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適度“放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發布時間:2023-08-04 09:54: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適度“放手”培養(yang) 學生自主學習(xi) 能力

  孫鐵龍

  葉聖陶先生有句教育名言:“教是為(wei) 了不教。”怎樣“教”才能達到“不教”的目的,讓學生學會(hui) 自主學習(xi) ?我認為(wei) 教師要學會(hui) 適度放手。

  學生求學要先學基礎、懂規矩、養(yang) 習(xi) 慣,這是毋庸置疑的規律和常識。在學習(xi) 的起步階段,學生需要教師的細致教授、訓練甚至管教,以便有一個(ge) 良好的開端,如學習(xi) 拚音和基礎漢字,學習(xi) 數字和符號,學會(hui) 整理文具、遵守課堂規則等。在啟蒙階段,學生會(hui) 很依賴教師,這就像孩子剛學走路時需要家長嗬護、指導、矯正、扶持、鼓勵、訓練一樣。但想讓孩子學會(hui) 自己走,家長就必須適時減少保護、扶持的措施,家長過度、過多的保護,會(hui) 逐漸成為(wei) 孩子進步的障礙或累贅。

  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教師要舍得、敢於(yu) 、適時、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早一天完成從(cong) “扶著走”到“自己走”的蛻變。

  為(wei) 此,教師應樹立一個(ge) 理念:學生能自己學會(hui) 的不教;和同伴交流一下能學會(hui) 的也不教;實在不會(hui) 的,學生來請教,教師也不能和盤托出、直接給出答案,而應給一點兒(er) 提示,提供一點兒(er) 資源,讓學生自己尋找工具、查找資料、另辟蹊徑,努力、試錯、再試錯,經曆艱苦思索,最終獲得成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體(ti) 驗學習(xi) 的快樂(le) ,樹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

  教師的價(jia) 值在於(yu) 讓學生早日具有獨立學習(xi) 的能力,而不是教的多少和時長。那麽(me) ,教師應該如何恰當地、適時地放手呢?又怎樣才能放開手呢?

  首先,要從(cong) 獨立輸入信息開始,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課本是學生學習(xi) 的第一依托,學生能自己閱讀課本是獨立學習(xi) 的第一步。不隻是語文,各科教師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花時間指導學生閱讀本學科課本,並且不能僅(jin) 僅(jin) 停留於(yu) 讀,一般還應劃出重難點、標出疑惑處,並提出問題,力求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和課後練習(xi) 題。這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xi) 的第一步,也是關(guan) 鍵的一步。

  為(wei) 了使學生通過閱讀課本順利完成學習(xi) 任務,教師可以有目的地編寫(xie) 一個(ge) 幫助學生學習(xi) 的工具,可稱其為(wei) 導學案或自主學習(xi) 單,借此設計學習(xi) 流程、指導學習(xi) 方法、補充學習(xi) 資源、提供學習(xi) 支架,並進行檢測反饋,引導學生提煉、總結、反思。導學案或自主學習(xi) 單應成為(wei) 學生完成學習(xi) 任務的路線圖、方向盤、墊腳石,使學生獨立學習(xi) 成為(wei) 可能。

  其次,要建立學習(xi) 小組,通過團體(ti) 評價(jia) ,弱化個(ge) 體(ti) 競爭(zheng) ,培養(yang) 團隊精神。教師要構建組內(nei) 互幫共贏、樂(le) 於(yu) 分享、不會(hui) 就問的小組文化,讓學生形成通過交流解決(jue) 問題的習(xi) 慣,為(wei) 學生日常學習(xi) 提供學習(xi) 夥(huo) 伴係統,讓學生在學習(xi) 實踐中體(ti) 驗團隊的力量,並形成與(yu) 他人合作的習(xi) 慣。

  再其次,要組織集體(ti) 探究,把學生自學中不能解決(jue) 的問題,通過學生展示、分享、質疑、答辯,以及教師追問、點撥,組織集體(ti) 力量解決(jue) 。

  學生自己先學、小組互學、班集體(ti) 共學、教師參與(yu) 的路徑搭建了學生獨立行走的橋梁,但這隻囿於(yu) 從(cong) 課本到課本的簡單學習(xi) ,就像孩子雖能脫離大人扶持自己行走,但隻限於(yu) 天氣晴朗、道路平坦、沒有障礙與(yu) 危險的環境。那麽(me) ,麵對生活中各種複雜環境,如何才能不懼風雨泥濘、山路崎嶇,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複雜路況下不迷路、避車險呢?這就需要經曆更多實踐和模擬實踐的錘煉。

  為(wei) 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策略。一是整合學習(xi) 內(nei) 容,改變碎片化的課時設計,實行大概念、大單元式的課程設計,讓學科知識結構化,開展跨學科學習(xi) ,依據解決(jue) 問題的需要整合不同學科的內(nei) 容;從(cong) 生活實際出發,進行項目式學習(xi) ,讓學生思維經曆連續、綜合、複雜的挑戰,從(cong) 碎片、淺表、簡單的低階思維走向綜合、深層、複雜的高階思維。二是強化生活實踐,讓學生在生活實踐或模擬真實生活情境中觀察生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收集資料、設計方案、解決(jue) 問題、進行驗證,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經曆探究過程,在生活實踐或模擬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習(xi) ,在解決(jue) 實際問題中形成素養(yang) 。三是融入信息技術,打破圍牆限製,讓廣闊世界成為(wei) 學生學習(xi) 和研究的對象,讓圍牆內(nei) 外的人和物都成為(wei) 學生學習(xi) 的資源,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習(xi) 效率。

  教師應通過教學,最終使學生能依據生活需要,自主選擇學習(xi) 內(nei) 容,安排學習(xi) 進程,采取適當舉(ju) 措實施學習(xi) 過程,完成學習(xi) 任務,檢驗學習(xi) 結果,反思學習(xi) 狀況,調整學習(xi) 策略,從(cong) 而成為(wei) 一個(ge) 能應對未來複雜世界的自主學習(xi) 者和生活者,讓學習(xi) 成為(wei) 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隨時利用學習(xi) 改造生活。

  (作者單位係陝西省大荔縣城郊中學)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