ye) 人力成本。”曹永峰說。
7月底即將入職,李征已經開始為(wei) 新生活做準備。她最近得知,公司為(wei) 同批入職的畢業(ye) 生製定了培養(yang) 方案。入職後,第一場培訓為(wei) 期3個(ge) 月,其中包括10天的基礎培訓和2個(ge) 多月的崗位培訓,“屆時還會(hui) 簽訂師徒合同,以老帶新。”對於(yu) 未來的職業(ye) 道路,李征充滿期待。
為(wei) 搶抓高校畢業(ye) 生求職關(guan) 鍵窗口期,加快實施“百萬(wan) 人才進海南”計劃,海南麵向全國高校畢業(ye) 生開展係列招才引智活動。截至目前,海南“百萬(wan) 百崗”2023年校招活動累計舉(ju) 辦153場,吸引5342家企業(ye) 參與(yu) ,為(wei) 國內(nei) 高校畢業(ye) 生提供10.9萬(wan) 個(ge) 崗位,其中已落實簽約意向3.9萬(wan) 人。
積極施策——
牽線搭橋送崗位
家住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東(dong) 營區的市民範渤海對記者說,兒(er) 子範連濤如願以償(chang) ,成為(wei) 一名生產(chan) 工藝師。不久前,範連濤被離家1公裏的山東(dong) 海科化工有限公司錄取了,最近,正忙著崗前線上培訓。“臨(lin) 近畢業(ye) ,家裏討論最多的是就業(ye) 。”範連濤回憶,“春節前,我向好幾家招聘網站投了簡曆。廣撒網,成功概率才高!”
大學生就業(ye) 如何幫?東(dong) 營市把實施積極的就業(ye) 政策擺在突出位置,落實減稅退稅、發放穩崗擴崗專(zhuan) 項貸款等多項惠企助企政策,力爭(zheng) 穩住就業(ye) 基本盤的同時,加密開展了“東(dong) 營學子家鄉(xiang) 行”“企業(ye) 招聘進校園”等專(zhuan) 場招聘活動,讓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有選擇、有平台。
不久後,範連濤在網上看到東(dong) 營市“第十一屆東(dong) 營學子家鄉(xiang) 行”招聘通知,便決(jue) 定前往試一試。一開始,範連濤沒有找到合適崗位。東(dong) 營區總工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常務副主席張向明找到了範連濤。“有許多孩子像範連濤一樣,在大型專(zhuan) 場招聘活動中,並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這就需要政府下足‘繡花’功夫,精準對接需求、提供服務。”東(dong) 營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趙寶傑說,“在市裏的引導下,各縣區紛紛開展摸排,形成未就業(ye) 人員檔案,根據學生需求針對性開展幫扶。東(dong) 營區總工會(hui) 、團區委等單位共同參與(yu) ,每個(ge) 工作人員對應8—10名就業(ye) 幫扶對象。在此基礎上,組成20多個(ge) ‘入企探崗小分隊’,同步了解企業(ye) 的招聘需求。”
範連濤就是張向明的就業(ye) 幫扶對象,建立聯係後,每次入企探崗,張向明都會(hui) 問一下企業(ye) 是否需要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學生。“有一天,我到山東(dong) 海科化工有限公司調研,抱著試試的態度一問,沒成想,他們(men) 正處在轉型階段,招聘需求與(yu) 範連濤的專(zhuan) 業(ye) 十分匹配。”張向明說。
於(yu) 是,張向明興(xing) 奮地撥通了範連濤家的電話。“電話是我接的!”範渤海笑道,“很快,孩子向海科公司遞交了申請,經過麵試後,順利拿到了企業(ye) 的錄取通知!”
今年以來,東(dong) 營市共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活動186場,發布各類崗位3.3萬(wan) 餘(yu) 個(ge) 。“就業(ye) 牽動著千家萬(wan) 戶的生活。我們(men) 將繼續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暢通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為(wei) 大學生高質量就業(ye) 做出積極貢獻。”東(dong) 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袁永鵬表示。(記者劉新吾 曹文軒 李蕊 邱超奕)
[ 責編:張悅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