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場所偷拍現象屢屢發生 肆無忌憚的偷拍該如何整治?
近日,各地接連發生多起偷拍事件,引發網友熱議。如8月17日,江蘇鎮江王女士發現有男子在女廁所偷拍,高呼同事一起將男子扭送至派出所,該男子被處行政拘留十日;8月27日,上海地鐵內(nei) ,一男子蹲地偷拍對麵女子大腿。
偷拍隱私,嚴(yan) 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是違法乃至犯罪行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偷拍深惡痛絕。然而,為(wei) 何偷拍屢禁不絕?偷拍,隻是滿足個(ge) 人的“惡趣味”,還是有更加惡劣的不可告人之目的?
從(cong) 今天起,法治經緯版推出“依法治理偷拍”係列報道,從(cong) 依法打擊偷拍行為(wei) 、斬斷偷拍照片黑灰產(chan) 業(ye) 鏈、整治偷拍設備非法買(mai) 賣等方麵,探尋治理偷拍的法治路徑,敬請關(guan) 注。
本報記者 韓丹東(dong)
出地鐵口時,鍾女士感覺背後有點異樣,腿被碰了一下。她一回頭,看到令人震驚的一幕——有人正拿著手機攝像頭拍攝自己的裙底,手還不停地點擊屏幕。
這是今年5月發生在重慶的一幕。鍾女士使出全力將那人摁倒在地,但很快被他掙脫,等她回過神來,那人已經跑得不見蹤影。鍾女士向《法治日報》記者回憶:當時去查看地鐵監控發現,在乘坐三段扶梯時,那人一直緊跟在她身後。
有此遭遇的何止鍾女士一人。近年來,在地鐵、廁所、酒店房間乃至居民家中,偷拍事件時有發生,一直是公眾(zhong) 熱議的話題。
麵對偷拍,人們(men) 該如何維權?又該怎麽(me) 打擊治理偷拍行為(wei)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偷拍事件屢屢發生
給受害者留下陰影
近日,在北京地鐵6號線東(dong) 夏園站,黑衣男子小趙見白衣男子徐某偷拍,果斷出手,一把將其摁倒。在此過程中,為(wei) 銷毀證據,徐某掰斷了自己的手機。後經警方訊問,徐某承認自己偷拍女子,且之前在乘坐公交、地鐵時也有偷拍行為(wei) 。因侵犯隱私,徐某被警方拘留。
記者梳理近年來曝光的偷拍案事件發現,地鐵、公交等人流密集處,已成為(wei) 偷拍的高發地。
前不久,江蘇的張女士在鐵路客運站乘坐扶梯時,經兒(er) 子提醒發現有人偷拍自己裙底。調取監控顯示:男子有向裙底伸手的動作。民警調查發現,其手機內(nei) 有大量在不同地點偷拍他人隱私的視頻、照片。麵對證據,男子不得不承認偷拍,最終被行拘5日。
在浙江杭州工作的陳女士向記者回憶了一起她今年經曆的偷拍事件:乘坐地鐵回家時,她無意間瞥見一男子將右腿架在左腿上,手機藏匿在兩(liang) 腿間使用放大功能偷拍對麵兩(liang) 名女孩的短裙處。陳女士立即上前將這一情況告知兩(liang) 名女孩,3人一起要求男子刪除照片。
“一開始,那男的還假裝不知道什麽(me) 事,見我們(men) 態度強硬,才打開手機刪除了照片。”陳女士說,“做完這些我的手腳都在抖,害怕那男的做出過激反應或跟蹤我,所以趕緊下了車。”
多名在公共場所被偷拍的受害者告訴記者,偷拍給自己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一名受訪者稱,自己在被偷拍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坐地鐵,甚至在人多的地方也會(hui) 莫名冒冷汗,“旁人一舉(ju) 手機我就害怕,總感覺有人在偷拍”。
不僅(jin) 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所,一些私密場所如旅館房間、廁所,甚至家中臥室也屢屢發生偷拍事件,令人防不勝防,頭皮發麻。
天津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她入住一家酒店,關(guan) 燈休息時發現電視機下方的電源插座那裏有個(ge) 小紅點一閃一閃,仔細檢查發現裏麵有個(ge) 攝像頭正在工作。這事成了李女士的一塊“心病”,從(cong) 此以後住酒店,她都會(hui) 裏裏外外認真地檢查一遍。
