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幫孩子走出學習困難泥淖

發布時間:2023-08-23 09:5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張麗(li) 麗(li) 的門診有個(ge) 特點——慢。

  那句“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鍾”的調侃,絕對用不到她身上。作為(wei) 首都兒(er) 科研究所附屬兒(er) 童醫院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張麗(li) 麗(li) 出學習(xi) 困難門診時,給每個(ge) 患兒(er) 問診的時間,平均都在半小時到40分鍾左右。白天的門診,經常到晚上10點多才下班。這也是該門診共同的特點。

  “一方麵,我們(men) 會(hui) 盡可能耐心地聽每位家長的訴說,因為(wei) 他們(men) 想表達得很多,所以要給出足夠的時間。另一方麵,我希望給每個(ge) 患者解決(jue) 掉問題,問得也比較細。不光問孩子,還得問家長。”張麗(li) 麗(li) 說,來學習(xi) 困難門診的孩子,差不多背後都有一個(ge) 因孩子學習(xi) 問題而飽受折磨的家庭。

  康康的故事

  張麗(li) 麗(li) 記得,康康(化名)來就診時上三年級。“他是個(ge) 愛說話的孩子,喜歡與(yu) 我分享他在學校和家裏一些有趣的事。”張麗(li) 麗(li) 說,在發現學習(xi) 困難之前,康康家裏就因為(wei) 康康的問題不得安寧。

  上幼兒(er) 園時,康康活潑好動,不午睡,使得周圍的小朋友沒法睡覺。老師不得不讓康康媽媽在午睡時把康康接回家,下午再送過來。

  因為(wei) 爸爸媽媽工作很忙,有時不一定能及時接回康康,所以因為(wei) 接送問題經常發生爭(zheng) 吵。在家裏,爸爸訓斥康康成為(wei) 常事,很生氣時還會(hui) 動手打康康。媽媽因為(wei) 這事沒少哭過,多次與(yu) 爸爸溝通均收效甚微。

  學習(xi) 困難,從(cong) 康康上一年級時開始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作業(ye) 心情好的時候能寫(xie) ,心情不好就不寫(xie) ;學習(xi) 成績班級倒數,脾氣還大……

  二年級時,康康被診斷為(wei) 多動症,曾服用西藥治療3個(ge) 月,後因食欲下降停藥。到了三年級,康康的情況更加嚴(yan) 重了:作業(ye) 在托管班完不成,到家後會(hui) 寫(xie) 到很晚,結果影響了睡眠及第二天聽課狀態;因為(wei) 一些小事與(yu) 同學經常發生衝(chong) 突,老師總是給康康媽媽打電話;媽媽這邊呢,因為(wei) 擔心康康在學校與(yu) 同學發生衝(chong) 突,上班時總是提心吊膽。

  “我給康康複查了注意力,仍屬於(yu) 中度多動症,就建議康康媽媽恢複用藥,堅持用藥。”張麗(li) 麗(li) 說,連續用藥3個(ge) 月後,康康注意力明顯改善,語文成績有所提高。

  與(yu) 用藥相配合的是傾(qing) 聽和引導。“寒假期間他媽媽來複診,說康康睡眠不規律,不能按時服藥,作業(ye) 寫(xie) 得很費勁,玩電腦時間長,好幾個(ge) 小時都停不下來。隻有等她晚上下班回來陪伴寫(xie) 作業(ye) ,作業(ye) 才會(hui) 完成得快一些,使她疲憊不堪,有時因為(wei) 學習(xi) 也會(hui) 訓斥康康,與(yu) 康康爸爸發生爭(zheng) 吵。”張麗(li) 麗(li) 說,“康康媽媽當時說:‘我也知道發脾氣對孩子不好,可是他就是不寫(xie) 作業(ye) ,好好提醒根本不聽,不發火不行。時間一長,我感覺自己要堅持不住了。’”

  對此,張麗(li) 麗(li) 建議她要盡量讓康康的作息時間規律起來,增加每日戶外運動時間,限製上網時間,連續服藥。“在隨後的複診中聽到康康媽媽說到孩子的進步,由衷為(wei) 他們(men) 感到高興(xing) 。”張麗(li) 麗(li) 說。

  通過這個(ge) 病例,張麗(li) 麗(li) 總結道:“早期開始培養(yang) 孩子專(zhuan) 注力很重要,家長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在幫助孩子養(yang) 成專(zhuan) 注的習(xi) 慣過程中,需要家長與(yu) 孩子很好地互動交流。這在兒(er) 童早期發展中很關(guan) 鍵,對語言等認知能力的發展有至關(guan) 重要的影響。”

