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54個百強縣進入“GDP千億俱樂部”

發布時間:2023-08-08 09:4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百強縣榜單出爐。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旗下賽迪顧問發布《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全國(除港澳台)1864個(ge) 縣級行政單位進行分析。報告顯示,2023百強縣中進入“GDP千億(yi) 俱樂(le) 部”的縣域達到54個(ge) ,其中江蘇、浙江兩(liang) 省“千億(yi) 縣”數量保持領先。

  如何界定“百強縣”?報告顯示,2023賽迪百強縣設置評價(jia) “雙門檻”,即GDP≥600億(yi) 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yi) 元,從(cong) 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水平4個(ge) 一級指標,以及8個(ge) 二級指標、27個(ge) 三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jia) 。

  從(cong) 百強縣整體(ti) 分布情況看,2023百強縣名單中,東(dong) 部地區占65席,中部地區占20席,西部地區占14席,東(dong) 北地區僅(jin) 占1席。分省份來看,江蘇、浙江、山東(dong) 三省表現突出,分別占23席、16席和13席。居百強縣榜單前十位的縣市分別為(wei) 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江陰市、江蘇省張家港市、江蘇省常熟市、福建省晉江市、江蘇省太倉(cang) 市、浙江省慈溪市、山東(dong) 省龍口市、江蘇省宜興(xing) 市、湖南省長沙縣。

  中國百強縣實力有多強?報告顯示,從(cong) 發展水平看,百強縣與(yu) “粵蘇浙魯”等經濟強省體(ti) 量相當,百強縣進出口總額與(yu) 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可與(yu) “粵蘇浙魯”等經濟大省比肩。從(cong) 發展動能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強勢拉動百強縣經濟增長,百強縣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超過“粵蘇浙魯”。從(cong) 富裕程度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彰顯百強縣“富民”與(yu) “強縣”並重,百強縣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低於(yu) 發達省份,城鄉(xiang) 人均收入占比較高。

  值得關(guan) 注的是,2023百強縣中,進入“GDP千億(yi) 俱樂(le) 部”的縣域數量達54個(ge) 。這54個(ge) “千億(yi) 縣”去年完成GDP共8.6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7.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值達到108億(yi) 元。從(cong) 排名看,54個(ge) “千億(yi) 縣”中排名前十位的縣市分別為(wei) :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江陰市、江蘇省張家港市、福建省晉江市、江蘇省常熟市、浙江省慈溪市、江蘇省宜興(xing) 市、陝西省神木市、湖南省長沙縣、浙江省義(yi) 烏(wu) 市。其中,昆山市GDP超過5000億(yi) 元,位居榜首。

  賽迪顧問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前“千億(yi) 縣”已形成六大典型發展模式:一是以昆山市、江陰市、慈溪市、義(yi) 烏(wu) 市等為(wei) 代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創新驅動主導模式;二是以晉江市、南安市等為(wei) 代表的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產(chan) 業(ye) 集群驅動主導模式;三是以長沙縣、瀏陽市、寧鄉(xiang) 市為(wei) 代表的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融合驅動主導模式;四是以龍口市、膠州市為(wei) 代表的山東(dong) 半島城市群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驅動主導模式;五是以神木市、準格爾旗為(wei) 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資源驅動主導模式;六是以仁懷市為(wei) 代表的核心企業(ye) 驅動主導模式。

  “從(cong) 中國縣域發展演進趨勢看,‘千億(yi) 縣’快速增長勢頭強勁,強縣標準和發展邏輯發生深刻變化,縣域經濟在國家高質量發展中的短板加快補強,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進入重要機遇期,縣域加快成為(wei) 投資和消費重要陣地,不同類型縣城差異化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省級行政單元成為(wei) 統籌縣域發展的重要力量,數字化轉型已成為(wei) 縣域高質量發展必選題。”賽迪顧問有關(guan) 負責人說。(記者 廖睿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