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乘新電商東風,共享新發展機遇

發布時間:2023-10-16 09:4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王禹欣

  10月12日至13日,第三屆中國新電商大會(hui) 在吉林省長春市舉(ju) 行。本屆大會(hui) 以“激活新消費 聚力新發展”為(wei) 主題,圍繞技術創新、商產(chan) 融合、消費服務、國際合作等內(nei) 容,展望新趨勢、謀劃新發展、開拓新合作,推動中國新電商向著開放、合作、綠色、可持續的方向邁進。人們(men) 相聚北國春城,乘著新電商的東(dong) 風,共享機遇、共話未來。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電子商務是數字經濟最前沿、最具競爭(zheng) 力、發展潛力最突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方興(xing) 未艾,在國民經濟中的影響力也愈加凸顯。相關(guan)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84億(yi) 人,占網民整體(ti) 的82.0%。2023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7.16萬(wan) 億(yi) 元,其中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達6.06萬(wan) 億(yi) 元,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26.6%。從(cong) 對外貿易看,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6%;其中,出口8210億(yi) 元,增長19.9%。鮮活的數據表明,電子商務正成為(wei) 催生數字產(chan) 業(ye) 化、拉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重要引擎,不斷為(wei) 促進消費升級、穩定經濟發展、便利民眾(zhong) 生活注入強大動能。

  隨著數字經濟的崛起繁榮,我國電子商務不斷謀求轉型升級,新電子商務也應運而生,在新領域、新賽道充分彰顯新動能、新優(you) 勢。相比傳(chuan) 統電商,新電商建構起一種產(chan) 品推送更準、流通效率更高、消費黏性更強、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更大的新型商業(ye) 模式。在理念層麵,新電商推動線上線下一體(ti) 化,以線上引流線下、以線下支持線上,形成消費者理性購物、綠色消費、普惠受益的良好態勢。在技術層麵,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先進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以及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形式的迅猛發展,都為(wei) 新電商拓寬銷售品類、創新商業(ye) 模式、優(you) 化網購體(ti) 驗帶來了新的契機。在用戶參與(yu) 層麵,隨著物流配送與(yu) 快遞業(ye) 務越發便捷,更多農(nong) 村群眾(zhong) 和老年群體(ti) 也參與(yu) 到網絡購物中,在享受購物便利、豐(feng) 富日常生活的同時,為(wei) 進一步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銀發經濟、推動共同富裕賦能。在對外貿易方麵,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背景下,跨境電商海外業(ye) 務的不斷發展,也讓更多“中國製造”造福世界人民、更多全球好物走進中國家庭。一個(ge) 個(ge) 小小的“購物車”匯聚起巨大合力,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行穩致遠。

  順時而動、應勢而為(wei) ,方能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從(cong) 製度設計上來看,《“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政策法規的頒布出台,都為(wei) 推動線上交易與(yu) 平台規範治理、全行業(ye) 誠信經營和有序競爭(zheng) 提供了重要保障。從(cong) 平台建設上看,連續舉(ju) 辦三屆的中國新電商大會(hui) 凝聚多方力量,推動政府部門、企業(ye) 、平台共同發力,促進科研技術成果轉化與(yu) 應用,加強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服務體(ti) 係、數字產(chan) 業(ye) 體(ti) 係、數據治理體(ti) 係建設,積極融通技術鏈、資金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人才鏈,為(wei) 擘畫新電商未來貢獻智慧方案。未來,要以強化技術創新應用為(wei) 核心動力,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個(ge) 性化、多樣化和品質化的消費需求為(wei) 重要目標,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保護主體(ti) 權益、增強誠信建設、規範要素使用等方麵不斷發力,不斷激活生產(chan) 活力、充分挖掘內(nei) 需潛能,為(wei) 新電商行業(ye) 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3日 02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