  同時,營造溫馨、和諧、愉快的家庭氛圍,保持良好的夫妻關(guan) 係很重要。“家人之間應充分溝通,保持一致的養(yang) 育觀念和態度。”張麗(li) 麗(li) 說。

  “成績不理想”不等於(yu) “學習(xi) 困難”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滿教室跑。”

  “數學總是比同學差,一個(ge) 簡單乘法,講了三四遍還是不會(hui) 。”

  “不願意和家長交流,天天看手機,越批評越叛逆。”

  類似康康的案例,保健中心的學習(xi) 困難門診每天都會(hui) 遇到。自去年5月份開設以來,該門診已經接診了約8000名患者。

  進入保健中心所在的兒(er) 研所附屬兒(er) 童醫院兒(er) 保樓8樓,記者看到,寬敞的候診大廳窗明幾淨,拐角處的綠植青翠欲滴;設計成幾何圖形的座椅,童趣盎然;書(shu) 架上擺放著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繪本,任小朋友翻閱;牆上的益智玩具,吸引不少小朋友去玩耍。“一來減少患兒(er) 恐懼,二來盡量減少屏幕暴露。”首都兒(er) 科研究所附屬兒(er) 童醫院保健中心執行主任王琳說,“不然他們(men) 候診多長時間,可能就會(hui) 玩多長時間的手機。”

  在診室外掛著一個(ge) 牌子,上麵寫(xie) 著這樣的文字:

  “成績不理想”不等於(yu) “學習(xi) 困難”。“學習(xi) 困難專(zhuan) 病門診”並不能一次性解決(jue) 一切學習(xi) 問題,而是通過多方麵的檢查評估,明確造成孩子學習(xi) 困難的原因,排查影響學習(xi) 表現的疾病狀態,並針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學習(xi) 障礙進行幹預指導、家長教育及藥物治療等綜合幹預,促進兒(er) 童青少年更好地發揮潛能、全麵發展。

  首都兒(er) 科研究所所長張建說,患者來的時候首先進行甄別。“學習(xi) 困難一般有兩(liang) 種,一種是有病,比如多動症、抽動症,智力發育有問題、語言發育有問題,我們(men) 給它篩出來,該怎麽(me) 治就怎麽(me) 治;一種是有心理問題,包括孩子的生長環境、家庭、學校等氛圍都在發生影響。所以這個(ge) 門診不單純是針對孩子,還針對家長。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家長的問題。”他說。

  “對於(yu) 兒(er) 童健康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不僅(jin) 關(guan) 注孩子的生長發育、也關(guan) 注生理健康,更關(guan) 注心理健康。”首都兒(er) 科研究所黨(dang) 委書(shu) 記劉中勳說,“這三個(ge) 方麵的健康,老百姓哪一方麵有需要,我們(men) 就致力於(yu) 哪一方麵。學習(xi) 困難門診就是回應百姓需要而開設的。”

  劉中勳表示,針對當前兒(er) 童家長的迫切需求,兒(er) 研所保健中心開設了孤獨症、多動症、學習(xi) 困難、運動體(ti) 能、養(yang) 育照護等一係列特色門診。“我們(men) 將繼續著眼當前我國兒(er) 科醫學和兒(er) 童保健的重大戰略需求,深入實踐全生命周期、多維度發育保健服務內(nei) 涵,促進兒(er) 童健康事業(ye) 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他說。

  讓孩子能學、會(hui) 學、想學

  王琳表示,為(wei) 了對來門診的孩子進行鑒別,醫師要與(yu) 他們(men) 和家長交流很長時間。“我們(men) 在桌上放一些玩具,讓寶貝先做幾個(ge) 遊戲,再去書(shu) 架找本書(shu) 。”她說,“一來讓他們(men) 放鬆一些,二來借此看看智商水平。”

  然後,王琳往往讓孩子拿著書(shu) 到外麵去,她和家長單聊。“要問的方麵很多,比如媽媽孕期的情況,孩子出生的情況、成長的環境等。”王琳說,聊完之後會(hui) 進行初步鑒別。