一些酒店房間有攝像頭,似乎已不是新鮮事。來自河南駐馬店的劉先生回憶說,今年年初他入住一家酒店,連接房間WiFi時,用檢測App檢測發現,該WiFi上竟然有多個(ge) 設備連接。劉先生找來酒店工作人員檢查,最終在機頂盒中發現了一個(ge) 針孔攝像頭。
還有更讓人心驚膽戰的,是突然從(cong) 相鄰廁所的底部縫隙伸出一個(ge) 攝像頭。前不久,湖南長沙的張女士在辦公樓一樓洗手間上廁所時就遇到了這樣的事,她驚慌大喊,那人立即將手機縮回,離開了洗手間。
之後,張女士在同事陪同下報了警,並前往辦公樓監控室查看監控,通過監控找到了涉事男子。但警方上門時,男子手機裏的證據已經被刪除幹淨。
偷拍行為(wei) 嚴(yan) 重侵權
固定證據依法維權
偷拍嚴(yan) 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盈科(常州)信息網絡與(yu) 高新技術法律事務部副主任秦可天告訴記者,偷拍行為(wei) 一般具有三個(ge) 特征:非法侵犯隱私、非正當目的以及非授權行為(wei) 。按照民法典的規定,偷拍嚴(yan) 重侵害了公民的肖像權和隱私權,並有進一步構成性騷擾或尋釁滋事的可能。
“利用針孔攝像頭、手機等現代電子設備,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拍攝或者錄製一些私密的鏡頭是對他人權利的嚴(yan) 重侵害,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張豔霞說,未經對方同意拍攝屬違法行為(wei) ,即使沒有發布到網絡上,也已侵犯被拍攝者的生活安寧權以及隱私權。若是偷拍他人的敏感、隱私部位,則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甚至刑法。
張豔霞說,民法典施行後,對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等人格權作出了更為(wei) 細致的規定,不再區分拍攝者的目的是否為(wei) 營利,隻要未經對方同意,都是違法行為(wei) 。
那麽(me) ,遭遇或懷疑被偷拍該怎麽(me) 辦?有受訪者提出:能否要求對方交出手機甚至強行奪走手機刪除照片?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曉峰說,自然人即使認為(wei) 對方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和肖像權,也不能要求對方交出手機或強行奪走手機刪除照片,因為(wei) 手機也是私人物品,手機內(nei) 的照片也是隱私,建議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可向現場工作人員求助或者報警處理。
“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敢於(yu) 維護自身權益。首先可以要求行為(wei) 人停止拍攝並刪除相應的內(nei) 容。如果情節嚴(yan) 重,可以向法院起訴,主張民事侵權責任。如果拍攝行為(wei) 已經導致社會(hui) 秩序或公共秩序混亂(luan) ,公安部門可以對偷拍者進行處理。”朱曉峰說。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饒偉(wei) 認為(wei) ,被偷拍者應當及時留存相關(guan) 證據並向公安機關(guan) 報案。造成損失的,可通過民事訴訟主張賠償(chang) 。
談到處罰偷拍行為(wei)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主任劉東(dong) 來說,目前最大的難點就是固定證據,偷拍者一旦刪除照片,現有的技術手段往往難以恢複。物證難以固定的同時,人證也是一個(ge) 難題,需要更多有正義(yi) 感的路人站出來作證。
“如果發現在私密場所如酒店房間、更衣室、臥室等被偷拍,應及時報警,保護好自身隱私,同時盡可能收集被偷拍的證據以便後續維權。”秦可天說。
