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中國高質量發展亮點透視之五

發布時間:2023-08-23 09:5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題: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家園——中國高質量發展亮點透視之五

  新華社記者

  8月15日,首個(ge) 全國生態日。福建省三明市將樂(le) 縣常口村,在生態產(chan) 品展銷集市現場,來自上海的企業(ye) 與(yu) 將樂(le) 縣簽約了價(jia) 值30萬(wan) 元的2萬(wan) 噸林業(ye) 碳票。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近年來,我國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通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推動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家園,正在我們(men) 手中描繪。

  發展方式之變:綠色低碳經濟加快發展

  地上花園,地下煤田。

  夏秋之交,走進鄂爾多斯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高低錯落的丘陵溝壑被綠草鮮花填滿。采礦不見礦,黃土披綠裝。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近年來煤炭行業(ye) 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強礦區生態修複和環境治理,邁出綠色轉型的堅實步伐。特別是大型智能化露天煤礦發展迅速,產(chan) 能規模快速增加,綠色開采水平顯著提升。

  越來越多煤炭企業(ye) 走上高效清潔利用道路,另一條“賽道”上,新能源快速發展。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大幅提升,新型能源體(ti) 係加快構建。

  7月19日,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海上風電場並網發電。輪轂中心高度達152米,葉輪掃風麵積相當於(yu) 7個(ge) 足球場大小,每年發電量超6600萬(wan) 千瓦時,能滿足3.6萬(wan) 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yi) 千瓦,曆史性超過煤電。其中,風電裝機3.89億(yi) 千瓦,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發電裝機4.7億(yi) 千瓦,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說,越來越多的“全球第一”,正成為(wei) 我國清潔能源的亮眼標簽,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綠色動能。

  從(cong) 西北沙漠到東(dong) 海之濱,從(cong) 高山峽穀到低地平原,一排排光伏板、一台台風機持續並網發電……按照規劃,到2030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wei) 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55億(yi) 千瓦,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將更“新”更“綠”更足。

  生態環境之變: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治理一條河,改變一座城。在河北省石家莊滹沱河畔的廉州湖景區,一幅碧波清流、百花爭(zheng) 豔的生態畫卷盡顯詩意,吸引眾(zhong) 多遊客前來觀賞。

  滹沱河,是石家莊的“母親(qin) 河”。曾幾何時,荒沙裸露、垃圾堆積、汙水橫流,路過的百姓紛紛掩鼻,繞道而行。

  參與(yu) 滹沱河生態修複項目的中國中鐵水務集團技術總監沈鵬飛說,這幾年,在地方政府和集團公司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土壤改良、景觀綠化、水生態修複等舉(ju) 措,滹沱河重煥生機。

  “如今,這裏不僅(jin) 是當地老百姓散步、休憩的場所,也成為(wei) 生態旅遊走廊。作為(wei) 南水北調的承載河流,更清潔的水源為(wei) 城市增添了發展潛力。”他說。

  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已成為(wei) 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森林覆蓋率高達82.51%的赤水市,今年成立了貴州首個(ge) 森林碳匯管理局。赤水市林業(ye) 局局長李陽冰說,依托當地豐(feng) 富的竹資源,管理局組織開展林業(ye) 固碳增匯工作,提升森林生態係統碳匯能力和碳匯增量。

  生態環境保護,依靠的是製度、法治。9月1日,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將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生態環保法律體(ti) 係建設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8月19日,從(cong) 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上傳(chuan) 來好消息——繼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之後,將設立黃河口、錢江源—百山祖等新的國家公園。我國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ti) 係邁出堅實步伐。

  “通過製定、修改環境保護法、水汙染防治法等多項法律法規,不斷織密紮牢生態環境保護的‘製度網’,並紮實推進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綠色發展製度創新,為(wei) 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提供了根本保障。”北京林業(ye) 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說。

  生活方式之變:每一個(ge) 人都是美麗(li) 家園的守護者

  成都大運會(hui) 期間,走進運動員村生活服務中心,雖無空調卻能感受到陣陣清涼。

  “建築采用了‘冷巷’技藝,當氣流穿過由寬變窄的區域時,流速加快形成負壓,帶來更多室外氣流,帶走更多室內(nei) 熱空氣和濕氣,產(chan) 生自然通風的效果。”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設計師盧義(yi) 修說,這樣每年可節電約70000千瓦時。

  綠色發展的成效與(yu) 每個(ge) 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guan) 。如今,綠色正在融入人們(men) 生活的多個(ge) 細節。

  越來越多的家庭開通了碳賬戶。在成都市武侯區武科東(dong) 一路,當地建設有垃圾分類碳中和小屋。附近社區居民對可回收垃圾分類,通過碳中和“計量儀(yi) ”稱重,將其轉換為(wei) 碳積分存入碳賬戶,用以兌(dui) 換現金獎勵或日用品,並獲得專(zhuan) 屬“碳中和證書(shu) ”。

  深圳居民低碳用電應用程序“碳普惠”上線一年以來,已有80.5萬(wan) 戶家庭開通碳賬戶,累計減碳量約1.2萬(wan) 噸。

  隨處可見的新能源交通工具,是人們(men) 踐行“綠色出行”的生動注腳。在浙江,新能源汽車加速下鄉(xiang) ,新能源船舶擴大應用,2022年電能占浙江終端能源消費比例超38%。

  少用一張紙巾、一次性筷子,多乘一次公交、多蹬一次自行車出行……更多綠色,點亮人們(men) 的生活。

  前不久,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生態環境部正加快推進各項準備工作,力爭(zheng) 今年年內(nei) 盡早啟動全國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這將激勵更廣泛的行業(ye) 、企業(ye) 參與(yu) 溫室氣體(ti) 減排行動,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專(zhuan) 家表示,在全社會(hui) 推廣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有助於(yu) 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促進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居民通過養(yang) 成使用可降解材料、應用綠色能源、環保飲食等綠色消費習(xi) 慣,將更好守護我們(men) 的家園環境,共創更清潔、更健康的未來。(記者胡璐、高敬、於(yu) 文靜、陳冬書(shu) 、戴小河)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