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高能級文旅擘畫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連日來,“山水、太極、夜焦作”三大核心元素,深度釋放了河南省焦作市“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獨特魅力。焦作文旅何以出圈出彩?今年以來,焦作市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為(wei) 統領,依托“大山”“大河”“大家”“大文創”等,紮實推進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全力推進高能級文旅。1月至8月,全市共計接待遊客4724.06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498.1%,相比2019年增長1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3.18億(yi) 元,同比增長488.63%,相比2019年增長3.83%。
“大山水”築基
讓傳(chuan) 統山水增活力
北依太行,南鄰黃河。大山大河,書(shu) 寫(xie) 了焦作傳(chuan) 奇。
立足“大山”南太行山的優(you) 勢資源,焦作市以雲(yun) 台山景區為(wei) 龍頭,突出生態康養(yang) 主題,抓住二次消費重點,持續推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提高可體(ti) 驗、可沉浸的文旅二次消費項目在傳(chuan) 統優(you) 勢山水遊景區建設中的比重,力促景區提檔升級,實現多元發展。
焦作雲(yun) 台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沛萌介紹,以“文旅+”為(wei) 突破口,雲(yun) 台山景區打造了雲(yun) 台山音樂(le) 節超級IP,超7億(yi) 次的網絡曝光量,使雲(yun) 台山迅速登上熱搜榜單。音樂(le) 節2天時間吸引來自國內(nei) 外的10萬(wan) 名樂(le) 迷,門票收入3900萬(wan) 元,帶動周邊民宿、餐飲、文創產(chan) 業(ye) 等旅遊產(chan) 業(ye) 收入超1億(yi) 元。
不僅(jin) 如此,雲(yun) 台山音樂(le) 節還在一次次創新和碰撞中,不斷重塑焦作的“城市封麵”,提升焦作的“文化顏值”,用音樂(le) 的力量、青春的活力,喚起更多年輕人對焦作的向往。
黃河在焦作境內(nei) 綿延98公裏,千裏“懸河”起於(yu) 焦作,以地域為(wei) 特色的黃河文化在這裏充分彰顯。為(wei)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焦作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3年端午節,焦作市以黃河龍文化為(wei) 創意,深度融合非遺、美食、傳(chuan) 統文化等元素,推出“龍騰懷川 ‘粽’情焦作”主題活動,3天時間,251.91萬(wan) 名遊客在焦作穿漢服、點龍燈、觀古渡口、聽黃河號子,和五千年黃河文明撞個(ge) 滿懷。
如今,通過“文旅+”“+文旅”,焦作市傳(chuan) 統山水增添了新動能、煥發了新活力、實現了新提升。
“大家”彰名
讓城市氣質增內(nei) 涵
7月7日,由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chuan) 承中心精心編排的新編大型紅色現代懷梆戲《楊介人》首演。這是焦作市以非遺打造名人品牌的有益嚐試,讓曆史文化名人品牌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積蓄資源和後勁。
昔日河內(nei) 名郡,今朝山水富城、文武福地。陳式太極拳發源於(yu) 焦作陳家溝,韓愈、李商隱、朱載堉、司馬懿、竹林七賢等曆史文化名人,或生於(yu) 焦作,或長於(yu) 焦作,或與(yu) 焦作這片土地深度交集。
為(wei) 挖掘文化名人資源,焦作市充分發動125家文藝創作與(yu) 演出團體(ti) ,強化與(yu) 全國知名文化公司合作,緊緊圍繞文化名人生平事跡進行創作,推動文學、演藝進景區、進市場,努力叫響曆史文化名人品牌,為(wei) 文化增自信、為(wei) 山水長精神,用文化力量滋養(yang) 城市的氣質和靈魂。
據了解,焦作市以文化名人故事全方位製造熱點、傳(chuan) 播亮點、形成焦點,創作編排大型豫劇《韓愈》《義(yi) 釋奴婢》和沉浸式情景劇《諫迎佛骨》《韓愈賈島話推敲》等韓愈主題作品20多件,推進韓愈文化產(chan) 業(ye) 園項目;拍攝電視劇《曹瑾》,開展竹林七賢研討會(hui) 和首屆李商隱愛情詩會(hui) ,沁陽朱載堉雅樂(le) 團赴鄭州大劇院參加“聲動千年——朱載堉音樂(le) 文化賞析”主題音樂(le) 會(hui) 。
“大文創”賦能
讓文旅融合添動力
這個(ge) 夏天,焦作市天河兩(liang) 岸文旅市集點亮夜空,精彩的演藝演出、特色的非遺餐飲、活化後的老街老巷,吸引了市民和遊客體(ti) 驗華服巡遊、國風市集、互動打卡。
作為(wei) 從(cong) 農(nong) 耕文明走向工業(ye) 文明的城市,焦作豐(feng) 厚的工業(ye) 遺產(chan) 吸引、融匯更多文旅資源,放射發展能量。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焦作·國際首創高塔實景演出項目、焦作市陶瓷工業(ye) 文化創意園、焦作百年礦業(ye) 遺址公園項目、河南數字動漫產(chan) 業(ye) 園項目……城區文旅因文旅文創融合填補空白而生機勃發。
這些都是焦作市文旅文創融合的創新探索。圍繞黃河文化、太極文化、詩詞文化、紅色文化、老工業(ye) 遺存、新工業(ye) 文明等特色資源,焦作以文化創意為(wei) 手段,通過傳(chuan) 統文化現代演繹、舊址遺跡活化利用、現代工業(ye) 科技賦能、城市精神接續傳(chuan) 承等舉(ju) 措,全市打造了140多家精品民宿、50個(ge) 紅色資源訪問點、10個(ge) 精品研學目的地、10個(ge) 文旅市集、7個(ge) 工業(ye) 旅遊景區、30個(ge) 微露營地,太極拳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一係列文化創新、城市更新、產(chan) 品煥新,塑造了焦作文旅的大品牌、文化的大IP、消費的大市場、城市的新地標,文化創意之光為(wei) 焦作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焦作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是明友表示,焦作將繼續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努力打造高能級文旅,加速推進由資源依賴型向文旅創新融合型轉變。(本報駐河南記者 張瑩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