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普通人”於文亮為啥火了

發布時間:2023-10-20 09:35: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十天漲粉百萬(wan) !粗糙而真實的“普通人”於(yu) 文亮為(wei) 何突然火了?

  光明網評論員:不得不承認,流量確是門玄學。最近,短視頻博主“於(yu) 文亮”以10天漲粉百萬(wan) 的“戰績”傲視群雄。不少人該問了:於(yu) 文亮是誰?盡管他自己稱無法代表普通人,但並不妨礙不少網友堅持給他貼上“普通人的代表”的標簽。

  在此輪爆火之前,於(yu) 文亮並沒有在互聯網上留下太多痕跡。點開他的短視頻主頁,沒有“盛世美顏”,沒有過人才藝,沒有我們(men) 通常理解中能“引流”的幾乎任何要素,隻有一個(ge) 山東(dong) 小夥(huo) 原生態的生活日常片段,吃飯、騎車、踢球、唱歌甚至傻樂(le) ,跟普通的你我無異。

  “普通人於(yu) 文亮”發布的短視頻裏,沒有考究的打光和布景,少見劇本的編排和充滿符號意義(yi) 的細節,連表情都失於(yu) 管理,更別提表演痕跡。這些短視頻是如此粗糲和簡陋,在充斥濾鏡和精致的社交平台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精致,一度是不少網友立誌在社交平台上打造的人設。精致的妝容、氛圍感滿滿的“出場”環境、精心選取的拍攝角度和美顏濾鏡,這些都是自拍前要做足的準備工作。對不少人來說,自拍,是自我記錄,但更是個(ge) 人形象的構建和管理,既如此,相比真實的記錄碎片生活,營造並展演“非常”而非“日常”的生活就成了更重要也更有意義(yi) 的目標。

  值得指出的是,在社交媒體(ti) 上對精致自我的呈現或者說展演,並非個(ge) 體(ti) 太過主動自覺的追隨。很多時候,是人們(men) 在對自身所處的互動環境長期觀察後得出的“生存之道”。如果你所要進行自我分享的互動環境裏,將精致定義(yi) 為(wei) 美,並且湧現出大量體(ti) 現這種審美的千篇一律的模板,一個(ge) 人選擇呈現不同於(yu) 平台主流審美的生活和自我,需要很大的勇氣。自己發布的圖文下,那可憐的點讚、評論數,隨時讓你感受到審美環境及評價(jia) 的反彈力。

  模版化的表現,讓精致的展演失去了意義(yi) ,也讓人心生審美疲憊。每隔一段時間,人們(men) 都要反問,為(wei) 啥人們(men) 都不愛發朋友圈了,這或許是可能的解釋之一。可想而知,當一個(ge) 如“普通人於(yu) 文亮”這樣的人出現,完全沒有展演精致的負擔,無視被算法和大眾(zhong) 所塑造的審美,大方呈現去除濾鏡下略顯雜亂(luan) 但真實的生活,苦濾鏡和美顏展演已久矣的人們(men) ,或將感受到一些安慰和共情。

  作為(wei) 新晉短視頻博主的於(yu) 文亮,或許並無對抗主流審美規訓這樣的動機,但耐人尋味的是,人們(men) 卻在其中找到了久違的自我身份認同。廣泛而頻密的社交互動下,不少人眼下仍難以做到在自拍時放棄從(cong) 他者角度進行自我審查和調整,讓那些不夠“顯好”“顯高級”“顯品質”的照片和視頻出現在自己的社交圈中仍“不合時宜”,於(yu) 是人們(men) 轉而選擇在於(yu) 文亮的短視頻評論區“帶圖說話”。

  那裏成為(wei) 了一個(ge) “樹洞”。第一次穿西裝的局促自拍、自己鏡頭下寫(xie) 滿滄桑的媽媽的臉、詢問做外賣小哥是否也有人生價(jia) 值“求安慰”……碎碎念裏,是平凡而溫熱的生活,是自由溝通的渴望。從(cong) 被凝視所虛構的框架中掙脫,並不是幾個(ge) 於(yu) 文亮的出現就能促成的,但至少,他讓我們(men) 重新客觀地審視自己的生活,撿拾與(yu) 人溝通和連接的初心,擺脫“平凡羞恥”,重獲更自洽的人生和更自由的表達。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