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驅動綠色低碳轉型
全國工商聯日前發布134家民營企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案例,展現了民營企業(ye) 持續進行技術創新、設備改造,開展產(chan) 能轉換、能源替代,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的實踐。
在綠色發展目標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ye) 調整“高耗能、高汙染、高排放”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是經濟結構升級的新方向,孕育著經濟增長的新空間。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鋰電、氫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和風電光伏基地等建設方興(xing) 未艾,民營企業(ye) 參與(yu) 其中大有可為(wei) 。
《中國民營企業(ye) 綠色發展報告(2022)》顯示,重點地區民營工業(ye) 企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約30%的民營工業(ye) 企業(ye) 編製過“碳達峰、碳中和”路徑相關(guan) 實施方案,53.5%的高耗能行業(ye) 民營企業(ye) 設立了專(zhuan) 門負責與(yu) 節能降碳相關(guan) 的職能部門並積極應用減碳技術。但與(yu) 超過5000萬(wan) 戶的體(ti) 量相比,民營企業(ye) 綠色低碳轉型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目前,還有不少民營企業(ye) 主動轉型意願不足,一方麵是由於(yu) 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增加資金投入,會(hui) 在短期內(nei) 降低企業(ye) 利潤、增加經營壓力;另一方麵是受製於(yu) 資金、技術、人才等客觀因素,設施裝備陳舊、技術革新不足、缺乏專(zhuan) 業(ye) 人才等問題製約了綠色發展能力。此外,還有一些企業(ye) 由於(yu) 相關(guan) 管理製度不完善、投入不充分,影響了綠色低碳發展成效。
綠色低碳發展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民營企業(ye) 重構傳(chuan) 統生產(chan) 函數,建設綠色低碳生產(chan) 新體(ti) 係。在此過程中,民營企業(ye) 必須依靠技術創新驅動,推進綠色工藝創新,將綠色化和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相結合,提升生產(chan) 力和創新力。在梳理自身生產(chan) 經營活動碳足跡、科學設定短期和中長期節能降碳目標的前提下,企業(ye) 要有計劃、分步驟、高效率地投入,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同時,企業(ye) 要加大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創新研發平台和綠色技術創新體(ti) 係,做好人才培養(yang) 和儲(chu) 備工作,讓資源配置更加高效、成果轉化更加順暢。
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支持和服務平台,從(cong) 技術指導、法治保障、組織實施等方麵幫扶民營企業(ye) 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民營企業(ye) 要用好政策紅利,充分認識到綠色發展的潛在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長期發展趨勢,使節能降碳工作規範化、常態化,樹立企業(ye) 綠色品牌,打造綠色發展優(you) 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詩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