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省份半年報出爐,這些產業引領區域增長
7月23日,湖南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根據地區生產(chan) 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23998.64億(yi) 元、同比增長3.6%。
截至7月23日發稿時間,已經有23個(ge) 省份公布了上半年經濟數據。其中,13個(ge) 省份GDP增速高於(yu) 或者持平全國5.5%的平均增速。
海南能否領跑
在經濟增速領先的省份中,海南備受關(guan) 注。今年上半年,海南省GDP同比增長8.6%,在已公布數據的23個(ge) 省份中位居第二,較一季度提升1.8個(ge) 百分點,而且主要經濟指標也繼續提速。
海南省統計局局長楊雷介紹,今年上半年,海南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9.9%;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2%;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6.4%,服務進出口總額超200億(yi) 元,同比增長30%。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向第一財經表示,海南自貿港的政策效應正在釋放,紅利正在顯現。另外,海南經濟總量也比較小,因此,海南的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在此背景下,不僅(jin) 是旅遊消費,海南的工業(ye) 也表現突出,楊雷表示,今年以來,海南立足自貿港建設,狠抓工業(ye) 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實效。工業(ye) 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9.5%。不僅(jin) 如此,產(chan) 業(ye) 投資占固定資產(chan) 投資的38%;反映經濟活動的先行指標——工業(ye) 用電量增長15.8%。
實際上,最近幾年,海南經濟正在努力冒頭:2021年,海南GDP增長11.2%,僅(jin) 次於(yu) 湖北,兩(liang) 年平均增速全國第一,雖然去年遭遇疫情衝(chong) 擊,但在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之後,海南增長動力釋放,未來是否將是海南領跑?
最近20多年,內(nei) 蒙古、天津、重慶和貴州GDP增速先後領跑全國,每個(ge) 省份都會(hui) 保持幾年的領先時間。不過,匡賢明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初衷並不是追求經濟的高增長,而是推動製度的創新突破,而且海南自貿港建設也受到內(nei) 外形勢較大的影響。
23個(ge) 省份中,有10個(ge) 省份上半年GDP增速低於(yu) 全國水平,江西、湖南和福建分別增長了2.4%、3.6%和3.8%,位居最後三席。去年全年,江西、福建和湖南分別以4.7%、4.7%和4.5%的增速位居全國增長前三。
今年一季度,江西和福建GDP分別增長1.2%和1.7%,位居全國後列,但相比一季度,江西和福建二季度增速恢複勢頭明顯。不過,湖南一季度GDP增長4.1%,上半年滑落到3.6%。
7月17日召開的江西省政府常務會(hui) 議要求,搶抓三季度發展機遇,強化攻堅、務實擔當,推動下半年經濟運行逐步好轉、全麵提速。
7月3日,湖南省政府常務會(hui) 議研究了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會(hui) 議指出,下一步,要聚焦目標、強化責任,增強信心、保持定力,做好經濟形勢預測分析,認真分析透當前經濟運行的真實狀況,分析透曆年曆史欠賬給我們(men) 可能帶來的影響,分析透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問題和下一步的重點工作。
此次會(hui) 議還要求,要以實事求是為(wei) 原則、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目標、以正確政績觀為(wei) 底線,堅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做好統計工作,確保當期數據真實準確,客觀反映經濟運行趨勢和態勢。
哪些產(chan) 業(ye) 在引領區域增長
實際上,各省份經濟增長情況的變遷反映了整個(ge) 產(chan) 業(ye) 形勢的走向。
去年以4.4%的增速排名全國前列的山西省,今年上半年增速並不靠前。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為(wei) 11688.56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4.7%,低於(yu) 全國水平,也低於(yu) 一季度5%的水平。
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9%。從(cong) 三大門類看,采礦業(ye) 增長2.1%,製造業(ye) 增長8.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增長4.5%。從(cong) 煤與(yu) 非煤看,煤炭工業(ye) 增長2.5%,非煤工業(ye) 增長6.5%。
在過去兩(liang) 年多,煤炭是增長最快的行業(ye) 之一,高景氣的行情帶來能源大省高歌猛進,但今年以來,煤炭價(jia) 格下行,拖累這些地方的工業(ye) 和經濟增長。
不隻這些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一些近10多年發展起來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也受到需求萎縮衝(chong) 擊出現下滑。比如,今年上半年重慶GDP增長4.6%,低於(yu) 其一季度4.7%的增速,受第一大產(chan) 業(ye) 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的下滑影響明顯,上半年同比下降3.9%。
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易小光向第一財經表示,受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和產(chan) 業(ye) 轉移的影響,重慶筆記本電腦等產(chan) 品產(chan) 量從(cong) 去年開始就出現了下降。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是重慶工業(ye) 中受影響最大的產(chan) 業(ye) 。
從(cong) 細分行業(ye) 的工業(ye) 增加值上看,上半年,重慶計算機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下降7.3%,手機製造業(ye) 下降4.0%。從(cong) 主要產(chan) 品產(chan) 量上看,上半年,全市計算機整機產(chan) 量3706.89萬(wan) 台,同比下降18.7%,顯示器1217.26萬(wan) 台,下降10.6%。
那麽(me) ,哪些產(chan) 業(ye) 在引領增長,改變區域增長格局?
