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人工智能發展係上“安全帶”

發布時間:2023-08-22 10:02:00來源: 經濟日報

  自去年底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熱度高漲,國內(nei) 公開發布的大模型已達百餘(yu) 個(ge) ,不僅(jin) 帶動了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也為(wei) 其他產(chan) 業(ye) 注入了新動能。

  在日前舉(ju) 辦的第十一屆互聯網安全大會(hui) (ISC 2023)上,多位專(zhuan) 家提出,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日益體(ti) 現出技術創新快、應用滲透強、經濟社會(hui) 影響大、國際競爭(zheng) 激烈的特點。但發展與(yu) 安全並重,對於(yu) 當前火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都需要把數字安全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讓數字安全與(yu) 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發展。

  發展與(yu) 安全並重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產(chan) 業(ye) 變革的核心技術引擎,為(wei) 各領域提供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解決(jue) 方案,正在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實現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整體(ti) 躍升。”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xing) 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wei) ,以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數字技術將重塑數字內(nei) 容生產(chan) 方式和消費模式,通用人工智能將實現知識與(yu) 數據雙輪驅動,把智腦加進去,未來單個(ge) 模型有望通過遷移學習(xi) 支持多種業(ye) 務,並能精準選擇節點,有效降低功耗和成本。數字化將逐漸走向智能化高峰,開啟人工智能時代。同時,數字安全也在不斷發展演進,傳(chuan) 統安全防護的手段亟待升級。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引發新一輪智能化浪潮,但也伴隨著數據泄露、虛假信息、算法歧視等網絡和信息安全新挑戰、新問題。”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理事長尚冰說。

  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羅鋒盈也表示,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還有很多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比如生成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以及價(jia) 值觀等問題。

  “當前,深度學習(xi) 進入快速發展期,但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能有效應對人工智能安全挑戰,數字社會(hui) 、數字經濟都會(hui) 基礎不牢,成為(wei) 國家安全戰略最脆弱、最致命的環節。”鄔江興(xing) 認為(wei) ,深度學習(xi) 人工智能模型存在“三不可”內(nei) 生安全個(ge) 性問題,即神經網絡“黑盒”特點導致人工智能存在不可解釋性;深度學習(xi) 對訓練樣本過度依賴,導致學習(xi) 結果的不可判定性;神經網絡前向推進的不可逆,導致結果的不可推論性。

  “充分數字化,讓企業(ye) 、政府、城市成為(wei) 網絡安全的主陣地。當大數據成為(wei) 核心資產(chan) 後,政府、企業(ye) 都麵臨(lin) 數據泄露、丟(diu) 失的安全威脅。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內(nei) 容安全、安全可控問題將更為(wei) 顯著。”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說。

  國家網信辦等7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國家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促進創新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實行包容審慎和分類分級監管。

  創新技術手段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蘇波表示,推動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必須要把保障數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人工智能數據資源建設,創新人工智能技術手段,完善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監管體(ti) 係。

  “要用技術進步解決(jue) 安全風險難題,加強人工智能數據安全保護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發展負責任、可信任、能受控的通用人工智能。鼓勵企業(ye) 建設完善人工智能開源學習(xi) 框架,增強框架內(nei) 置學習(xi) 數據和基礎設施。並通過我國巨大的市場優(you) 勢,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開源平台生態圈和產(chan) 業(ye) 鏈。”蘇波說。

  我國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綜合實力已顯著增強。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規模近2200億(yi) 元,北京、長沙、成渝地區國家三大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園區相繼成立,長三角、珠三角等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基礎優(you) 勢逐步激發。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有21家網絡安全企業(ye) 上市,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ye) 、設備廠商、電信運營商成為(wei) 網絡安全領域新生力量,傳(chuan) 統安全企業(ye) 、互聯網企業(ye) 紛紛布局數據安全賽道。

  同時,網絡安全技術體(ti) 係持續完備,零信任、以太坊等信息安全技術逐步成熟落地。隱私計算、圖片加密等領域布局加快,網絡安全與(yu) 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區塊鏈、工業(ye) 互聯網融合發展加速。

