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城市馬拉鬆,不能距離體育太遠
【閱讀提示】中國田協就路跑賽事亂(luan) 象發布緊急通知:遇突發事件30分鍾內(nei) 口頭上報
光明網評論員:連日來,馬拉鬆比賽紛紛引發關(guan) 注:
前幾日舉(ju) 行的遼寧大連馬拉鬆,中國選手尹順金最後衝(chong) 刺,本來有希望拿下冠軍(jun) ,但被一輛引導車擋住了去路,導致衝(chong) 關(guan) 失敗。這事在跑步圈引起極大反彈,因為(wei) 人們(men) 發現“運營方”參與(yu) 運營的其他馬拉鬆賽事,也出現過類似情況。一些跑友認為(wei) ,這有幹預比賽的嫌疑。
同樣在本月15日舉(ju) 辦的山東(dong) 臨(lin) 沂馬拉鬆,冠軍(jun) 選手衝(chong) 過終點線時,被兩(liang) 名拉線員用橫幅擋住去路,好在工作人員及時趕到,冠軍(jun) 順利通過。而青島海上馬拉鬆,則出現部分選手無法領取完賽獎牌和物資的情況,主辦方也對此進行了道歉。
在網上展開搜索就會(hui) 發現,在各地馬拉鬆賽事井噴的情況下,亂(luan) 象也非常多。因而,19日,中國田徑協會(hui) 發布《中國田徑協會(hui) 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全國路跑賽事競賽組織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規範全國路跑賽事活動的競賽組織工作。
嚴(yan) 格來說,很多馬拉鬆比賽,並不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田徑比賽,而是城市營銷的一部分,它自有邏輯。
大概10年前開始,中國大城市出現馬拉鬆比賽熱潮,最初比較有名的是北京、上海、廈門等城市的馬拉鬆比賽,很快,馬拉鬆開始在省會(hui) 城市普及,幾乎每一個(ge) 省會(hui) 都舉(ju) 辦“國際馬拉鬆”,也有不少城市和電視台合作進行直播,馬拉鬆由此成為(wei) “城市營銷”的一部分。今年,這種“辦賽效應”進一步蔓延,中小城市也開始流行馬拉鬆比賽。
馬拉鬆比賽的魅力顯而易見。一場成功的比賽,會(hui) 吸引至少兩(liang) 三萬(wan) 跑者。報名費、住宿、餐飲,算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這讓馬拉鬆成為(wei) 一種“新經濟形態”。幾乎每一個(ge) 跑者都會(hui) 發朋友圈,這間接地對賽事舉(ju) 辦地進行了一番宣傳(chuan) 。
把舉(ju) 辦馬拉鬆看成是一次大型城市營銷,這本身沒什麽(me) 問題。但是,正如本文開頭所列舉(ju) 的情況,很多賽事組織者的思考,也就到“城市營銷”為(wei) 止,隻注重表麵工作,而忽視了比賽的專(zhuan) 業(ye) 性。很難說拉線員用橫幅擋住跑者,是出於(yu) 私心幹預比賽成績,更大可能是慌亂(luan) 和不專(zhuan) 業(ye) 所呈現的混亂(luan) 。
這讓馬拉鬆距離田徑和體(ti) 育本身都越來越遠。今年國內(nei) 舉(ju) 辦了那麽(me) 多馬拉鬆比賽,但是人們(men) 知道的著名選手有哪些?比賽成績處於(yu) 什麽(me) 樣的水平?各地對馬拉鬆的報道,基本上不涉及這些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相反,人們(men) 突出的是“地方特色”、“名小吃”、沿線風光,它更像是娛樂(le) 和旅遊,而不是體(ti) 育項目。
實際上,馬拉鬆比賽是複雜而專(zhuan) 業(ye) 的事情,需要考慮到整個(ge) 城市的協調能力,涉及交通、醫療等各方麵。而最根本的是,它應該堅守體(ti) 育比賽的嚴(yan) 肅性。那些全球久負盛名的馬拉鬆賽事,也是專(zhuan) 業(ye) 選手心中的“聖地”,他們(men) 渴望在這樣的比賽中打破記錄。頂級賽事往往有幾十年曆史,且不斷提升辦賽水平,這樣的比賽,自然也會(hui) 成為(wei) 城市口碑的一部分。
馬拉鬆是以城市的名義(yi) 舉(ju) 辦的嘉年華,各地的辦賽熱情值得肯定,但是如果過於(yu) 注重娛樂(le) 性和表麵繁華,最終不僅(jin) 會(hui) 損害賽事的名譽,也會(hui) 讓城市“背鍋”。或許,中國的馬拉鬆比賽,需要一場“轉身”,至少應該像體(ti) 育本身靠得更近一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