在增速高於(yu) 全國的13個(ge) 省份中,浙江、江蘇和山東(dong) 這三個(ge) GDP排名前列的經濟強省增長速度都超過了6%,成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而推動這些經濟強省實現較快增長的動力則來自其產(chan) 業(ye) 結構的優(you) 勢。
江蘇省統計局工業(ye) 統計處處長汪雪敏分析,上半年,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3%,較一季度提升2.8個(ge) 百分點,較上年全年提升3.2個(ge) 百分點,其中,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9.1%,拉動全省增長4.6個(ge) 百分點,有力支撐工業(ye) 生產(chan) 穩步恢複。從(cong) 行業(ye) 看,電氣機械、汽車、鐵路船舶行業(ye) 增加值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同比分別增長20.1%、20.8%和17.6%
汪雪敏還分析,新能源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上半年,鋰離子電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新能源車整車3個(ge) 細分行業(ye) 增加值(合計占規上工業(ye) 比重6%)同比分別增長28.8%、36.9%、86.5%,合計對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21.5%,拉動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8個(ge) 百分點。
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個(ge) 百分點。新能源產(chan) 業(ye) 、裝備製造業(ye) 、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製造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25.9%、9.4%和8.4%。
事實上,通過各地的數據來看,產(chan) 業(ye) 結構正在發生巨變。同樣是煤炭大省,內(nei) 蒙古卻實現了7.3%的增長,背後原因更在於(yu) “新”的結構和增長點。
上半年,內(nei) 蒙古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9%。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5%,製造業(ye) 增長10.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增長9.3%。製造業(ye) 增加值累計增速連續9個(ge) 月快於(yu) 其他兩(liang) 大門類,對規模以上工業(ye) 增長貢獻率達到57.4%。
內(nei) 蒙古增長的動力不僅(jin) 在煤,還在於(yu) 電,尤其是風力和太陽能等新能源電力。其電力生產(chan) 持續加快,規模以上工業(ye) 發電量保持全國首位,上半年累計外送電量達到1388.1億(yi) 千瓦時,日均外送電量再創新高。
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末全區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裝機容量16811萬(wan) 千瓦,比上年末增長9.1%。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0496萬(wan) 千瓦,增長6.8%;風電裝機容量4564萬(wan) 千瓦,增長14.3%;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478萬(wan) 千瓦,增長10.2%。
不僅(jin) 如此,內(nei) 蒙古統計局稱,隨著近900個(ge) 新能源產(chan) 業(ye) 投資項目加快落地施工,帶動新能源製造業(ye) 投資、新能源電力投資分別增長147.4%和95.0%,合計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4.8個(ge) 百分點,對全部投資的貢獻率達到七成以上。
事實上,經濟形勢的壓力正在促使各地加快產(chan) 業(ye) 升級轉型,找尋新的風口。
針對重慶當前的經濟形勢,易小光表示,重慶現在要推動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升級,在筆電和手機等產(chan) 品基礎上推動產(chan) 業(ye) 迭代,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產(chan) 品,同時還要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最近重慶市召開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提出要著力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ye) 集群體(ti) 係,迭代升級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