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被“腰斬”暴露野長城保護難題
作者:龍之朱
據媒體(ti) 報道,8月24日,山西右玉縣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該縣境內(nei) 的“三十二長城”被人挖開一個(ge) 缺口。經查,係兩(liang) 名施工人員為(wei) 節省路程,方便挖掘機通行,就將古長城原有豁口開挖成一個(ge) 大缺口,此舉(ju) 對明長城的完整性和文物安全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目前,兩(liang) 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長城都是像山海關(guan) 、八達嶺長城那樣巍峨聳立,怎麽(me) 還會(hui) 被挖掘機挖個(ge) 大口子?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明長城綿亙(gen) 萬(wan) 裏,雄偉(wei) 壯觀,但並不是所有段落都是磚砌的高高城牆。自山西以西,很多地方的長城城牆基本上是夯土建築。縱然如此,這些刻印在蒼茫大地上的人工建築,仍以其雄渾的氣勢守護著斯土斯民。
然而,正因為(wei) 這些長城是夯土建築,也就每每遭遇“劫難”。此前,有從(cong) 長城上取土的,有在城牆上挖窯洞的,也有嫌長城礙事挖開個(ge) 口子的。總體(ti) 看,近年來隨著長城保護意識的深入人心,很多地方都開始主動保護長城。像山西右玉縣這樣,施工者動用挖掘機野蠻破壞長城的現象並不多見。但此次事件依然給有關(guan) 各方提了個(ge) 醒:長城保護重在全線保護,再也不能沿襲以往保護重點段落的那種做法了。
萬(wan) 裏長城為(wei) 什麽(me) 會(hui) 被稱為(wei) 是世界奇跡?其線性長度,是其最核心的競爭(zheng) 力。很難想象,我們(men) 留給後人的萬(wan) 裏長城隻是一截一截的段落,或者隻是一個(ge) 個(ge) 城池。一旦失去足夠的長度,一旦聽任各地在生產(chan) 生活中隨意侵害、破壞城牆,萬(wan) 裏長城恐怕隻會(hui) 剩下一個(ge) 名字,這也無疑是對曆史文化的不負責任。
相比起保護好長城的精華地段而言,擴大保護範圍、將整個(ge) 長城都納入保護視野,必然會(hui) 出現很多難題。資金、人員、機構等等,都會(hui) 形成困擾。這也導致很多地方的長城保護十分脆弱,往往很難覆蓋全部段落。那些處於(yu) 荒山野嶺中的野長城,基本上處於(yu) 無人看管的狀態。
像此次右玉縣“三十二長城”被人為(wei) 破壞,若非有人報警,也就不可能進入管理者視野。這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驗證了,至少在右玉縣,對於(yu) 古長城是缺乏常態化照看的,並沒有日常的巡查。
此外,報道說,挖長城的是內(nei) 蒙古和林格爾的施工者,該地區與(yu) 右玉縣就在長城內(nei) 外,而保護長城也並非山西右玉縣一地之事。時至今日仍有人悍然用挖掘機挖長城,也暴露當地在長城保護宣傳(chuan) 上有待深入。
當然,從(cong) 現實看,把長城全部保護起來,可能確有困難,但不管怎樣,都應該積極主動行動起來,而不是天天在那裏念“難”字經。從(cong) 理論研究到工藝技術,從(cong) 加強立法到監管懲戒措施再到財政資金分配,文物保護工作是一整套複雜體(ti) 係,不能坐等,不能抱怨,而是需要至微至顯,善作善成。比如,各地可以嚐試采用無人機巡查、重點部位安裝攝錄裝置等方式,也可以發展壯大長城保護員隊伍,發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行動起來保護長城等等。
萬(wan) 裏長城萬(wan) 裏長。保護長城,我們(men) 不做選擇題,而是全都要。不管是雄偉(wei) 壯觀的段落,還是荒草叢(cong) 中的土埂;不管是這個(ge) 縣的,還是那個(ge) 縣的,都是大家共同擁有的,都是我們(men) 這個(ge) 民族的遺產(chan) ,都應該被好好保護下去,流傳(chuan) 下去,把長城的故事講好。(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