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味兒”越來越濃 農田秋收實現提速提質
央視網消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全國秋收已過八成半。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搶抓農(nong) 時,加緊秋收作業(ye) 。
眼下,重慶榮昌區的5萬(wan) 餘(yu) 畝(mu) 再生稻進入收割期,種植戶們(men) 搶抓晴好天氣,收獲第二茬水稻。再生稻是種一茬收獲兩(liang) 次的水稻,頭季水稻收割後,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適宜的水分、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下,再長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稻穀。
在江蘇灌南,萬(wan) 畝(mu) 高粱開鐮收割。一台台大型收割機將粒粒高粱收入囊中。
當地在發展高粱產(chan) 業(ye) 過程中進一步優(you) 化“訂單種植,保護價(jia) 收購”的模式,由政府和種植戶簽訂種植協議。種植中,還邀請農(nong) 科院所的專(zhuan) 家為(wei) 種植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並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管理。今年當地1.1萬(wan) 畝(mu) 高粱示範種植涉及5個(ge) 村,初步統計每畝(mu) 地比原先增收600元左右。
江西吉安:晚稻迎豐(feng) 收 科技助農(nong) 保增收
秋收時節,江西吉安380萬(wan) 畝(mu) 晚稻迎來豐(feng) 收。農(nong) 戶們(men) 正搶抓農(nong) 時收割水稻,確保顆粒歸倉(cang) 。
在吉安泰和縣灌溪鎮的千畝(mu) 連片高標農(nong) 田裏,農(nong) 戶們(men) 趁著晴好天氣搶收晚稻。種糧大戶劉才寬今年種植了1000畝(mu) 晚稻,在當地農(nong) 技專(zhuan) 家的指導下,他選擇了早熟優(you) 質稻種,不僅(jin) 產(chan) 量高、生長周期短,而且抗病蟲害能力更強。
在青原區富田鎮新興(xing) 糧食產(chan) 業(ye) 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基地收割機剛把稻穀收割完成,拖拉機就開進了田裏,一壟壟規整有序的油菜田翻耕完成。目前,吉安市調度5萬(wan) 多台套農(nong) 業(ye) 機械投入晚稻收獲一線,通過強化烘幹調度、統籌運輸、前置質檢等舉(ju) 措,助力晚稻生產(chan) 實現豐(feng) 產(chan) 增收。
天津:減少生產(chan) 環節損耗保秋糧顆粒歸倉(cang)
作為(wei) 天津糧食生產(chan) 的主要產(chan) 區,天津市寧河區26萬(wan) 畝(mu) 玉米進入收獲的最後階段。今年,當地通過機收減損、土壤改良及提前布局倉(cang) 儲(chu) 能力等多種方式,減少生產(chan) 環節的糧食損耗。
在天津市寧河區東(dong) 棘坨鎮史家莊村的廣袤田地裏,玉米收割機往來穿梭。
科技發掘土地潛力也是當地促進糧食生產(chan) 的重要一環。通過增施有機肥、休耕輪作等方式,原本鹽堿化嚴(yan) 重的土壤得到改善,玉米畝(mu) 產(chan) 由原先的1200斤上升至1500斤。
新疆:超額完成2024年度冬小麥播種任務
今年截至目前,新疆已完成冬小麥播種1324萬(wan) 畝(mu) ,超額完成2024年度1255萬(wan) 畝(mu) 冬小麥播種任務。
在新疆的鞏留縣,16.9萬(wan) 畝(mu) 冬小麥播種即將全麵完成。當地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建立標準化栽培技術模式,提高小麥播種質量。在昌吉市,7萬(wan) 畝(mu) 冬小麥陸續出苗顯行,長勢喜人。
昌吉市組織30名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指導農(nong) 民做好冬小麥越冬前田間管理工作。新和縣冬小麥也已出苗,農(nong) 技人員全程做好跟蹤服務,深入田間地頭做好技術指導,保障小麥安全越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