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昌碩故裏:讓青年人才留得住能發光

發布時間:2023-08-02 09:4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俞瑩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一場思維碰撞會(hui) 正在浙北山區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的上吳村火熱進行,參與(yu) 者是一批“斜杠青年”,其中不乏時尚雜誌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藝術文化品牌策展人,他們(men) 討論的議題是村裏“頭等大事”——扇產(chan) 業(ye) 整合與(yu) 發展。

  鄣吳鎮是一代書(shu) 畫大師吳昌碩的故鄉(xiang) 。扇產(chan) 業(ye) 是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目前有100多家各類製扇企業(ye) 及手工作坊,製扇從(cong) 業(ye) 人員千餘(yu) 人。隨著市場行情的不斷走俏,企業(ye) 主和製扇大師們(men) 對品牌包裝的設計、扇麵的設計、電商直播等方麵越來越重視,創新需求逐步增大。

  “這裏是製扇核心區,想做大做強必須推出自己的品牌。”發言的是此次活動的組織者徐義(yi) 勇。去年他放下在外奮鬥多年的生意,被“勸”回家鄉(xiang) ,成為(wei) 村裏的後備幹部。有了青年力量的支持,上吳民宿集群的推動、手工扇匠人的培育和新業(ye) 態的布局很快有了實質性進展。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青年行動中,我們(men) 加大力度推動本土人才興(xing) 鄉(xiang) 、服務在外人才返鄉(xiang) 、動員社會(hui) 人才下鄉(xiang) ,源頭涵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頭人。”安吉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南璐說,出台的係列政策吸引了大批有誌青年回鄉(xiang) 創業(ye) ,他們(men) 以經營性的思維、敢闖敢拚的氣魄影響和改變著鄉(xiang) 村。

  畢業(ye) 於(yu) 美國波特蘭(lan) 州立大學的孫亦武在鄣吳鎮鄣吳村投資建設了垂直霧培植物工廠科研示範項目,專(zhuan) 注於(yu) 植物垂直霧培及研發、銷售植物工廠的關(guan) 鍵技術及產(chan) 品,總投資6600萬(wan) 元。“智能模擬倉(cang) 現已進入裝修收尾階段,這樣的效率是青年特有的‘屬性’,我主要看中這裏的創業(ye) 氛圍,明確方向後就全力開幹。”孫亦武說。

  綠水青山間,青年人才不斷進駐,有人帶項目、有人攜技術、有人拚才藝,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注入新動力。“今年小鎮建成‘溪南靜室·ICCD’百人園,將招引的大學生創業(ye) 項目、人才項目集中在此,9個(ge) 項目50餘(yu) 名青年大學生首批入駐,其中包含10餘(yu) 名來自國內(nei) 外名校的碩博人才。”鄣吳鎮副鎮長吳勝楓說。

  鄣吳鎮文化根脈深厚,這裏開放包容,不僅(jin)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本地的青年也有一展身手的好機會(hui) 。95後胡穎是本地製扇大師胡滿根的女兒(er) ,大學畢業(ye) 後回鄉(xiang) 繼承父業(ye) 。“鎮裏年產(chan) 扇子5000萬(wan) 把,全國竹扇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市場上的文玩折扇,70%左右產(chan) 自鄣吳。”胡穎一邊在扇麵上寫(xie) 著《蘭(lan) 亭序》,一邊向記者介紹,“普通的扇骨配白扇麵,售價(jia) 3000元,但配上我寫(xie) 的字,價(jia) 格再漲1000元。”

  胡穎除了給扇麵配字,還利用專(zhuan) 業(ye) 所學,給扇子設計新頭型。她以踮腳的女性形象設計了一款頭型,受到了不少玩家的喜歡,並成功申請了專(zhuan) 利。如今,胡穎還成立了工作室,和許多“扇二代”一起出謀劃策,讓當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有新的發展。

  鄣吳鎮將當地的歸仁裏文化街區、集散中心作為(wei) 主要承載地,打造鄣吳昌碩國際青年創業(ye) 中心,為(wei) 大學生團隊提供定製化創業(ye) 空間,提供精準的創業(ye) 服務。充分利用非遺街區、民宿共富村內(nei) 閑置房屋,以點狀分布形式,打造有核心無邊界的青創中心,為(wei) 青年創業(ye) 提供更好的空間。

  為(wei) 了讓青年真正紮根鄉(xiang) 村成為(wei) 可能,鄣吳鎮急青年之所急,租用強村公司房屋和周邊民宿(農(nong) 家樂(le) )等資源打造人才公寓。“經過招引,目前在鄣吳鎮內(nei) 創業(ye) 奮鬥的青年有200餘(yu) 名。”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梅本煒說,鎮裏不僅(jin) 提供社保(醫保)補貼、創業(ye) 帶動就業(ye) 補貼等個(ge) 性化扶持政策,安排專(zhuan) 人提供工商注冊(ce) 、知識產(chan) 權申請等服務,還成立青春社團,組織青年人才開展文娛活動、健康運動等,為(wei) 他們(men) 在鄉(xiang) 村實現夢想搭建舞台,讓他們(men) “留得住、能發光”。

  眼下,越來越多的90後青年人才返鄉(xiang) 傳(chuan) 承竹扇製作技藝,陸續開起了個(ge) 人製扇工作室。返鄉(xiang) 青年陳宇去年入選了“浙江青年工匠”名單,他說:“我會(hui) 繼續紮根鄉(xiang) 村,專(zhuan) 注製扇技藝,在廣闊天地做出一番事業(ye) 。”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2日 10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