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現場作秀直播?對無底線蹭流量要嚴懲
作者:守一
近日,京津冀多地持續強降雨引發洪澇災害,各地救援力量紛紛奔赴災區搶險救災。共克時艱之下,也再度出現了不少“網紅打卡”的奇葩現象。如何避免這些雜音幹擾全社會(hui) 合力救災的節奏,成為(wei) 需要反思的問題。
依靠“博眼球”、作秀,賺取流量甚至利益,每次天災過後都有人做出此種行為(wei) 。原因也不難想象,洪水天災造成的悲劇性後果,往往極具視覺衝(chong) 擊力,而救災這樣富有正麵色彩的行為(wei) ,也都會(hui) 得到善良人們(men) 的關(guan) 注和點讚。對於(yu) 那些真正參與(yu) 救災的誌願者來說,外界的關(guan) 注和讚譽是一種必要的精神支持。可是一些別有用心的網紅,也正是瞄準了這樣的機會(hui) ,希望渾水摸魚,來竊取外界的關(guan) 注和口碑。
從(cong) 媒體(ti) 的報道來看,網紅作秀的方式不外乎兩(liang) 種。一種是擺出參與(yu) 救災的架勢,他們(men) 可能也確實攜帶了一些救災設備和物資,可實際上是“三分救災七分作秀”,現實中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很難說,可在線上的渲染和炒作卻很用力。明明沒有起到多大救災作用,卻在線上收獲了很多流量。這些人借助天災博取聲譽,對那些真正舍生忘死一心救災的人來說,其實是一種變相傷(shang) 害。
另一種則是打著捐贈的名義(yi) ,比如要給犧牲的公益組織成員捐款,卻不顧家屬的悲傷(shang) 情緒,專(zhuan) 挑刺激性的問題提問,渲染悲情氛圍。他們(men) 也確實給了一些捐款,可是在心底卻沒有對犧牲者的敬畏。在犧牲者的家門口“嘻嘻哈哈”式直播,把別人的犧牲當成自己獲取流量的工具。這樣的慈善根本上說是偽(wei) 善,對家屬和公眾(zhong) 來說都屬於(yu) 二次傷(shang) 害。
這些網紅直播的動機很好理解,可問題在於(yu) 怎麽(me) 攔阻這些不道德的行為(wei) 。為(wei) 什麽(me) 這些行為(wei) 總是能在某些平台獲取流量?網友本能地想了解更多受災現場的故事,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大眾(zhong) 心理。可是平台算法推薦這些內(nei) 容的時候,有沒有一定的把關(guan) ?或者說,當這些直播被揭穿存在失德嫌疑的時候,平台能不能及時審查並做出事後追懲?
隨著自媒體(ti) 的發達,線下救災資源的分布往往會(hui) 受到線上關(guan) 注度的影響。所以,網上對受災情況的關(guan) 注更健康有序,線下救災才能避免受幹擾和誤導。就此而言,對這些純蹭流量的網紅救災直播,也應該有更多監督。平台要擔起責任,就算不能在第一時間識別出這些網紅直播是真善還是偽(wei) 善,也應該健全事後追懲機製。
網紅當然不是原罪,也未必所有的網紅直播,都是追逐流量而幹擾救災。但如果有人在當時或者事後被舉(ju) 報存在惡意博眼球的行為(wei) ,平台就應該采取禁言等懲罰措施。隻有讓更多人意識到拿救災作秀必然要付出慘痛代價(jia) ,以後才少一點以身犯險,而救災也能變得更為(wei) 有序。(守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