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國將增發萬億國債支持災後重建和防災減災

發布時間:2023-10-26 10: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澇、台風等災害,部分地區受災嚴(yan) 重、損失較大,地方災後恢複重建任務較重。近年來我國各類極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對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關(guan) 於(yu) 增加發行國債(zhai) 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議案。10月25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guan) 負責人在國新辦舉(ju) 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解讀了相關(guan) 情況。

  “結合災後恢複重建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需要,並統籌財政承受能力,議案決(jue) 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發行2023年國債(zhai) 1萬(wan) 億(yi) 元,作為(wei) 特別國債(zhai) 管理。按此測算,2023年全國財政赤字由3.8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4.88萬(wan) 億(yi) 元,中央財政赤字由3.16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4.16萬(wan) 億(yi) 元,預計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介紹。

  關(guan) 於(yu) 資金投向,主要用於(yu) 8個(ge) 方向:一是用於(yu) 災後恢複重建,支持以京津冀為(wei) 重點的華北地區等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促進災區基本生產(chan) 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恢複到災前的水平。二是以海河、鬆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區為(wei) 重點的骨幹防洪治理工程,支持大江大河大湖幹流防洪治理、南水北調防洪影響處理、大中型水庫建設以及蓄滯洪區圍堤建設。三是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實施預警指揮工程、救援能力工程、巨災防範工程和基層防災工程。四是其他重點防洪工程,支持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溝治理和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水文基礎設施,小型水庫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及安全監測,海堤治理。五是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提高灌溉供水、排水保障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六是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支持構建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ti) 係,推動係統解決(jue) 城市內(nei) 澇問題。七是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ti) 係建設工程,推動災害防治從(cong) 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八是用於(yu) 東(dong) 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優(you) 先支持東(dong) 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

  “為(wei) 了緩解地方在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方麵的財政支出壓力,此次增發的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朱忠明表示。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張世昕介紹,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牽頭組織編製《以京津冀為(wei) 重點的華北地區災後恢複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劃》,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組織各地方篩選準備了一批重點項目,與(yu) 財政部等研究增發國債(zhai) 項目實施工作機製,確保國債(zhai) 資金到位後能夠快速精準直達具體(ti) 項目,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此次增發國債(zhai) 將重點支持規劃的實施。”張世昕說。

  在增發國債(zhai) 資金安排使用方麵,朱忠明指出,增發的國債(zhai) 資金初步考慮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yi) 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yi) 元。為(wei) 了減輕地方財政配套壓力,將一次性適當提高相關(guan) 領域中央財政補助標準或補助比例,並在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中單設“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補助資金”項目,與(yu) 一般性轉移支付、專(zhuan) 項轉移支付並列,集中反映增發國債(zhai) 安排的支出。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26日 0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