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北京中軸線再添文化新地標——先農壇古建築修繕進程穩步推進

發布時間:2023-08-31 09:4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洋宏

  今年暑期,坐落於(yu) 明清皇家壇廟先農(nong) 壇內(nei) 的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重新開放。經過半年多的修繕,先農(nong) 壇祭壇區域恢複曆史風貌,宰牲亭院落首次與(yu) 公眾(zhong) 見麵。清幽的環境景觀與(yu) 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往參觀打卡。

  昔日神秘的皇家祭壇,如今卻已是麵向大眾(zhong) 的人文景觀。隆福寺萬(wan) 善正覺殿明間藻井是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前,為(wei) 了欣賞和拍攝藻井,遊客們(men) 常常需要借助手電筒的光芒。此次修繕,古建博物館積極聽取群眾(zhong) 意見,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於(yu) 藻井的下方安置了照明燈,使遊客能更加細致地觀賞到它的絕妙工藝。記者走進太歲殿,看到高懸的藻井整體(ti) 呈金黃色,方中有圓,圓中有方,藻井壁上滿雕瓊苑天宮,雲(yun) 紋繚繞,而其最高層竟是壯麗(li) 的星象圖。抬頭看去,不由產(chan) 生“仰望天空”的驚喜。

  因存放明清時期皇帝親(qin) 耕田地所收獲的糧食而得名的“神倉(cang) ”建築群,其修繕工作目前已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有望在不久後開放。進入修繕後的神倉(cang) 區域,朱紅色的牆壁、門柱,精致古雅的旋子彩畫,處處都彰顯著“神倉(cang) ”的卓爾不群。迎麵是四角攢尖頂的收穀亭,兩(liang) 側(ce) 是加工穀物的碾坊,再向北便是神倉(cang) 區域的核心建築——有“天下第一倉(cang) ”之稱的圓廩神倉(cang) ,這裏是進行古代祭祀儀(yi) 式的重要場所,儲(chu) 藏的穀物需要在此經過祭祀儀(yi) 式後才能成為(wei) 祭品。據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研究館員張敏介紹,在未來,這一展區將使用現代化展陳手段,通過多媒體(ti) 技術與(yu) 主題展覽對神倉(cang) 的曆史文化和曆史功能進行係統闡釋,讓這組與(yu) 世隔絕了200多年的皇家建築群走近社會(hui) 大眾(zhong) 。

  先農(nong) 壇是北京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農(nong) 耕文明最恢宏壯麗(li) 的祭農(nong) 見證物。這裏不僅(jin) 是明清時期天子祭享先農(nong) 的重要場所,也是天子親(qin) 耕耤田的禮儀(yi) 場所。明清時期,皇帝每年在此舉(ju) 行大型的祭農(nong) 儀(yi) 式,並親(qin) 自耕田,以為(wei) 天下人榜樣。皇帝所耕的田,被稱為(wei) 耤田、帝耤,也即俗稱的“一畝(mu) 三分地”。如今,登上北麵的觀耕台南望,耤田區域已仿照曆史景觀種滿了穀物。圍繞耤田,北京古建館也開展了諸多主題鮮明、內(nei) 容豐(feng) 富的係列活動,以便遊客沉浸式體(ti) 驗農(nong) 耕文化。北京古建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men) 將不斷推進先農(nong) 壇古建築的修繕進程,把其打造成北京城又一張厚重的文化名片。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31日 09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