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聞隨筆】打開圍牆,看見更綠更美的城市

發布時間:2023-08-23 09: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聞隨筆】

  作者:胡印斌(媒體(ti) 評論員)

  城市有山林,眼前多丘壑。

  站在上海衡山路和吳興(xing) 路交叉口,能看到綠茸茸的吳興(xing) 花園,花徑深處,還有一幢鵝黃色的法式洋房。在這裏,自然與(yu) 人文得以完美融合。而在去年,人們(men) 還隻能看到圍牆,滿園綠意藏在後麵。今年元旦前,這片2000平方米的綠地拆掉了圍牆,春節後向公眾(zhong) 開放。

  同樣打開圍牆的,還有華東(dong) 政法大學長寧校區,學校將萬(wan) 航渡路沿線的圍牆拆除,代之以低矮的綠籬,保留原有的古梅亭榭和疊石流泉,一些地方還向市民遊客開放,人們(men) 可以隨意出入賞景。

  這些景象都來自上海市正在推進的“公園城市”建設行動。在這個(ge) 寸土寸金的國際化大都市,在線條硬朗的建築物中間,打開一些圍牆,把之前被遮擋的綠色和曆史底色展示出來,讓人看見更加美好的城市,多一些清爽,多一些放鬆,實在是一件想想就快樂(le) 的事情。

  以吳興(xing) 花園為(wei) 例,這裏曾是始建於(yu) 1928年的麗(li) 波花園,景致絕佳。打開圍牆以後,人們(men) 可以近距離感受這座百年建築的曆史風貌,可以盡情呼吸滿園的清新芬芳。無論是隨便走走看看,還是來一場本地深度City walk(城市漫步),都會(hui) 感到不虛此行。

  據披露,上海市目前已完成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附屬綠地開放51個(ge) ,開放綠地麵積58萬(wan) 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園16個(ge) 。而在“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推進100個(ge) 以上的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附屬空間對社會(hui) 開放,開放空間約100萬(wan) 平方米,改造成35個(ge) 以上口袋公園。

  不僅(jin) 如此,上海還加快開放林地,將密林改造為(wei) “可穿行的綠洲”,2021至2022年,已建成62座開放休閑林地,其中8座是千畝(mu) 以上景觀遊憩型開放休閑林地。這也是生態惠民的直接體(ti) 現。

  讓好生態點綴好生活,讓好景觀承載好心情。上海如此不遺餘(yu) 力增加市民與(yu) 綠色的接觸機會(hui) ,充分展現了城市發展以人為(wei) 本的理念,也體(ti) 現了城市管理者務實精細的作風。上海能做到這一點,想必其他城市也應該可以做到。

  如今的城市,很多單位圍牆高高,把城市分隔成一個(ge) 個(ge) 割裂的小空間,這樣的區隔讓城市顯得單調,也造成了園林資源的閑置。打開圍牆,見縫插綠,不僅(jin) 大大提升了市民的“綠色獲得感”,也拉近了市民與(yu) 機關(guan) 單位的心理距離。

  此外,城市綠地增加了,且與(yu) 建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市民就能更方便地用腳丈量城市、用心品味城市,久而久之,人與(yu) 城市的關(guan) 係也就更緊密、更親(qin) 密了,城市人群之間也會(hui) 達成更多共識。這樣的互動互通,就是真正的“全域公園、無界融合”。

  當然,建設“公園城市”,不是打開圍牆開放景觀就大功告成,還要有周密的計劃、精細的設計。在這個(ge) 過程中,既要打開有形的圍牆,千方百計挖潛,增加共享綠色,也要打開思想的圍牆,不斷完善治理體(ti) 係,不斷提升治理能力,踏實做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良好的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我們(men) 的城市多一些綠色,讓我們(men) 的花草樹木更可親(qin) 可近,生活才會(hui) 更美好,城市也會(hui) 更繁榮,而城市中的人也才能“詩意地棲居”。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2日 16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