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羚羊”帶動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

發布時間:2023-08-11 09:57:00來源: 人民日報

  安徽省推出政企聯合打造、市場化運作的工業(ye) 互聯網綜合服務平台

  “羚羊”帶動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

  從(cong) 手工記賬到線上管理,一款軟件包就可以直接在線記錄、同步賬務信息。“不僅(jin) 信息對接效率大幅提升,還降低了企業(ye) 成本!”安徽金桐精細化學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感慨,沒想到,今年與(yu) “羚羊”的合作,竟帶來意外之喜。

  “羚羊”,即羚羊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是2021年9月安徽省推出的首個(ge) 政企聯合打造、市場化運作的工業(ye) 互聯網綜合服務平台。上線運營近兩(liang) 年,已成為(wei) 安徽加快建設製造強省、賦能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羚羊”入駐用戶超35.2萬(wan) ,累計服務企業(ye) 113.2萬(wan) 次,助力越來越多企業(ye) 駛上數字經濟的“快車道”。

  搭建數字平台

  推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願轉、敢轉、會(hui) 轉”

  掏出手機、登錄“雲(yun) 端”,大棗、核桃、葡萄幹等各類產(chan) 品的成本、貨齡、周轉期一目了然。“過去是2張表,1張登記原料,1張記錄成品,有時台賬手動更新不夠及時,就會(hui) 導致訂單沒法按時交付。”安徽雪域燕果食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馬磊說,現在,從(cong) 原料庫到耗材庫,再到成品庫,生產(chan) 流程全能瞧見。

  變化源自數字化轉型。企業(ye) 是數字化轉型的主體(ti) ,可對很多中小企業(ye) 來說,“不想轉、不敢轉、不會(hui) 轉”的困擾仍然存在。“要麽(me) 是沒見著成效,擔心錢打了水漂,要麽(me) 是沒找著渠道,不知道啥樣的產(chan) 品適合自己。”馬磊坦言,一開始,員工習(xi) 慣手工單,對於(yu) 軟件操作,甚至還有些畏難。

  若不轉型,庫存不明可能影響公司經營。“羚羊”的出現,讓馬磊找到了解決(jue) 思路——使用數字化軟件服務包,搭建庫存平台,及時更新台賬。

  “羚羊”牽線,廠商對接。了解清楚企業(ye) 難點後,服務商立即為(wei) 雪域燕果開通了軟件賬號,並對員工進行培訓。“大家上手很快,車間組長全用上了。”馬磊介紹,借助程序,生產(chan) 任務實時跟進,訂單延期提前預警,生產(chan) 發貨周期縮短一半,庫存積壓減少了20%以上,企業(ye) 效益提升了18%。

  羚羊工業(ye) 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軟件服務包業(ye) 務組負責人鄒雲(yun) 峰說:“通過分解企業(ye) 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等工序,我們(men) 打造了多場景的企業(ye) 服務人工智能應用——智能企服助手。還推出產(chan) 品說明、生產(chan) 調度等200餘(yu) 款工具,讓企業(ye) 隨時隨地都能使用。”

  工業(ye) 互聯網市場競爭(zheng) 激烈,緣何“羚羊”這個(ge) 新兵能夠脫穎而出?安徽省經信廳工業(ye) 互聯網處處長趙德介紹:“‘羚羊’由政企聯合打造,市場化運作,用戶、專(zhuan) 家、服務商在此匯聚,大量資源和數據進入‘雲(yun) 端’。”2021年以來,安徽省接連出台《支持工業(ye) 互聯網發展若幹政策》等文件,設立10億(yi) 元資金、100億(yi) 元基金,指導、支持行業(ye) 發展。此外,還在全省開展工業(ye) 互聯網“萬(wan) 人培訓、千企診斷”行動,支持以“羚羊”為(wei) 代表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應用推廣。

  “安徽省中小企業(ye) 超200萬(wan) 戶,其中很多企業(ye)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麵臨(lin) 少資本缺技術的困境,‘羚羊’為(wei) 他們(men) 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安徽省經信廳總經濟師潘峰說,“羚羊”正在開發更多工具,幫助中小微企業(ye) 共享數字化成果。“這個(ge) 平台之所以叫‘羚羊’,正是希望它跑得快、能帶頭,輕巧靈便。”

  打造“工業(ye) 大腦”

  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助力企業(ye) 開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小組討論、項目跟進、設計研發……這段時間,合肥美亞(ya) 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裏,陳珍珍忙個(ge) 不停。作為(wei) 羚羊工業(ye) 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她帶領7個(ge) 組員一年前入駐美亞(ya) 光電,負責從(cong) 前期開發美亞(ya) 數據中台到搭建成本精細化係統的一係列工作。

