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普通話,共做港澳“推普人”
【大灣觀察】
學好普通話,共做港澳“推普人”
——2023年港澳教師普通話能力提升培訓班側(ce) 記
光明日報記者張文驍 李薇 柴如瑾
7月13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hui) 首次使用普通話回答議員提問;更早之前,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招募“一帶一路”項目專(zhuan) 員,崗位要求應聘者“會(hui) 流利或良好的普通話”;2022年澳門公務員35項培訓課程中,有14項是和語言相關(guan) 的培訓課程……港澳地區對作為(wei) 國家通用語言的普通話的需求越來越高。
為(wei) 支持和服務港澳地區開展普通話教育,自2016年起,教育部連續8年舉(ju) 辦港澳中小學和幼兒(er) 園教師普通話能力提升培訓,培訓教師超1000人次。
今年6月,2023年港澳教師普通話能力提升培訓班開班並開啟線上培訓。7月19日至25日,培訓班線下課程在北京師範大學舉(ju) 辦。7天的時間裏,來自港澳中小學及幼兒(er) 園的80名教師學習(xi) 普通話發音技巧,提升普通話表達能力,並到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開展體(ti) 驗式學習(xi) 。結業(ye) 儀(yi) 式上,港澳教師代表表示,參加培訓班不僅(jin) 提升了個(ge) 人的普通話水平,更為(wei) 日後的教育教學積累了素材和方法,為(wei) 培養(yang) 更多港澳優(you) 秀人才打下基礎。
突出針對性,提升普通話發音技巧
鄧友傑是澳門浸信中學的一名普通話科教師,他的普通話已達到二甲水平。“我的成績離一乙隻差2分,這次來參加培訓,爭(zheng) 取能達到一乙。”鄧友傑說。
為(wei) 提升港澳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及普通話測試成績,6月的線上培訓安排了3節語言課,由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孫銀新係統地講解普通話語音。“來到北師大,我們(men) 為(wei) 老師們(men) 安排了粵語區域普通話水平提升策略和上機培訓課程。”此次培訓的設計者之一、北師大文學院副教授聶大昕介紹,線上課程是講解每個(ge) 音該怎麽(me) 發,線下培訓側(ce) 重普通話測試的評分標準及應試技巧,幫助老師們(men) 查缺補漏,糾正容易說錯的音。
“這幾次普通話提升課程,我們(men) 都是根據粵語發音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糾正老師們(men) 的普通話發音。”聶大昕舉(ju) 例說,粵語裏麵有很多入聲的字,讀起來特別短,比如一冊(ce) 書(shu) 的“冊(ce) ”字,普通話是四聲,老師們(men) 會(hui) 習(xi) 慣性地讀成入聲,就需要特地幫助糾正。
對於(yu) 粵語方言使用者來說,前後鼻音、平翹舌音、輕聲、兒(er) 化音、多音字、“一”“不”等字的變調都是特別容易讀錯的地方。針對這些問題,授課老師也會(hui) 分享一些發音技巧。
“洪爽老師教的前後鼻音發音技巧就很受用,他說如果發前鼻音,就用舌頭往上頂牙齒,發後鼻音就把舌頭往後收一收。”來自香港奧恩國際幼稚園的蔡慶菁覺得這個(ge) 方法十分有效。
培訓班采用學測結合的方式,所有老師都會(hui) 在最後一天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以檢驗自己的學習(xi) 成果。因此,普通話基礎較弱的老師還會(hui) 在課後選擇加練。
晚上7點半,記者來到北師大文學院。剛出電梯,就聽到教室傳(chuan) 來大聲誦讀的聲音。“大家的學習(xi) 熱情非常高,晚上有二三十名老師來練習(xi) ,7點開始,有時9點多才會(hui) 結束。”聶大昕說,每天晚上學院也會(hui) 派老師和研究生當陪練,為(wei) 大家答疑解惑。
這是澳門中德學校的譚豔嫻連續第四次參加培訓班。她解釋說:“作為(wei) 一名普通話科老師,我首先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還希望能學到更多教授普通話的方法。”
在當天下午的普通話模擬測試中,譚豔嫻的成績較之前提高5分,她把成績的提高歸功於(yu) 過去幾天的線下課程。和譚豔嫻一樣,接受采訪的幾位港澳教師都非常珍惜此次到北京學習(xi) 的機會(hui) ,老師們(men) 表示,身處普通話的語言環境中、每天高頻次的練習(xi) 再加上老師們(men) 有針對性的講授和糾正,對提高普通話水平幫助很大。
學習(xi) 普通話,更是學習(xi) 中華文化
7月24日下午的結業(ye) 儀(yi) 式上,80位港澳教師分為(wei) 4組進行匯報展演,用普通話以吟唱的方式演繹《詩經·關(guan) 雎》《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dong) 兄弟》《問劉十九》四首古詩詞。
古典詩詞吟唱,是一門用誦、吟、歌、唱等形式呈現中國古典詩詞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藝術。老師們(men) 表演的,正是他們(men) 培訓班的課程內(nei) 容之一,中華文化體(ti) 驗性學習(xi) “時令之美——誦吟歌唱學古詩”。
除普通話能力提升講座之外,培訓班還有中華經典文化講座和中華文化體(ti) 驗性學習(xi) 兩(liang) 項內(nei) 容。開班之初,對於(yu) 第一次到北京的港澳教師來說,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的觀摩學習(xi) 令人期待。
