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區自駕險象環生,越野穿越絕不是想去就去
作者:王鍾的
今年暑期,自駕遊成為(wei) 不少遊客選擇的旅行方式。其中,一些遊客不滿足於(yu) 常規路線的自駕遊,而是進入人跡罕至、保障匱乏的越野路線,導致多起事故發生。7月下旬,一自駕車隊未經批準穿越羅布泊,結果1車4人失聯後全部遇難。8月初,又有多名遊客被困青海無人區,警方曆時近18個(ge) 小時才把所有遊客找到。
在很多人眼裏,“無人區”是個(ge) 充滿神秘色彩的詞。在人類活動覆蓋地球上絕大多數範圍的現代,無人區被賦予了無盡的想象。久居於(yu) 城市的遊客向往到無人區旅行,不僅(jin) 因為(wei) 無人區往往具有壯麗(li) 的自然景觀和豐(feng) 富的生態資源,也因為(wei) 無人區的“無人”帶給人的新鮮和刺激感。
但是,現實中的無人區並非隻有浪漫的想象。因為(wei) 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遠離人類居住區,無人區可謂險象環生。一些遊客遇險以後,很快麵臨(lin) 缺水、缺少食物等生存問題,再加上無人區往往沒有手機信號,向外界求援也十分困難。自駕進入無人區,大概率都會(hui) 遇到麻煩。
正因如此,盡管一些無人區穿越路線在戶外圈子裏名聲遠揚,但自駕進入並不合法。有的無人區屬於(yu) 自然保護區核心範圍,嚴(yan) 格禁止外來人員進入;有的無人區雖然在一定條件、一定範圍對外界開放,但要經過嚴(yan) 格的審批報備,絕不是想去就去。
早在2017年11月20日,青海可可西裏、新疆阿爾金山和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聯合發布公告,禁止一切單位或個(ge) 人隨意進入保護區開展非法穿越活動。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也曾多次發出通告:嚴(yan) 禁一切社會(hui) 團體(ti) 、單位或個(ge) 人進入保護區開展旅遊、探險活動,一經發現將依法予以處罰,情節嚴(yan) 重的將追究刑事責任。
可是,仍有一些遊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的自駕遊客不是不知道無人區危險,甚至明白自己的行為(wei) 觸犯了有關(guan) 管理規定,但受到盲目心態的驅使,存在僥(jiao) 幸心理,通過違規自駕獲取刺激感。他們(men) 的這種行為(wei) ,不僅(jin) 是對自己生命安全的不負責任,一旦遇險,還會(hui) 消耗公共資源,讓救援人員承受風險。對此,有關(guan) 部門須加強管理,尤其要嚴(yan) 懲那些通過組織無人區自駕實現營利的機構和個(ge) 人,從(cong) 源頭上切斷非法穿越的利益鏈。
對於(yu) 野外自駕活動,有“堵”也要有“疏”。親(qin) 近自然、感受自然是人類的天性,一些野外自駕線路給遊客帶來的收獲感,不是常規景點所能比擬的。自駕線路沿線的自然景觀和野生動物,讓人直觀地感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yi) ,而通過經營旅遊項目產(chan) 生的收益,也能促進當地更好地保護自然。隻要合理規劃,野外自駕過程中生態保護、人員安全和活動吸引力的要求並非不可兼顧。對於(yu) 野外自駕產(chan) 生的救援問題,這筆成本不能由公共部門承擔。自駕進入存在危險的區域,遊客應自擔風險,接受有償(chang) 救援服務。此外,還可要求自駕者購買(mai) 用於(yu) 野外救援的保險,實現風險共擔。
隨著旅遊業(ye) 的提質升級,旅遊模式日益呈現多樣化、圈層化特征。有人願意在城市裏輕輕鬆鬆地Citywalk,也有人更希望到沙漠、雪山、林海裏,感受屬於(yu) 大自然的極致之美。隻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規則,劃清底線和紅線,並設計充分的安全配套機製,才能實現野外自駕活動的可持續發展。(王鍾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