  “結合企業(ye) 業(ye) 務,我們(men) 搭建了數據中台,整合研發、生產(chan) 、銷售、服務等3萬(wan) 多項數據,打造了美亞(ya) 智聯等雲(yun) 平台。”陳珍珍說。

  美亞(ya) 光電靠生產(chan) 糧食色選機起家,要想突破生產(chan) 瓶頸,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美亞(ya) 光電決(jue) 定先從(cong) 主業(ye) 做起,為(wei) 色選機賦能,讓設備上“雲(yun) ”。

  合肥美亞(ya) 智聯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運營總監張子旭介紹,美亞(ya) 智聯這朵“雲(yun) ”,已連接6萬(wan) 多個(ge) 廠商、10萬(wan) 多台在用設備,為(wei) 傳(chuan) 統糧食加工企業(ye) 提供技術支持。

  從(cong) 過去銷售產(chan) 品,到如今出售服務,美亞(ya) 光電不僅(jin) 自身完成了轉型,也幫助更多合作夥(huo) 伴實現了跨越。滁州市的一家農(nong) 業(ye) 企業(ye) ,根據美亞(ya) 智聯平台提供的生產(chan) 、經營狀況數據進行分析決(jue) 策,訂單交付時間由15天壓縮至1小時,流轉效率顯著提升。“僅(jin) 降低碎米率一項,一天最多能省5000元。”張子旭說。

  張子旭認為(wei) ,與(yu) “羚羊”合作,有助於(yu) 企業(ye) 跳出本行業(ye) ,開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熟悉生產(chan) 流程的傳(chuan) 統工業(ye) 企業(ye) 與(yu) 運用信息技術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碰撞出了創新火花。“‘羚羊’能分層次、分行業(ye) 賦能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動傳(chuan) 統製造向製造服務轉變、出售產(chan) 品向‘產(chan) 品+服務’轉變。”在羚羊工業(ye) 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甲甲看來,平台攜手30多家龍頭企業(ye) 打造“工業(ye) 大腦”,整合了工業(ye) 領域的流程、知識與(yu) 經驗,實現設備、產(chan) 線、用戶、材料、技術等生產(chan) 要素連接。

  對接創新需求

  推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一次線上“發榜”,引來專(zhuan) 家“揭榜”。放在過去,科大智能物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王筱圃想都不敢想。2022年8月,公司遇到技術瓶頸,鋼管表麵瑕疵監測精度難以達標。客戶不滿意,眼看項目交付得延期,王筱圃心急如焚。

  既已入駐羚羊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何不在線“發榜”找尋“良方”?信息發布後,“羚羊”平台技術經理人迅速甄別企業(ye) 需求,隨後,依據專(zhuan) 家研究方向一一篩選。“經過篩選、匹配、對接,‘羚羊’發現,安徽大學一位老師的研究項目和我們(men) 的技術需求匹配度高。”王筱圃說,雙方很快達成合作。

  這是“羚羊”促進產(chan) 學研合作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安徽省不斷促進科技創新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思維,貫通產(chan) 學研,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要素匹配,既是‘羚羊’的特色,也是目標。”徐甲甲說。

  2022年,安徽省印發《關(guan) 於(yu) 依托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推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依托羚羊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加快推動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入駐對接。

  “我們(men) 鼓勵科研人員個(ge) 人成果上平台,科研院所在此開展產(chan) 學研對接。”羚羊工業(ye) 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產(chan) 品總監田偉(wei) 介紹,平台不斷助力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

  完成對接後,交付形式咋樣?產(chan) 生糾紛咋辦?為(wei) 解決(jue) 後顧之憂,“羚羊”組織技術團隊與(yu) 高校專(zhuan) 家一起,為(wei) 雙方提供知識產(chan) 權等方麵的谘詢和幫助。

  如今,“羚羊”平台上入駐高校及科研院所162所,發布科技成果8.3萬(wan) 餘(yu) 條,匯總技術需求1.2萬(wan) 餘(yu) 條,有700多家企業(ye) 實現了產(chan) 學研合作。“下一步,我們(men) 會(hui) 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和技術經理人,實現供需精準對接,讓企業(ye) 創新少走彎路。”田偉(wei) 說。

  目前,安徽省累計培育各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137個(ge) 。據全省工業(ye) 互聯網監測體(ti) 係統計,安徽省重點平台連接設備數超800萬(wan) 台(套),工業(ye) APP超1萬(wan) 個(ge) ,服務企業(ye) 9.2萬(wan) 家。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創新創業(ye) 活力持續激發。(本報記者 吳焰 遊儀(yi) )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