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英雄也應得到嘉獎
【影視銳評】
作者:楊慧(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化產(chan) 業(ye) 係副教授)
近期,各大影視獎項陸續揭曉。大眾(zhong) 圍繞最佳作品獎、最佳男女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獎項的歸屬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最終獲獎者也獲得了鮮花和掌聲。而與(yu) 這種社會(hui) 熱度形成對比的是,網友、媒體(ti) 對最佳美術獎、最佳攝影獎等技術類獎項的關(guan) 注度和討論度相對較低。輿論對不同獎項反應各異,這是影視行業(ye) 不同工種社會(hui) 關(guan) 注度冷熱不均的一個(ge) 縮影。美術、攝影等工種雖然大眾(zhong) 的關(guan) 注度不高,但尚有相應的榮譽加身。而在它們(men) 之外,影視幕後還有很多技術工種沒有相應獎項,部分行當甚至尚不為(wei) 人知,這不利於(yu) 影視行業(ye) 的健康發展。
影視自誕生以來,就是協作生產(chan) 創作的藝術門類。從(cong) 選題策劃、劇本編寫(xie) ,到拍攝製作、發行宣傳(chuan) ,一部影視作品經過藝術、技術等複雜融合過程,需要大量從(cong) 業(ye) 者、機構、企業(ye) 協作。尤其近些年,我國影視工業(ye) 化水平不斷提升,影視從(cong) 業(ye) 者協同作戰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攝影、美術、服裝、道具等工種需要在多個(ge) 拍攝地之間奔波,給拍攝提供保障支持。拍攝出來的原始素材還需要經過後期特效、剪輯等多道工序,才能形成完整作品。在多方支持下,一大批體(ti) 現標準化、精細化、專(zhuan) 業(ye) 化等工業(ye) 化特征的影視作品湧現,給觀眾(zhong) 帶來視覺享受,標誌著中國影視產(chan) 業(ye) 、技術取得跨越式進步。
在空間站和地球之間反複穿梭的太空電梯、參與(yu) 運貨和救援的外骨骼係統、擁有超強算力和自我意識的智能量子計算機……電影《流浪地球2》裏硬核的科幻設定和震撼的特效場景呈現出一個(ge) 令人信服的近未來世界。這些想象中的奇觀之所以能一一實現,靠的是兩(liang) 萬(wan) 餘(yu) 名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的通力合作。比如,該片在美國、法國等地組建海外拍攝小分隊,借助雲(yun) 直播和雲(yun) 數據傳(chuan) 輸技術,實現海外拍攝、畫麵直播、在線實時溝通及數據傳(chuan) 輸。電視劇《覺醒年代》在視聽語言方麵實現創新突破,尤其是青年毛澤東(dong) 出場、魯迅創作《狂人日記》等極具美學意蘊的場景,令觀眾(zhong) 念念不忘。作品之所以能產(chan) 生如此有特色的視聽效果,既有攝影對鏡頭語言駕輕就熟的功勞,也和美術、特效的精益求精密不可分。比如,為(wei) 了表現毛澤東(dong) 在山頂俯瞰蒼茫大地、思考中國革命道路的一幕,主創選在一處山峰實拍。由於(yu) 現場鏡頭架設受限,隻能滿足局部拍攝,所以天空的環境、延綿的群山以及不同地貌特征都需要靠特效補充製作。還有陳獨秀雪中遊陶然亭的一場戲,為(wei) 營造真實環境,主創在屋頂、樹枝等地方“加雪”。為(wei) 了表現雪花飄動的狀態,還在雪花質量、密度、速度、色彩等方麵配合鏡頭,營造悠然自得的美學意境。
由此可見,每一部高質量影視作品背後,都站立著一群數量龐大且越來越職責分明的技術工作人員。正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辛勤付出,一幅幅美輪美奐的鏡頭畫麵得以呈現,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得以詮釋,一部部富有無窮魅力的優(you) 質影視作品登上屏幕、銀幕,給人帶來無限感動。他們(men) 身上蘊藏的匠心技藝,在片場的思考、工作方式方法及總結出的經驗,都是推動影視發展的寶貴財富。他們(men) 就是幕後英雄,應該被觀眾(zhong) 所熟知,為(wei) 輿論所褒獎。
致敬幕後英雄,就要讓業(ye) 界乃至大眾(zhong) 對他們(men) 的工作內(nei) 容、生活狀況、所思所想都有所了解,讓他們(men) 的辛勞付出、所取得的成績榮譽被大眾(zhong) 讚賞,使他們(men) 麵臨(lin) 的困難苦惱被人們(men) 所理解。這就需要新聞媒體(ti) 、評獎機構等打開思路,拓寬視野,將攝影、美術、特效等幕後行當置於(yu) 聚光燈下,關(guan) 注在影像技術和創作理念發展過程中湧現的新工種。以攝影環節為(wei) 例,就細分為(wei) 跟焦員、燈光師、航拍攝影師、數字影像工程師等工種。其中,數字影像工程師是隨著電影數字技術發展演變出來的新行當,他們(men) 在影片製作過程中會(hui) 與(yu) 攝影師和攝影助理緊密合作,從(cong) 把控數字影像的畫麵質量,到保證數據高效、精準的流轉,確保整個(ge) 拍攝過程中的視頻質量和所要求的藝術效果。媒體(ti) 把這些行當、工種從(cong) 幕後推出來,講述他們(men) 立足本職工作,始終兢兢業(ye) 業(ye) ,對影視創作精益求精的故事,不僅(jin) 能推動影視知識向大眾(zhong) 普及,還有助於(yu) 行業(ye) 形成更加踏實肯幹、真誠奉獻的清正風氣。
中國影視工業(ye) 化仍處於(yu) 摸索階段,尚未建立起科學完整的體(ti) 係。影視生產(chan) 對各個(ge) 方麵的標準化程度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各種細分工種的人才相對緊缺,所以重視技術人才的作用、挖掘技術人才的能力勢在必行。令人欣喜的是,近日第二屆中國(白沙)影視工業(ye) 電影周發布榮譽名單,活動共設立了26項榮譽,分別鼓勵來自攝影、錄音、美術、後期製作、技術探索等幕後領域的創作者。這還隻是一個(ge) 開始,今後我們(men) 應該推出更多切實舉(ju) 措,將更多技術人才從(cong) 幕後推向台前,得到更多觀眾(zhong) 、輿論乃至業(ye) 界的重視,獲得更多實現價(jia) 值、施展才華的機會(hui) ,讓行業(ye) 中的每一個(ge) 人都能得到應有的鼓勵和榮耀,從(cong) 而尋找到自己在行業(ye) 的存在感和價(jia) 值感,正向激勵更多人才選擇與(yu) 進入影視行業(ye) 。唯有如此,影視業(ye) 發展才能行穩而致遠。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2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