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讓更多“挖薑男孩”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光明網評論員:當郵遞員將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送到家裏時,姚勝旺背著剛從(cong) 地裏挖的薑回來,手上沾滿泥土,在快遞簽收單下寫(xie) 下自己的名字。今年秋天,他即將啟程,跨過大半個(ge) 中國,去大連理工大學報到就讀,同時實現自己“看海”的人生願望。
姚勝旺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寒門”,簡短的媒體(ti) 報道就足以勾勒出這個(ge) 家的貧寒情況。家裏六口人,父親(qin) 有肢體(ti) 殘疾,母親(qin) 在外打零工,哥哥在市裏政府部門做誌願者。在別的孩子可能忙著四處旅遊、購買(mai) “開學三大件”的時候,姚勝旺在挖薑之餘(yu) ,每天做9個(ge) 多小時的家教,輔導八九個(ge) 孩子。難以想象,在那麽(me) 多個(ge) 苦讀的日子裏,他經曆了怎樣的艱辛與(yu) 煎熬。
每年暑假,我們(men) 都能讀到很多個(ge) “鯉魚跳龍門”“寒門出貴子”的故事,就在前不久,少年在工地搬磚時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的新聞還引發不小的討論,但當這樣的故事再次出現,我們(men) 依舊會(hui) 為(wei) 此感動,甚至熱淚盈眶。
多少人在少年的故事裏,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也許身處不一樣的貧寒,或者家庭經濟條件的困窘,或者心理精神承壓不小,抑或者家庭關(guan) 係遭遇危機,但仍用盡全力向上遊,穿越狂風和暴雨,為(wei) 自己搏出了一個(ge) 未來,打開了一片天空。不接受命運的安排,在有機會(hui) 掌握自己人生的機會(hui) 當口,自己竭盡全力了,那就是青春無悔。
從(cong) “不能輸在起跑線”到各種“雞娃”“內(nei) 卷”攻略,輿論場中喧囂的這些論調一度煽動並加劇了不少父母的教育焦慮。人們(men) 依舊願意相信,高考仍是十分公平的人才選拔製度,它最大限度賦予了個(ge) 體(ti) 通過教育實現階層流動的可能性。但人們(men) 也似乎在眾(zhong) 聲喧囂中接受了這樣的假設:一個(ge) 孩子在教育的金字塔上能爬多高,更多取決(jue) 於(yu) 家庭所能給予的經濟和文化資本。那些在教育起點就因經濟社會(hui) 地位而無法獲取更平等資源的孩子,很難成功對抗這種劣勢帶來的影響。
但姚勝旺們(men) 的出現,打破了人們(men) 的固有認知,讓更多人看到,文化資本並不一定需要通過代際傳(chuan) 遞來獲得,同樣可以通過個(ge) 人努力來創造,從(cong) 而改變自身所處的劣勢環境。而他們(men) 所展現出的心性品質、抗逆力,正是其中的製勝因素。這或許讓人們(men) 更有勇氣打破過去被視作當然的那些規則和定論,以及它們(men) 所帶來的束縛,在更舒展也自在的狀態下,參與(yu) 孩子的成長。
我們(men) 在為(wei) 跳過龍門的姚勝旺撫慰和鼓掌之餘(yu) ,也不禁思索,那些沒能順利跳過龍門的少年呢?讓更多姚勝旺能掙脫人生初始條件束縛脫穎而出,除了個(ge) 體(ti) 的不認輸不放棄外,還需要更強有力的教育資源投入與(yu) 資源調配的支撐。多年來,國家層麵通過製定“國家專(zhuan) 項計劃”“國家助學貸款”“築夢計劃”“自強計劃”等政策及計劃,給予了貧困地區的不少孩子人生向上的希望和機會(hui) 。所有人都期望,這樣的關(guan) 注和努力可以也應該更多些,讓每一個(ge) 夢想都被珍視,每一個(ge) 人生都充滿無限可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