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非遺+旅遊” 融合花樣多
廣西南寧的盧敏從(cong) 小喜歡戲劇,近日,她與(yu) 閨蜜在桂林旅遊時,在“桂林秀峰非遺傳(chuan) 承體(ti) 驗·桂林喜來登站”試戴了桂劇中的鳳冠,並拍照打卡,很是過癮。
走進該非遺體(ti) 驗站,隨處可見桂北儺(nuo) 麵具、桂林圓竹剖絲(si) 團扇等桂林特色非遺文創產(chan) 品,這裏專(zhuan) 為(wei) 遊客提供沉浸式、國潮風、小而美的特色文化服務和旅遊產(chan) 品。桂林市秀峰區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局長李偉(wei) 介紹,打造非遺體(ti) 驗站點是秀峰區文旅部門為(wei) 進一步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加大非遺項目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力度而推出的新舉(ju) 措,以期增加遊客的文化記憶。“下一步我們(men) 將在秀峰區的景區、景點等旅遊場所,全麵鋪開‘非遺探秘遊’。”李偉(wei) 說。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豐(feng) 富,正成為(wei) 推動旅遊發展的強勁力量。近年來,廣西在推動非遺活態保護的前提下,積極推動非遺與(yu) 旅遊深度融合,既用旅遊展現和提升非遺魅力,也讓非遺賦予旅遊業(ye) 更強的生命力。
悠揚婉轉的獨弦琴、瀟灑飄逸的京族服裝、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近日,在防城港東(dong) 興(xing) 市的京族三島,當地群眾(zhong) 與(yu) 各地遊客一起,載歌載舞度過了一個(ge) 隆重的京族哈節。
“京族哈節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也是東(dong) 興(xing) 市民俗節慶遊的亮點。”東(dong) 興(xing) 市文化廣電體(ti) 育和旅遊局局長範國慶介紹,京族哈節期間,東(dong) 興(xing) 市組織了10餘(yu) 場文化旅遊活動,文藝演出、體(ti) 育競技、非遺展示連番亮相,多角度呈現了京族的海洋風情和文化特色,有效推動了當地旅遊消費增長。據統計,京族哈節期間,東(dong) 興(xing) 市共接待遊客49.8萬(wan) 人次,消費4.63億(yi) 元。
廣西各地圍繞民族節慶的舉(ju) 辦,全力打造以非遺為(wei) 亮點的文旅融合新業(ye) 態。位於(yu)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棉花天坑是廣西唯一入選2022年“全國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優(you) 選項目”的非遺旅遊景區。棉花天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顏慶梅說,依托棉花天坑獨特的生態環境,修建了非遺展示館、非遺長廊等展示仫佬族非遺的平台,還排演了仫佬族風情歌舞《月下歌坡》《酒歌》等節目,讓遊客深度享受仫佬族文化。
為(wei) 了提升廣西非遺項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於(yu) 2022年評選了首批53家廣西非遺形象體(ti) 驗店和78家廣西非遺美食體(ti) 驗店,這些體(ti) 驗店均是各地非遺旅遊的好去處。
位於(yu) 南寧市的廣西壯錦博物館裏的米洛甲·壯古廣西味道主題餐廳,展示了壯錦、壯鄉(xiang) 銅鼓等當地特色非遺。餐廳內(nei) ,土家炒檸檬鴨、環江香牛扣、糯米壽司等美食地方特色鮮明……遊客可以在這裏可以開啟一場“非遺民族文化奇遇之旅”。
依托非遺體(ti) 驗基地、非遺小鎮、特色街區、傳(chuan) 習(xi) 中心(所)等場所,廣西還推出了6條民族風情和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為(wei) 遊客提供更多更好的非遺研學遊、體(ti) 驗遊等旅遊產(chan) 品。其中,梧州市文化廣電體(ti) 育和旅遊局推出的尋味嶺南——梧州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是感受嶺南民俗風情和百年商埠風韻的優(you) 質線路。
該線路行程共3天,遊客可以走進六堡茶生態旅遊景區、騎樓城、龍母廟、梧州市博物館等,領略六堡茶製作技藝、梧州冰泉豆漿、龜苓膏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該線路涵蓋了梧州市的9家廣西非遺形象體(ti) 驗店和廣西非遺美食體(ti) 驗店,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製作、生產(chan) 、表演、銷售融合在一起,助推非遺“出圈”,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帶來更大發展空間。(本報駐廣西記者 郭凱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