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鄉村行·看振興)白洋澱畔的“桃源仙居”

發布時間:2023-10-27 10: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雄安10月26日電 題:白洋澱畔的“桃源仙居”

  作者 趙丹媚 崔濤

  “瓦橋夜月”“望山雲(yun) 樹”……漫步於(yu) 白洋澱民宿聚落,小橋流水的轉角或是磨碾犁耬,或是氣息古樸的舊磚舊瓦,詩意的棲居感油然而生。這裏就是頻頻“出圈”的雄安新區雄縣黃灣村特色民宿,被網友冠以白洋澱畔的“桃源仙居”之雅名。

  黃灣村毗鄰白洋澱。據史料記載,白洋澱北堤有一段名“黃花堤”,堤東(dong) 有條小河,名黃灣河。明朝末年有人遷居於(yu) 此,建村於(yu) 黃灣河邊,取名黃灣。

  “村裏以前大多數人是做塑料產(chan) 業(ye) 的,我們(men) 家也是。”據黃灣村村民李玉梅回憶,當地為(wei) 改變貧窮落後的狀況,瞄準了塑料包裝製品產(chan) 業(ye) ,高峰時,村裏有80多家相關(guan) 企業(ye) 。“但說實話,像做這種企業(ye) 不是長久之計,可能今年不淘汰,明年也就淘汰了。”

  雄安新區設立後,一大批“散亂(luan) 汙”企業(ye) 被關(guan) 停,作為(wei) 被納入雄安新區整體(ti) 規劃的美麗(li) 鄉(xiang) 村,黃灣村謀求轉型和綠色發展,依靠“華北明珠”白洋澱、可與(yu) 長城媲美的宋遼古戰道等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民宿村”。

  走進黃灣村的民宿聚落,木柵院牆,亭台樓閣,木窗外有綠意探出頭來。一座座“四合院”式的民宿既有南方園林的精致優(you) 雅又兼顧北方厚重的建築風格,並把當地著名的雄州八景和農(nong) 耕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

  “大家都搬進樓房後,老宅子就慢慢荒廢了,一方麵想著給村民增加點收入,一方麵也想留住老記憶,所以村裏決(jue) 定把老宅統一改造,打造成‘旅遊+民宿’的休閑度假群。”黃灣村民宿聚落負責人趙彩峰說,自2021年開始打造,目前已打造庭院15處,共81間房屋,按照房屋麵積不同,村民一年能分到4萬(wan) 元到8萬(wan) 元不等的租金。

  “像今年國慶節假期每天都爆滿,遊客和我們(men) 說就喜歡住這種有特色的民居,既有趣又有人情味。”看到越來越多人喜歡黃灣村,趙彩峰很開心,“現在還新打造了十多個(ge) 庭院,也即將完工,希望能給大家更多新體(ti) 驗。”

  遊客多了,日子也紅火起來。

  除了民宿聚落,雄山公園、巾幗共享農(nong) 場、田園綜合體(ti) 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融合發展讓黃灣村的旅遊愈發獨具特色,也逐步盤活了閑置房屋、土地等資產(chan) 。目前,該村每年村集體(ti) 收入達2000萬(wan) 元。

  “這種模式,目前在雄安新區算是獨一份。”巾幗共享農(nong) 場的負責人胡曉雲(yun) 說,共享菜園種植區的經營模式是由個(ge) 人每年支付一點租金,可認領一分地的麵積種植果蔬,體(ti) 驗田園樂(le) 趣。

  “目前這塊區域劃分成了北京區、天津區、石家莊區、雄安區等,供相應地區的遊客認領種植。外地遊客需要的話也可以全權委托給農(nong) 場管理。”胡曉雲(yun) 稱,這樣做是想讓遊客切實體(ti) 驗種植的成就感,也能為(wei) 當地村民提供更多就業(ye) 崗位。

  采訪當日,胡曉雲(yun) 指著立於(yu) 雄山公園的吉祥物“雄小強”“安小美”笑道,雄安新區的設立讓更多人關(guan) 注到了這裏,“現在村子越來越好,希望我們(men) 的未來就像這兩(liang) 個(ge) 吉祥物的寓意一樣,更加讓人期待。”(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