  創新是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根本動力。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局長隋靜表示,要健全科技創新體(ti) 係,強化體(ti) 係創新主體(ti) 地位,全麵激發企業(ye) 創新活力。圍繞5G、工業(ye) 互聯網、車聯網等重點領域開展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加快突破安全風險感知、監測預警、實時阻斷、追蹤溯源等核心能力。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與(yu) 網絡安全技術融合創新,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培育產(chan) 業(ye) 生態

  “目前360集團有全球最大的網絡安全攻擊樣本庫和攻擊整個(ge) 過程全記錄的知識庫,記錄了數以億(yi) 計的網絡攻擊知識。我們(men) 也在試驗把這些知識加入專(zhuan) 門的垂直大模型裏,爭(zheng) 取下次遇到攻擊時,由大模型判斷這是否是一次真實攻擊。目前,大模型判斷網絡攻擊的準確率已提升到97%,當該準確率超過99%時就可以投入應用。”周鴻禕介紹。

  周鴻禕認為(wei) ,隨著安全挑戰不斷升級,傳(chuan) 統安全方案已難以應對數字文明時代的新挑戰,出現“企業(ye) 抱怨沒效果、廠商抱怨投入少”的局麵。企業(ye) 實現體(ti) 係化安全運營,存在缺平台、缺探針、缺數據、缺專(zhuan) 家四大障礙。雲(yun) 化和服務化將成為(wei) 安全行業(ye) 發展必然趨勢。為(wei) 此,360推出“安全即服務”理念,將沉澱在全網安全大腦裏的世界級安全能力全麵雲(yun) 化和服務化,低成本、高效能輸送給企業(ye) 級客戶,為(wei) 政府、城市和企業(ye) 築牢數字安全屏障,守護數字經濟成果。

  “要摒棄硬件式碎片化弱協同的傳(chuan) 統安全防護手段,向雲(yun) 化、服務化的理念升級。數字安全企業(ye) 需要建立體(ti) 係化的安全運營服務框架,麵向各行各業(ye) 輸出數字安全能力,幫助企業(ye) 構建安全防禦體(ti) 係,保護數據安全與(yu) 商業(ye) 秘密。”鄔賀銓說。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汪鴻雁表示,網絡安全龍頭企業(ye) 要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發揮創新主體(ti) 作用,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數字安全的基礎理論創新,及重大問題研究和關(guan) 鍵的核心技術攻關(guan) ,著力加強數字安全的人才培養(yang) ,推動人才、技術和產(chan) 業(ye) 的融通發展,不斷增進數字安全國際交流與(yu) 合作,建設國際數字安全保障合作機製。

  “互聯網龍頭企業(ye) 要積極開展原創性、引領性、基礎性安全技術攻關(guan) ,延伸技術領域,拓展產(chan) 品服務範圍,完善產(chan) 品矩陣。互聯網初創企業(ye) 要發揮快速靈活、資源集中的特點,以創新技術和產(chan) 品切入細分領域,推動產(chan) 品服務和行業(ye) 發展緊密結合。”尚冰說。

  鄔賀銓強調,要完善數字安全的生態係統,覆蓋工業(ye) 企業(ye) 設備供應商、基礎電信運營商、雲(yun) 服務商、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運營商、工業(ye) 應用提供商、數字安全提供企業(ye) 、第三方檢測機構與(yu) 用戶等,實現危險威脅處置情報共享。

  隋靜表示,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是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的重要基礎,要完善支持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供給不斷提升,需求充分釋放,構建供需雙向發力,產(chan) 業(ye) 鏈協同聯動的高水平動態平衡。要創新網絡安全服務模式,大力發展網絡安全保險服務,深化產(chan) 融合作,引導資本加大對產(chan) 業(ye) 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網絡安全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園區產(chan) 業(ye) 布局,充分發揮聯盟協會(hui) 紐帶作用,培育壯大產(chan) 業(ye) 生態,推動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黃 鑫)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