7月21日一早,港澳教師在住地集合,乘大巴前往故宮。早上八點半,老師們(men) 從(cong) 午門進入,在故宮講解人員的帶領下沿著故宮中軸線體(ti) 驗學習(xi) 。
從(cong) 太和殿、保和殿走過,香港廣東(dong) 道官立小學教師李達然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我上課時會(hui) 給學生們(men) 介紹中國古代文化,這次參觀後回到香港,我就可以把新的資料和感受分享給他們(men) 。”李達然一邊走一邊對記者說。香港新生命教育協會(hui) 平安福音中學教師周淑仁希望未來也能帶自己的學生來故宮,“那樣可以讓他們(men) 對中國曆史有更直觀的感受,提升他們(men) 對曆史的興(xing) 趣”。
澳門聖公會(hui) 中學教師蕭曉華則想到了澳門課本裏的《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我講過很多遍,這次來參觀,回去再講又是不一樣的感受”。
與(yu) 其他港澳教師相比,蕭曉華的經曆有些特殊。2012年,她本科畢業(ye) 於(yu) 北師大文學院,畢業(ye) 後回到澳門成為(wei) 一名語文老師。“這次一聽說培訓班是在北師大文學院舉(ju) 行,我毫不猶豫就報名了。”蕭曉華說,她上學時的班主任李小龍恰好也是此次培訓班的授課教師之一,開設“好玩兒(er) 的四大名著”講座。
“四大名著都有一個(ge) 共同點:石頭!”在李小龍的課堂上,他以“石頭”為(wei) 線,將四大名著故事娓娓道來:一百單八將怎麽(me) 來的?《紅樓夢》的原名叫什麽(me) ?孫悟空又是從(cong) 哪來的?孫吳為(wei) 什麽(me) 可以三分天下?
“四大名著我們(men) 自己也會(hui) 讀,但絕對沒想到會(hui) 這麽(me) 好玩,老師講得通俗易懂。”聽完講座,蔡慶菁用“眼前一亮”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學習(xi) 普通話,不能僅(jin) 僅(jin) 停留在語言的學習(xi) 上,還離不開文化的學習(xi) 和體(ti) 驗。”聶大昕說,從(cong) 線上到線下,從(cong) 古代家訓到漢字漢語,從(cong) 唐宋詩詞到四大名著……培訓期間,港澳教師領略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意蘊和精神價(jia) 值。
“通過文化體(ti) 驗加學術講座的培訓模式,我們(men) 得以沉浸式地學習(xi) 普通話,並在學習(xi) 的過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化上的一種血脈連接。”結業(ye) 儀(yi) 式上,蔡慶菁作為(wei) 香港教師代表發言時說。
薪火相傳(chuan) ,把所思所學融入教育教學
陳霖是香港啟思幼稚園的一名教師,非常喜歡甲骨文。教小朋友文字時,陳霖最喜歡的方法之一就是請他們(men) 看甲骨文,“甲骨文能讓孩子們(men) 充分發揮想象力。以圖像的方式學習(xi) ,孩子們(men) 對漢字的認識更形象,更深刻。”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王寧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漢字漢語”的講座,讓陳霖認識到漢字漢語對文化傳(chuan) 承的重要性,對漢字的喜愛更進一步。
“希望老師們(men) 能成為(wei) ‘火種’,將在北師大的所學、所悟、所識、所見以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遞到港澳,推廣和規範普通話。”北師大副校長周作宇表示。
和簫曉華一樣,澳門聯國學校教師姚詠琳和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教師翟安怡均畢業(ye) 於(yu) 北師大。重返母校,和當初作為(wei) 學生時的心態不一樣,她們(men) 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把這次學到的內(nei) 容傳(chuan) 授給自己的學生。
翟安怡表示:“對於(yu) 澳門學生來說,他們(men) 發翹舌音會(hui) 比較困難。回去後,我會(hui) 將這邊學到的糾正口音的方法也教給他們(men) 。”姚詠琳則對李小龍講的四大名著印象深刻:“如何向學生推廣四大名著一直是個(ge) 難題,李老師提供了一個(ge) 好玩兒(er) 的角度,我們(men) 可以借鑒。”
“普通話作為(wei) 國家通用語言,對港澳深化與(yu) 內(nei) 地更加緊密的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yi)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wei) 希望老師們(men) 共同為(wei) 港澳青少年和兒(er) 童打好普通話的語言基礎,為(wei) 港澳長期穩定繁榮發展貢獻語言之力。
培訓班的結業(ye) 儀(yi) 式在北師大英東(dong) 學術會(hui) 堂舉(ju) 行。當年,著名愛國人士、香港知名實業(ye) 家霍英東(dong) 先生為(wei) 北師大捐建英東(dong) 教育樓,慷慨支持祖國教育事業(ye) 發展。如今,80位港澳教師在此學成結業(ye) ,為(wei) 培養(yang) 更多愛國愛港、愛國愛澳人才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