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歡迎來“天宮”做實驗

發布時間:2023-07-27 09:4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空間站機械臂的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這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的首次出艙活動,也是中國航天飛行工程師的首次出艙。

  作為(wei) “國家太空實驗室”全麵建成後進駐的首個(ge) 乘組,被稱為(wei) “博士乘組”的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完成了一係列空間科學實(試)驗和出艙安裝工作。隨著空間站進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天宮”之中將誕生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和科研成果。

  默契配合 順利出艙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完成了核心艙全景相機B在軌支架安裝及抬升、夢天艙全景相機A和B解鎖及抬升等任務。四度飛天的航天員景海鵬從(cong) 神舟七號時艙內(nei) 配合到此次出艙活動,用15年的堅守圓了“太空漫步”的夢想,而航天員朱楊柱則成為(wei) 中國首個(ge) 出艙活動的航天飛行工程師。

  為(wei) 何要抬升相機?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ti) 設計部空間站係統總體(ti) 副主任設計師李學東(dong) 說,通過抬升全景相機,可以讓航天員和科研人員的視場進一步擴大。未來飛船的徑向對接、太陽翼的巡檢等流程和工作看得更加清楚。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王焰磊說,除了艙外相機抬升的主任務外,此次出艙還有一個(ge) 任務是艙外載荷線纜的連接工作,出艙工作任務量多、艙外活動路徑長。

  為(wei) 確保出艙活動順利,任務各係統在出艙前進行了全流程的天地協同演練,進一步完善固化了出艙程序,3名航天員還進行了針對性的在軌訓練。

  王焰磊說,3名航天員的操作能力很強,所有的任務都是一次完成,操作精準到位,整個(ge) 節奏把控得比較好,配合也非常默契。

  各項任務 穩步推進

  自5月30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ti) 以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近2個(ge) 月,為(wei) 期5個(ge) 月的太空科研之旅已完成超過1/3,承擔的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任務紮實穩步推進。

  入駐以來,麵對繁重的空間科學實(試)驗任務,乘組很快適應環境、進入狀態,先後開展生命生態、空間微重力物理等領域的一係列空間科學實(試)驗,參與(yu) 完成夢天實驗艙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空間站電推進係統氣瓶等出艙安裝工作。

  其中,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在中國屬首次開展。利用該輻射裝置開展研究,將為(wei) 人體(ti) 生物體(ti) 輻射損傷(shang) 、遺傳(chuan) 變異、輻射防護藥品製備以及輻射風險生物學評估提供有力支撐,對保證航天員在軌長期健康駐留、推進實施載人登月計劃等具有積極意義(yi) 。

  與(yu) 此同時,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在軌安裝電推進係統氣瓶,首次采用“換氣”方式完成了電推進劑補充,將用於(yu) 空間站長期軌道維持,提高空間站運行的經濟性和效能。

  完成首次出艙任務後,3名航天員將在軌休整。根據計劃,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後續還將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實(試)驗,參與(yu) 完成多次應用載荷出艙安裝任務和空間站平台在軌維護維修等工作。

  王焰磊表示,神舟十六號乘組的朱楊柱和桂海潮都是教師出身,屆時乘組還會(hui) 進行一次太空科普教育活動,“太空課堂”將再次開課。

  四大領域 征集項目

  2022年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問天”踏上問天之路。1年多來,中國空間站建設成果豐(feng) 碩,已進入為(wei) 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yu) 發展階段。

  近日,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yu) 應用項目申報係統正式開通,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桂海潮發出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

  為(wei) 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間技術全麵發展,6月中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工程空間科學與(yu) 應用項目指南(V1.0)》,麵向全社會(hui) 公開征集空間科學與(yu) 應用項目。此次征集涵蓋空間科學與(yu) 人體(ti) 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和地球科學、空間新技術與(yu) 應用四大領域,各領域下設若幹主題和方向。

  據介紹,空間站作為(wei) 我國覆蓋空間科學相關(guan) 學科領域最全、在軌支撐能力最強,且兼備有人參與(yu) 和上下行運輸等獨特優(you) 勢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在軌部署了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與(yu) 技術試驗設施,具備大規模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能力。艙內(nei) 配備的科學實驗櫃、技術試驗櫃和支持係統,艙外配備的暴露實驗平台、標準載荷接口及大型載荷掛點,可支持開展眾(zhong) 多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試驗與(yu) 應用。

  為(wei) 充分發揮工程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綜合效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還將持續利用天舟貨運飛船麵向全社會(hui) 提供搭載科學試(實)驗的機會(hui) 。劉 嶢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