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四季看新疆之沿著河湖看新疆丨天山南北憑“魚”躍

發布時間:2023-09-08 09:4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烏(wu) 魯木齊9月7日電 題:天山南北憑“魚”躍

  新華社記者苟立鋒、張大鑫、張瑜

  起網、分揀、稱重、打包……初秋時節,天山南北瓜果飄香,水產(chan) 養(yang) 殖戶管盼盼的羅氏沼蝦,也撈了一筐又一筐。近來,新疆“海鮮”豐(feng) 收成為(wei) 網絡熱門話題,地處西北內(nei) 陸幹旱區的新疆怎麽(me) 養(yang) 出鮮美可口的“蝦兵蟹將”,記者進行了調研。

  管盼盼的養(yang) 殖基地,位於(yu)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坎鄉(xiang) 庫勒特克其村,當地水質清澈,氣候適宜,即便對環境要求苛刻、被譽為(wei) “淡水蝦王”的羅氏沼蝦也在這“安家落戶”,健康生長。

  雖然地處西北內(nei) 陸,氣候幹旱,沙漠、戈壁廣布,但新疆也擁有良好的漁業(ye) 發展條件。“新疆天然水域廣闊、漁業(ye) 資源豐(feng) 富,特別是非常適合冷水魚的養(yang) 殖生產(chan) 。”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漁業(ye) 監督處處長鄧康處說,新疆水域類型條件多樣,自然養(yang) 殖條件得天獨厚,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全疆宜漁水域灘塗麵積超4600萬(wan) 畝(mu) 。

  眼下,我國最大的內(nei) 陸淡水湖——新疆博湖縣博斯騰湖迎來螃蟹豐(feng) 收季,1646平方公裏的湖麵漁船穿梭,一派忙碌景象。當地湖水餌料豐(feng) 富,依托“人放天養(yang) ”的生態養(yang) 殖模式,博斯騰湖出產(chan) 的螃蟹肉質滑嫩、蟹黃飽滿,遠銷疆外各大城市。據博湖縣委宣傳(chuan) 部介紹,當地著力發展壯大螃蟹、甲魚等特色水產(chan) 養(yang) 殖,年產(chan) 水產(chan) 4000噸至5000噸。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新疆漁業(ye) 產(chan) 量17.3萬(wan) 噸,高白鮭、梭鱸等水產(chan) 品深受國內(nei) 外市場青睞。除滿足當地需求外,還銷往全國市場及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鄧康處介紹,由於(yu) 曆史演化,地緣阻隔,新疆不少生物種類具有明顯區域獨特性,可作為(wei) 名特優(you) 新水產(chan) 種質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其中白斑狗魚、梭鱸、河鱸等已向全國十餘(yu) 個(ge) 省份推廣。”

  近年來,隨著新疆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曾長期製約新疆漁業(ye) 發展的產(chan) 銷相距較遠、運輸成本高企、基礎設施不足、冬季漫長寒冷等短板逐漸被克服。

  “以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取暖、水循環和供氧。”新疆鞏留縣水產(chan) 養(yang) 殖戶鄭鵬告訴記者,如今電力供應穩定,交通運輸方便,養(yang) 殖戶購買(mai) 的增氧、控溫、自動化捕撈等設備都能穩定使用,養(yang) 的魚產(chan) 量高、品質好,不用擔心銷路。

  視線向南,位於(yu) 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南疆地區近期同樣獲得水產(chan) 養(yang) 殖突破。經過兩(liang) 年試養(yang) ,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喀什塔什鄉(xiang) 克孜勒也爾村引進的西伯利亞(ya) 鱘魚、金鱒魚等高山冷水魚迎來收獲。

  “下一步,我們(men) 將把魚池承包給企業(ye) ,爭(zheng) 取形成規模化、科學化養(yang) 殖。”克孜勒也爾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阿不來提·阿不拉說,漁業(ye) 養(yang) 殖能搞好,對高海拔地區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意義(yi) 重大。“這意味著我們(men) 有了一個(ge) 新產(chan) 業(ye) ,助農(nong) 增收也有了新抓手。”

  在漁業(ye) 發展過程中,新疆農(nong) 業(ye) 部門大力推動倡導綠色養(yang) 殖。通過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推廣稻漁綜合種養(yang) 、魚菜共生等綠色養(yang) 殖技術模式,有效降低了養(yang) 殖尾水氮磷排放量。

  與(yu) 此同時,新疆積極推進以魚淨水、以魚控草、以魚抑藻,既修複了水域生態環境,維護了水域生物多樣性,也把水產(chan) 養(yang) 殖變成了富民產(chan) 業(ye) 。去年全疆漁民人均收入19960元。“截至2022年末,全疆漁業(ye) 總產(chan) 值42億(yi) 元,我們(men) 將力爭(zheng) 在‘十四五’末實現漁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200億(yi) 元左右的產(chan) 值。”鄧康處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