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這十年】“中老合作的又一典範”
【“一帶一路”這十年】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斐曄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月18日在北京圓滿落幕。在高峰論壇舉(ju) 辦期間,一段老撾官員談起中老鐵路時感慨哽咽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許多中國網友留言稱期待共建“一帶一路”讓老撾從(cong) “陸鎖國”變成“陸聯國”。與(yu) 此同時,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又有一個(ge) 重量級中老合作項目簽約,這就是亞(ya) 鉀國際與(yu) 老撾政府簽訂的2025年建成年產(chan) 500萬(wan) 噸鉀肥項目。據悉,該項目將使老撾成為(wei) 東(dong) 南亞(ya) 最大鉀肥生產(chan) 基地。
“亞(ya) 鉀國際不斷開發新商品、新產(chan) 品投入市場,助力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為(wei) 老撾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貢獻。我也希望以此次簽約為(wei) 契機,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ye) 參與(yu) 其中。”作為(wei) 此次簽約的老撾政府代表,老撾計劃與(yu) 投資部部長坎堅·翁普西表示,該項目對提高世界鉀肥供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是繼中老鐵路之後的又一個(ge) 中老合作項目,是中老合作的典範,“必將造福兩(liang) 國人民,造福‘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公司發展的中期目標是爭(zheng) 取到2025年形成500萬(wan) 噸鉀肥產(chan) 能,遠期目標則是700萬(wan) ~1000萬(wan) 噸,成為(wei) 中國境外最大的鉀肥生產(chan) 企業(ye) ,助力老撾成為(wei) 東(dong) 南亞(ya) 最大鉀肥生產(chan) 基地。”亞(ya) 鉀國際投資(廣州)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冰燕介紹,老撾是中國山水相連的友鄰,亞(ya) 鉀國際已經在這片熱土上紮下根來,僅(jin) 用3年時間就將公司鉀肥產(chan) 能從(cong) 20萬(wan) 噸提升至300萬(wan) 噸。
劉冰燕說,在共建“一帶一路”效應逐步顯現的背景下,老撾的自然資源、環境條件以及老撾政府的大力支持,結合起亞(ya) 鉀國際自身的資金、技術優(you) 勢和管理能力,使得項目能夠快速發展。同時,亞(ya) 鉀國際積極踐行社會(hui) 責任,把中國的扶貧經驗搬到老撾,促進老撾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被老撾政府稱為(wei) “授之以漁”式的產(chan) 業(ye) 扶貧典範企業(ye) 。亞(ya) 鉀國際在老撾推廣“產(chan) 業(ye) 園”模式,引入鹽化工、智能製造、生物技術等項目,助推老撾工業(ye) 化、城鎮化發展。
談到“一帶一路”倡議,坎堅·翁普西深感倡議讓各國人民共同發展的夢想變成現實。“‘一帶一路’倡議與(yu) 老撾自身的發展戰略相銜接。與(yu) 十年前相比,老撾的麵貌有了巨大改變,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方麵。”他說,老撾有了鐵路、高速公路、水電站,還有了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另外還建成了許多經濟特區,有力地促進了老撾經濟發展。近些年來,老撾GDP不斷增長,人均年收入提升到約2000美元。
坎堅·翁普西表示,基礎設施的改善讓老撾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相信本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各國也將對老撾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關(guan) 注。“我誠邀中國企業(ye) 家去老撾實地參觀考察,老撾在電力、風能、太陽能、礦產(chan) 、農(nong) 業(ye) 、旅遊等很多方麵都具有發展潛力。”
“與(yu) 中國保持一如既往的良好合作,將使老撾的發展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坎堅·翁普西堅信,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兩(liang) 國合作將不斷深入,中老命運共同體(ti) 將不斷鞏固發展,山水相連的傳(chuan) 統友誼將結出更多共贏碩果。
(光明日報北京10月19日電)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20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