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

發布時間:2023-08-11 10:09: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黃 鑫

  日前召開的全國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誌座談會(hui) 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再次強調,紮實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新型工業(ye) 化並非新名詞,近年來,我國各地新型工業(ye) 化步伐顯著加快,但在新時代,新型工業(ye) 化有了新內(nei) 涵和新特征,還需準確把握,創新發展路徑,激發更多新成效。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是黨(dang) 中央著眼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工業(ye) 化是前提和基礎。工業(ye) 是綜合國力的根基,也是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數字中國等的重要支撐;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可以說,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選擇。近年來,隨著國內(nei) 要素成本攀升和大國博弈日趨複雜,隻有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才能構建起新的大國競爭(zheng) 優(you) 勢。

  當前,新型工業(ye) 化麵臨(lin) 著新形勢和新機遇。作為(wei) 一個(ge) 擁有14億(yi) 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工業(ye) 化要遵循全球工業(ye) 化的一般規律,也應立足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ye) 化之路,更要區別於(yu) 中國曆史上走過的經濟發展模式。要認識到,我國工業(ye) 仍處於(yu) 全球價(jia) 值鏈中低端,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基礎和重點產(chan) 業(ye) 鏈脆弱問題突出,處於(yu) 工業(ye) 大國向工業(ye) 強國邁進的關(guan) 鍵時期。也要看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發展,我們(men) 必須跟上時代抓住變革機遇,贏得發展主動權。同時,全球產(chan) 業(ye) 鏈重組、供應鏈重塑、價(jia) 值鏈重構不斷深化,一些國家針對我國先進製造業(ye) 的打壓不斷升級,發展困難重重。

  在此背景下,新型工業(ye) 化有了新內(nei) 涵和新要求。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最活躍的領域,數字技術已成為(wei) 推動工業(ye) 領域提升效率、質量及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大量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是工業(ye) 化呈現新特征的關(guan) 鍵因素。綠色低碳則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另一個(ge) 重要領域,低碳化成為(wei) 工業(ye) 化的約束條件,並催生新產(chan) 業(ye) 帶來新顛覆。因此,新型工業(ye) 化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的工業(ye) 化,也是加快綠色低碳的工業(ye) 化;是自主創新驅動的工業(ye) 化,也是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工業(ye) 化;是追求發展質量的工業(ye) 化,也是以人為(wei) 本的工業(ye) 化。

  不少地方都將推進新型工業(ye) 化視為(wei) 保持領先優(you) 勢、實現後發追趕的重要途徑,但也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認為(wei) 工業(ye) 化就是發展製造業(ye) ,不明確工業(ye) 化的本質是生產(chan) 效率變革,忽視對其他產(chan) 業(ye) 的現代化改造。再如,認為(wei) 工業(ye) 化中後期製造業(ye) 占比就應該下降,事實上,上海、深圳等我國已經處於(yu) 工業(ye) 化中後期的城市,製造業(ye) 仍是經濟增長主動力,近年來許多發達國家也紛紛推動高端製造業(ye) 回流。此外,推進新型工業(ye) 化也麵臨(lin) 著招工難、用工貴、用地緊缺、區域發展不平衡加劇等風險。

  推進新型工業(ye) 化,要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推進信息化和工業(ye) 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其中,鞏固完整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勢,保持製造業(ye) 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基本穩定,推動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化升級,是新型工業(ye) 化的基礎。開展重點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全麵激發企業(ye) 創新活力,是新型工業(ye) 化的根本動力。著力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chan) 業(ye) 體(ti) 係自主可控能力,是新型工業(ye) 化的關(guan) 鍵。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增強高端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是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路徑。

  總而言之,要立足我國已有成就、優(you) 勢和國情,總結世界工業(ye) 化經驗與(yu) 教訓,久久為(wei) 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ye) 化道路。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