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翁牛特旗烏蘭牧騎,紮根草原66年
央視網消息(記者 彭俊 隋佳桐 王靜遠 邢明):烏(wu) 蘭(lan) 牧騎是內(nei) 蒙古草原上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是內(nei) 蒙古自治區一支特殊的文藝團體(ti) ,擔負著傳(chuan) 播先進文化、活躍農(nong) 村牧區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務,被稱為(wei) “紅色文藝輕騎兵”。
翁牛特旗烏(wu) 蘭(lan) 牧騎始建於(yu) 1957年6月25日,是內(nei) 蒙古自治區兩(liang) 個(ge) 首創試點單位之一,成立以來已累計演出6000多場,觀眾(zhong) 達640餘(yu) 萬(wan) 人次,曾受到國家級獎勵8次、自治區級獎勵50餘(yu) 次。
曾任翁牛特旗烏(wu) 蘭(lan) 牧騎第五任隊長的孫普,如今已過古稀之年。孫普介紹,這支隊伍剛成立時僅(jin) 有六名隊員、一麵隊旗、一輛馬車、一些簡單的樂(le) 器和道具。
翁牛特旗烏(wu) 蘭(lan) 牧騎成立後不久,隊員們(men) 的足跡便踏遍了旗的鄉(xiang) 村牧場。他們(men) 邊走邊演,把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文藝節目送到村屯和一個(ge) 個(ge) 放牧點,送到農(nong) 牧民家門口和蒙古包裏,受到牧民熱烈歡迎。
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大多來自農(nong) 牧民家庭,演出時往往身兼數職,既是報幕員又是歌手,既是舞蹈演員又是樂(le) 器演奏員。他們(men) 以演出為(wei) 主,同時兼做宣傳(chuan) 、輔導和服務,真正體(ti) 現了一專(zhuan) 多能的綜合素質和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精神。
孫普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次到牧區演出時,遇到一個(ge) 8歲的小女孩,她從(cong) 來沒有看過歌舞表演,“當時她就問她爸爸這些大人在幹什麽(me) ,她看著我們(men) 在喊、在說,但不知道什麽(me) 是歌曲、什麽(me) 是舞蹈”。時隔近五十年,孫普仍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這件事給他的觸動很大。
現任翁牛特旗烏(wu) 蘭(lan) 牧騎隊長吳恩是第八任隊長,他入隊時正是孫普任隊長期間。從(cong) 老隊長手中接過傳(chuan) 承的接力棒,吳恩麵臨(lin) 著不同以往的新任務。
吳恩說,如今農(nong) 牧區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基層群眾(zhong) 的文化消費理念也在變化,這對烏(wu) 蘭(lan) 牧騎的表演內(nei) 容和方式都提出新要求,“創作壓力很大”。在烏(wu) 蘭(lan) 牧騎工作的十幾年裏,他把創作和隊員培訓作為(wei) 突破口,全麵提升演藝水平和質量,相繼創作、編排了大型歌舞節目、好來寶、歌曲等作品100多部。
時代在變,烏(wu) 蘭(lan) 牧騎紮根草原、服務農(nong) 牧民的宗旨始終沒有變。“哪裏最困難,哪裏最偏僻,就先到哪裏為(wei) 群眾(zhong) 送歌獻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