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8天假期7場酒席,該隨禮多少?

發布時間:2023-09-25 10: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張鈺惠)近日,“大學生蹭酒席隨禮100元被指太少”的話題引發熱議。“我這裏給不熟的人隨禮都要1000元以上了”“座位可能就500元,隨禮100元不夠”……部分網友對此表示質疑。

  中秋國慶小長假即將到來,又到了一年一度人們(men) 紮堆結婚的日子,婚禮請柬也是如期而至。該不該隨禮?該隨多少?收不回隨出去的禮金怎麽(me) 辦?這屆“90後”“00後”年輕人有話說。

  “學會(hui) 拒絕很重要”

  距離十一假期還有十天,於(yu) 諾(化名)數了數自己收到的婚禮請柬,發現已經有七個(ge) 朋友邀請她參加婚禮。作為(wei) 一個(ge) 剛參加工作的“00後”,她對於(yu) 成堆的請柬感到很無奈。她隨即在社交平台上發了一個(ge) 帖子,標題是“國慶8天假期7個(ge) 朋友結婚,工資直接打他們(men) 卡上吧”。

  這篇帖子引來許多經曆相似的網友在評論區倒苦水,有人調侃“十一一到,一月白幹”,有人抱怨“剛參加工作就要給同事隨禮”,還有人慶幸“還好朋友少,不用隨禮”。

  於(yu) 諾提到,就她而言,隨多少禮要看習(xi) 俗,也看關(guan) 係遠近,親(qin) 人隨2000元,好友隨1000元,關(guan) 係一般且實在推脫不了的就給200元。

  這幾天,於(yu) 諾苦惱於(yu) 該不該隨禮,“我不想給關(guan) 係一般的人隨禮,至於(yu) 我隨出去的金額比較大的禮金,那都是給親(qin) 近的人的心意”。雖然“臉皮比較薄”,但麵對十一假期紮堆的婚禮請柬,於(yu) 諾覺得學會(hui) 拒絕很重要,她決(jue) 定好好學習(xi) 網友們(men) 傳(chuan) 授的拒絕經驗,推掉幾個(ge) 邀請。

  周曦(化名)也有著相似的想法。雖然不是很想給不熟的人隨禮,但周曦還是在母親(qin) 好友家的姐姐結婚時,按照當地習(xi) 俗包了一個(ge) 300元的紅包。她提到,之所以隨禮是看在父母的關(guan) 係上,如果邀請人和父母的關(guan) 係沒有那麽(me) 緊密,父母就不會(hui) 隨禮,她也不會(hui) 跟著隨。

  在周曦看來,互相贈送禮物禮金是一種維持持續性關(guan) 係的方式,“今天你送我家東(dong) 西,明天我就得還回去,本質上是要維持親(qin) 戚之間的聯係,我父母那一輩比較重視這一點,他們(men) 希望通過等價(jia) 交換來實現親(qin) 戚關(guan) 係的確認和鞏固”。

  據周曦觀察,相比於(yu) 長輩,隨禮對於(yu) 她和身邊的同齡人來說不再那麽(me) 重要了。她認為(wei) ,年輕人之間的交往方式有所變化,因此不一定要隨禮,也不必拘泥於(yu) 傳(chuan) 統的婚禮模式。

  “見證幸福比隨禮更重要”

  雖然還在上學,但韓涵(化名)也和父母談論過“要不要辦婚禮”這個(ge) 話題。她認為(wei) ,舉(ju) 辦婚禮、收隨禮不僅(jin) 是傳(chuan) 統習(xi) 俗,還是父母的期望。“人人都要辦婚禮,不辦就不行,或者你不想父母也不願意,因為(wei) 他們(men) 要借著婚禮收回之前隨出去的禮金”,韓涵表示,“父母沒辦法無所謂,之前掏了那麽(me) 多份子錢,總得收回來點”。

  對於(yu) 蘇南(化名)來說,她希望婚禮成為(wei) 朋友們(men) 見證她幸福的場合,而不是收禮的契機。結婚的時候,蘇南邀請了從(cong) 初中到大學要好的同學朋友。朋友們(men) 的到來讓蘇南感到很幸福,她心想,“隻要大家都來了就行”。

  婚禮上,蘇南收到了來自父母親(qin) 戚好友的禮金。她談道,邀請這些親(qin) 戚好友、收這部分禮金,都是按父母的關(guan) 係來,這些“不歸她管”。

  但蘇南沒有在意過收到禮金的金額,讓她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歡的是一個(ge) 好朋友送的一份禮物,她從(cong) 這份禮物裏看到了朋友的用心。“我甚至覺得禮物都不重要,大家隨意就好。希望以後也不要再有隨禮這件事,隨來隨去很麻煩,我記不住也不喜歡那麽(me) 多人情世故。”蘇南說。

  對於(yu) 即將到來的婚禮,於(yu) 諾並不想大操大辦,邀請一群不熟的人,也不指望能“回本”,彌補這個(ge) 十一隨出去的禮金,隻想讓好朋友見證這個(ge) 重要時刻。她開始在社交平台上做功課,準備趁著十一假期拍一套滿意的婚紗照,在最美的年紀留下紀念。

  專(zhuan) 家:年輕人不應跟隨婚慶奢靡之風

  對於(yu) 婚慶隨禮,福州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社會(hui) 學係主任甘滿堂認為(wei) ,這是一種傳(chuan) 統習(xi) 俗,也是一種促進人際交往的方式,“你隨了禮,別人也會(hui) 回禮,我們(men) 自古以來都講究禮尚往來”。同時,甘滿堂也認為(wei) ,“隨不隨禮也要看交情,作為(wei) 邀請人,最好也不要邀請與(yu) 自己交往不深的人參加婚禮,婚禮應該是一個(ge) 由親(qin) 朋好友來見證的儀(yi) 式”。

  甘滿堂指出,婚禮的禮金水漲船高,成為(wei) 了一些年輕人的負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婚禮成本上漲,“拿福州來說,過去婚禮一桌隻要1000元,現在在城市要4000-5000元”。從(cong) 本質上來說,婚慶隨禮不僅(jin) 是為(wei) 了加強人情往來,還是為(wei) 了支持新人辦好婚禮,減輕其經濟壓力,帶有“眾(zhong) 籌”的性質。

  對於(yu) 十一假期婚禮紮堆,一些年輕人“勒緊褲腰帶”隨禮的現象,甘滿堂表示,隨多少禮也要看自己的經濟實力,年輕人不應跟隨婚慶奢靡之風。“例如,現在一般都是隨500-600元,那麽(me) 就不一定要隨1000元,不應該在婚慶禮金上攀比。”甘滿堂說。(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