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走出去”“引進來”——天府書展的國際範兒

發布時間:2023-10-17 09:5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10月13日至16日,第五屆天府書(shu) 展在四川成都舉(ju) 行。本屆天府書(shu) 展參展規模超過曆年,參展圖書(shu) 達80萬(wan) 種,其中成都主展場展出圖書(shu) 近9萬(wan) 種。書(shu) 展以“共享書(shu) 香,互鑒文明”為(wei) 年度主題,采用“國內(nei) 國際同步、線上線下融合、展示展銷結合、全民閱讀聯動”的方式舉(ju) 辦,充分體(ti) 現了書(shu) 展的國際範兒(er) 。

  “我們(men) 有一個(ge) 願景——在天府書(shu) 展看見世界,讓世界看見天府書(shu) 展。”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劉龍章說,今年書(shu) 展在年度主題中鮮明提出“互鑒文明”,更加突出國際化書(shu) 展的特點,希望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讓天府書(shu) 展成為(wei) 在國際上展示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平台。

  遇國際名家

  美國漢學家、作家、翻譯家、第十六屆中華圖書(shu) 特殊貢獻獎獲得者比爾·波特是本屆書(shu) 展閱讀形象大使。他熱愛並致力於(yu) 研究中國文化和曆史,近30年來撰寫(xie) 了大量介紹中國風土人情的書(shu) 籍和遊記,他的翻譯作品推動中國詩歌走向了世界。他表示,對中國詩歌的熱愛以及翻譯這些作品的經曆,讓他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影響力,喚起人們(men)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視和熱愛。

  為(wei) 推動天府書(shu) 展國際化,提升海外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主辦方特別策劃了一係列國際化活動方案,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邀請知華友華的外籍作家到四川當地寫(xie) 作采風,讓他們(men) 深入領略四川文化之美,再用母語寫(xie) 作四川。

  外國作家、翻譯家、圖書(shu) 館館長等嘉賓在天府書(shu) 展期間參與(yu) “走讀四川”文化活動、“國際少兒(er) 出版論壇”、“海外圖書(shu) 館與(yu) 中國出版界座談會(hui) ”等,用他們(men) 的筆觸,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華文化。

  見海外經典作品

  “從(cong) 展場開門到現在也就一個(ge) 多小時,我一直沒有停下來,少說也蓋了上千個(ge) 章了。”在天府書(shu) 展主展場國際館,哈利·波特書(shu) 展快閃店內(nei) 人潮湧動,工作人員李鄭亞(ya) 手持印章忙個(ge) 不停。

  天府書(shu) 展連續舉(ju) 辦5年來,逐步加大了國際傳(chuan) 播力度。今年書(shu) 展在主展場1號館顯著位置首設國際館,麵積近500平方米,向讀者集中呈現1000餘(yu) 種、約6500冊(ce) 外文原版文學、少兒(er) 、繪本類圖書(shu) 。

  “不同版本的原版圖書(shu) 都有,還有各種平時很難買(mai) 到的文創產(chan) 品,品類齊全,這一趟來得真值!”買(mai) 到了心儀(yi) 已久的圖書(shu) ,成都市民付保高興(xing) 不已地說。

  今年書(shu) 展的國際元素不僅(jin) 限於(yu) 國際館,很多展館都將海外經典作品作為(wei) 一個(ge) 展示重點。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ye) 局還在主展場設置了專(zhuan) 場,向讀者展示多版本、多語種的外文著作和主題出版物。

  聯動海外分展場

  “這是泰文版《琅琊榜》、這是希伯來文版《中國的品格》、這是亞(ya) 美尼亞(ya) 文版《白鹿原往事》、這是西班牙文版《懸崖村》……”天府書(shu) 展主展場的四川館負責人介紹,該館專(zhuan) 門設置了四川出版海外成果展專(zhuan) 區,集中展示曆年來已走向海外的多語種川版圖書(shu) 。

  除成都主展場外,本屆天府書(shu) 展還在四川各市(州)設分展場,同時在全國其他省份聯合文軒網協同品牌書(shu) 店設立超400家協同分展場,在店內(nei) 空間、店外社區和書(shu) 店數字平台設置展區,與(yu) 全國人民共享天府書(shu) 展盛宴。各分展場也圍繞“共享書(shu) 香,互鑒文明”年度主題,充分展現書(shu) 展國際化特色。

  據了解,本屆書(shu) 展還在德國、法國、澳大利亞(ya) 、馬來西亞(ya) 等地設立海外分展場,集中展示文學、美食、旅遊類川版圖書(shu) 以及體(ti) 現四川特色的文創產(chan) 品,並舉(ju) 辦一係列配套文化活動,如文旅圖片視頻展、“三蘇”主題文化講座、大熊貓國畫體(ti) 驗活動、川劇變臉表演等,多維度向海外讀者介紹闡釋中華文化。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7日 10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