  學習(xi) 困難往往是三種情況:不能學、不會(hui) 學、不想學。

  “如果是不能學,孩子有基礎疾病,比如發育遲緩,多動症,我們(men) 要進一步檢查,尋找病因,進行治療和康複訓練。如果是不會(hui) 學,我們(men) 對孩子的養(yang) 育過程進行詳細的了解,發現往往反映出從(cong) 小父母在養(yang) 育照護方麵的缺失,如忽視、過度屏幕暴露、社交不足、不良行為(wei) 習(xi) 慣等,都可能是導致學習(xi) 能力低的原因。”王琳說,“接著我們(men) 會(hui) 積極引導家長和孩子分析,到底為(wei) 什麽(me) 不會(hui) 學,是不預習(xi) 複習(xi) ,還是對這個(ge) 課程就不喜歡,然後我們(men) 跟家長一起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xi) 慣。”

  對不想學的孩子,“我們(men) 往往首先教育家長,要學會(hui) 等待孩子的自然成長,比如不要報那麽(me) 多課外班拔苗助長,給孩子設立一個(ge) 合理的夠得著的目標,不然孩子無法從(cong) 完成和肯定中獲得激勵;還比如,我們(men) 對家長談跟學校如何進行良好的互動,因為(wei) 孩子每天一半時間是在學校,建立良好的同學圈、閃光點獲得老師同學的肯定……這些精神滋養(yang) 將有助於(yu)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內(nei) 驅力。”王琳說,“這個(ge) 過程中是更重要的是解決(jue) 孩子心理性的問題。”

  據張麗(li) 麗(li) 觀察,門診中約1/3的孩子是因家長焦慮而來的,“有一種病叫媽媽覺得我有病”;2/3的孩子確實是因疾病導致的學習(xi) 困難。而這2/3中,確診多動症的孩子又占到了2/3。

  多動症的學名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症狀就是家長們(men) 經常抱怨的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小動作多等,有些還合並情緒障礙等問題。據《2021年度兒(er) 童發展障礙康複行業(ye) 藍皮書(shu) 》的報告,全國約2300萬(wan) 兒(er) 童青少年遭受多動症的困擾。

  “多動症是一種起病於(yu) 童年期、常見的慢性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影響可延續至成年。”張麗(li) 麗(li) 說,“從(cong) 病理上來說,1/3患兒(er) 到青春期就能自愈,1/3到一半的人到成年期仍會(hui) 有症狀,若不影響社會(hui) 功能,後期就不用服藥了。”

  探索家庭養(yang) 育指導新模式

  兒(er) 研所開設學習(xi) 困難門診之後,吸引了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注意。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和中科院心理所都來洽談合作。

  “在孩子的治療過程中,學校、家庭、醫院和社會(hui) ,必須擰成一股繩,才能多維度地嗬護孩子健康成長。”王琳說,比如與(yu) 清華大學在兒(er) 童學習(xi) 治療上,與(yu) 北京師範大學在閱讀障礙、書(shu) 寫(xie) 障礙、計算障礙的研究上進行合作,並與(yu) 北京語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基於(yu) 兒(er) 童早期發展和科學養(yang) 育照護的技術積累,兒(er) 研所一直在探索家庭養(yang) 育指導的新模式。

  “兒(er) 童心理問題包括學習(xi) 困難問題,都跟早期的家庭養(yang) 育有很大關(guan) 係。在診治這些孩子的同時,如何讓父母能共同成長為(wei) 合格的養(yang) 育人,是亟待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王琳說,在此過程中,要針對家庭、學校和醫院進行綜合的幹預、引導和管理,遵循孩子自然成長的規律,接受孩子在天賦上的個(ge) 體(ti) 差異,多傾(qing) 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獲得來自家庭、老師和社會(hui) 的精神滋養(yang) 和人文關(guan) 懷,形成溫暖的“家—校—醫”促進模式,才能充分發揮出孩子的早期成長潛能。

  對此,兒(er) 研所聚焦生命早期的發展關(guan) 鍵期,建立以“全麵健康”為(wei) 目標的發育保健新模式,在體(ti) 格生長、智能發育、運動體(ti) 能、心理行為(wei) 等多維度發育保健工程方麵,在適宜技術集成、技術體(ti) 係推廣和服務模式創新方麵,在量表標準指南規範的製定方麵,繼續發揮優(you) 勢,為(wei) 國家為(wei) 兒(er) 童健康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目前,康康的學習(xi) 狀態平穩,已經走出了學習(xi) 困難的泥淖。張麗(li) 麗(li) 很欣慰:“孩子是一個(ge) 獨立的個(ge) 體(ti) ,有自己喜愛或者擅長的領域,因勢利導地開展學習(xi) 能讓孩子感受到得到尊重,往往會(hui) 有奇效。每個(ge) 孩子天賦不同,家長要學會(hui) 等待,不要過於(yu) 焦慮。”(記者 熊建)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