“酒店等涉及個(ge) 人隱私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應盡到管理責任,定期安排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開展檢查,及時排除各個(ge) 角落裏的‘偷拍神器’,以確保群眾(zhong) 的隱私權不受侵犯。”湖北省襄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邢鴻飛說。
完善立法加強監管
遏製偷拍器材製售
如何整治偷拍亂(luan) 象?成為(wei) 社會(hui) 關(guan) 注的一大難題。
多位受訪群眾(zhong) 提出,針對偷拍隱私多發生在公交、地鐵、酒店等場所,偷拍證據又不太好固定的情況,應進一步加強場所監管,在公交、地鐵等地,增加警務崗或做好對地鐵工作人員的相關(guan) 培訓,對偷拍行為(wei) 及時發現、處置;強化酒店的管理責任,對放任偷拍行為(wei) 的酒店進行經營限製。同時,加大對偷拍者的懲處力度。
在浙江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長高豔東(dong) 看來,治理偷拍亂(luan) 象,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偷拍行為(wei) 很難有相應的罪名予以刑法上的規製和懲戒,犯罪成本低導致偷拍行為(wei) 屢屢發生。因此,他建議設立侵犯隱私罪,嚴(yan) 厲懲處屢教不改或引發嚴(yan) 重後果的偷拍者,更好地保護大眾(zhong) 生活安寧。
“傳(chuan) 統保護名譽權、性關(guan) 聯權的罪名,很難打擊常發性的地鐵、廁所等偷拍行為(wei) 。因此,在我國增設侵犯隱私罪,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高豔東(dong) 說,同時,還應當注意刑法謙抑性,將“多次或對多人”設定為(wei) 入罪門檻,對偶爾的偷拍行為(wei) 隻需要進行治安處罰,形成法律責任的階梯化。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偷拍隱私已經形成一條灰色的產(chan) 業(ye) 鏈,偷拍不僅(jin) 成為(wei) 個(ge) 別人的“惡趣味”,很多偷拍的視頻、照片都拿到網絡空間進行分享、售賣,遭人圍觀;一些偷拍設備也在網上售賣,還有人提供改裝偷拍設備的“技術服務”。
受訪專(zhuan) 家提出,整治偷拍亂(luan) 象,必須斬斷偷拍地下產(chan) 業(ye) 鏈。不僅(jin) 要嚴(yan) 懲偷拍者,也要依法規製“圍觀者”。
隨著科技的發展,由針孔攝像頭改裝而來的各類物品,價(jia) 格低廉,且呈現“萬(wan) 物皆可改裝”“隱蔽性好”“手機連接遠程實時觀看”等特點,讓防範難度加大。
邢鴻飛說,製售偷拍設備當中蘊藏暴利,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執法力度,積極承擔起責任,對生產(chan) 、銷售“偷拍器”的廠商要嚴(yan) 檢查、嚴(yan) 監管,從(cong) 源頭上遏製“偷拍神器”的生產(chan) 和銷售,從(cong) 而堵住漏洞。執法部門要從(cong) 嚴(yan) 執法,依法加大對非法生產(chan) 銷售偷拍器材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
針對偷拍視頻、照片網絡售賣的情況,專(zhuan) 家提出,不僅(jin) 要依法打擊這一行為(wei) ,相關(guan) 網絡平台也要積極履行主體(ti) 義(yi) 務,加強監管,設置敏感詞係統,及時發現並關(guan) 閉涉及此類內(nei) 容的社交群或論壇,發現違法現象及時報警處理,共同淨化網絡空間。
邢鴻飛還提出:“對於(yu) 偷拍消費端和需求端的人群也應該加大打擊和處罰力度,比如哪怕隻是付費點擊觀看的群體(ti) ,也要增加他們(men) 的圍觀‘成本’,采取錄入相關(guan) ‘黑名單’、限製上網等方式,讓需求方也得到一定懲處。”(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