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將寶貴的“真金白銀”用在刀刃上

發布時間:2023-07-24 09:46: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 題:采訪劄記:將寶貴的“真金白銀”用在刀刃上

  新華社記者韓佳諾、鬱瓊源、申铖

  在遼寧省鞍山市山南街道教工社區,穿過一排上世紀90年代的紅牆樓房,記者見到了市民韓女士。幾年前丈夫生病去世,年幼的女兒(er) 靠她獨自撫養(yang) ,加之自身體(ti) 弱多病,自2016年起,韓女士和女兒(er) 開始享受國家困難群眾(zhong) 救助政策。

  “每月都能足額收到國家的補助,補助金額從(cong) 最開始的每月1288元漲到如今的2209元。”韓女士說。

  “我們(men)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you) 先安排、優(you) 先保障。”遼寧省鞍山市財政局社會(hui) 保障科科長李菲介紹,在編製年初預算時,會(hui) 優(you) 先安排資金保障困難群眾(zhong) 的基本生活。此外,加強對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的監管,確保專(zhuan) 款專(zhuan) 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強化“保重點”是記者在多地調研中的深刻感受。今年以來,財政收入相關(guan) 數據呈現恢複回升,但地方財政收支運行持續緊平衡。麵對較為(wei) 複雜的財政收支形勢,多地財政部門主動作為(wei) ,進一步壓縮非剛性、非急需支出,進一步優(you) 化支出結構,確保每一筆資金用在刀刃上、緊要處。

  今年以來,湖北省南漳縣多個(ge) 重點項目建設獲得了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的支持。“在財力增長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尤為(wei) 寶貴。我們(men) 在選項目上下功夫,優(you) 先選擇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民生保障項目。與(yu) 此同時,著力推動債(zhai) 券資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進一步提升債(zhai) 券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能。”湖北省南漳縣財政局局長郭集東(dong) 說。

  不僅(jin) 著力保民生,各地財政部門還在助企紓困上下功夫,確保稅費優(you) 惠政策惠及企業(ye) 。

  盛夏的沈陽,在遼寧經緯測繪規劃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辦公樓內(nei) ,財務總監柳楊給記者算了一筆“減稅”賬:公司現有員工160人,2022年享受各類稅費減免超150萬(wan) 元,2020年以來每年都超過120萬(wan) 元。

  “這幾年稅費優(you) 惠金額加在一起,對我們(men) 可是幫助很大!”柳楊告訴記者,今年7月份起,還將進一步提前享受到研發加計扣除這項稅費優(you) 惠政策,預計可減免20萬(wan) 至30萬(wan) 元。

  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是近年來財政政策的一大重要發力點。近年來,在一係列減稅降費政策的作用下,稅收收入占我國GDP比重從(cong) 2018年的17%左右已下降至2022年的13.8%,剔除留抵退稅等因素後在15%左右。

  優(you) 化完善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所得稅政策,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費率政策,繼續實施物流企業(ye) 大宗商品倉(cang) 儲(chu) 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優(you) 惠政策……今年以來,多項稅費優(you) 惠政策延續實施、進一步完善。

  采訪中,地方財政人士告訴記者,減稅降費政策,一方麵有力支持企業(ye) 減負紓困,另一方麵也會(hui) 造成財政收入減少。這是通過財政收入的“減法”,換來企業(ye) 發展的“加法”。

  “我們(men) 堅持在惠企助企方麵出實招、想辦法,通過‘真金白銀’助力企業(ye) ‘輕裝上陣’。”湖北省襄陽市財政局副局長秦晶介紹,去年,襄陽市新增退稅減稅緩稅降費共計76.3億(yi) 元,今年上半年,市融資擔保集團新增擔保貸款18.75億(yi) 元,已累計為(wei) 全市近8000家中小微企業(ye) 提供了81億(yi) 餘(yu) 元擔保貸款支持。組建5億(yi) 元應急紓困基金支持中小微企業(ye) 轉貸續貸,上半年已為(wei) 全市253家企業(ye) 提供“過橋”資金支持,轉貸續貸規模36.157億(yi) 元。

  一筆筆財政資金“落袋”見效,一項項財政政策落實落細。記者在調研中感受到,在財政運行持續緊平衡的背景下,當前各地財政部門堅持有保有壓、優(you) 化結構,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能否有效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到國計民生的關(guan) 鍵處”已成為(wei) 檢驗各級財政部門工作的一把標尺。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