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引領創新 追求卓越

發布時間:2023-10-30 10: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10月27日,中國期刊界迎來了一場盛會(hui) 。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期刊協會(hui)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大學承辦的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上海舉(ju) 行。論壇以“引領創新·追求卓越:奮進新征程的中國期刊”為(wei) 主題,設1個(ge) 主論壇和6個(ge) 分論壇。各門類、各學科期刊的代表及專(zhuan) 家學者共700餘(yu) 人參加論壇,為(wei) 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大共識,探索更優(you) 路徑。

  做好黨(dang) 刊主題宣傳(chuan)

  作為(wei) 黨(dang) 的新聞輿論工作的主陣地,黨(dang) 刊要在新思想指導下承擔起新的擔當,就必須走準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以黨(dang) 刊的高質量發展為(wei) 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麵作出貢獻,這是每一個(ge) 黨(dang) 刊人肩負的時代責任。

  《南方》雜誌是改革開放前沿和意識形態鬥爭(zheng) 前沿廣東(dong) 的省委機關(guan) 刊,近年來榮獲諸多獎項。南方報業(ye) 傳(chuan) 媒集團黨(dang) 委委員、副社長,南方雜誌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社長陳廣騰在主旨演講中介紹,這些成績,是南方雜誌社堅持“四有”目標,聚焦“五度”發力取得的。即堅持守正創新,著力建設有思想、有溫度、有功用、有綜合傳(chuan) 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四有”智慧型黨(dang) 刊社,聚焦思想高度、報道深度、民生溫度、服務力度、傳(chuan) 播效度“五度”濃墨重彩做好主題報道,加快探索融合轉型的新路徑。

  在“奮進新征程 黨(dang) 刊的責任與(yu) 擔當”分論壇上,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工委機關(guan) 《黨(dang) 建研究》雜誌社總編輯李海翔,在題為(wei) 《推動機關(guan) 黨(dang) 建理論期刊高質量發展》發言中說,黨(dang) 刊姓黨(dang) 是辦好黨(dang) 刊、發展好黨(dang) 刊事業(ye) 的根本原則。機關(guan) 黨(dang) 建理論期刊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擁護“兩(liang) 個(ge) 確立”、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自覺同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標對表,自覺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對標對表。

  推動學術期刊國際化

  學術期刊國際化可以有效地推動學術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促進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術的傳(chuan) 播,從(cong) 而促進學術創新。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部長劉興(xing) 平分析,從(cong) 國際學術影響力來看,我國科技期刊5年來取得顯著進步,學科排名進入國際前25%的期刊由55種增至154種,海外施引次數由14.6萬(wan) 餘(yu) 次增至36.1萬(wan) 次;從(cong) 重磅成果的發布來看,國際高被引論文數量由243篇增至1032篇,增長3倍多;年度高起點期刊的數量由30種增至50種,填補了多個(ge) 學科空白。從(cong) 集群化辦刊改革上看,5家試點單位各有特色,呈現了銳意進取、大膽突破的態勢,像科學出版社、中華醫學會(hui) 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發展。

  《分子植物》是中國自己主辦的本土的國際化的期刊,2008年創刊,用了十五年的時間成為(wei) 世界頂尖期刊。作為(wei) 後來居上的佼佼者,《分子植物》國際化辦刊的理念是怎樣的?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期刊中心主任崔曉峰結合辦刊經驗進行了分享:《分子植物》建立了國際化辦刊團隊,包括國際化編委會(hui) 和一支具有國際視野的專(zhuan) 業(ye) 編輯人才團隊,這在期刊發展的不同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客觀公正和國際接軌的稿件評審製度,始終秉持科學至上為(wei) 作者服務的理念,為(wei) 作者提供優(you) 質服務。

  上海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成旦紅則從(cong) 高校期刊主辦單位的角度,介紹了該校著力推進期刊國際化的戰略:加強與(yu) 國際知名出版商的合作,推動期刊“走出去”的步伐堅強有力。

  聚焦期刊集群化建設

  聚焦期刊集群化建設,也是此次論壇重要議題之一。

  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黃海在《加強政策支持,推動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分享了湖南的做法:集中優(you) 勢資源和專(zhuan) 業(ye) 力量,堅持精準精細抓政策扶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以政策推動期刊品牌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

  中國科技出版傳(chuan) 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期刊發展中心主任、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延紅介紹,科學出版社圍繞集約化建設,目前在打造的全流程出版平台上集群了400多種期刊,圍繞著學科刊群、機構刊群,做了一係列的重要設計。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依托數字化、智能化平台和產(chan) 品,通過高質量的科技出版服務,支撐有一定規模的學術期刊集群發展。邊發現問題,邊解決(jue) 問題,不斷迭代,真正提高科技期刊服務的集約化水平。

  中華醫學會(hui) 雜誌社社長魏均民表示,雜誌社以集群化發展為(wei) 方向,持續創建新的業(ye) 務部門,引進各類人才,期刊集群規模逐步擴大,在不斷提升集群化服務能力的同時也為(wei) 行業(ye) 內(nei) 的醫學期刊提供平台加盟服務,目前雜誌社已經有9本學會(hui) 以外的期刊加盟到平台進行出版和傳(chuan) 播。魏均民建議:對集約化試點單位給予與(yu) 改革配套的期刊管理政策;向集群化試點單位適當增加期刊資源配置,提升期刊出版的競爭(zheng) 力。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道路依然任重道遠,要開拓新思路、尋找新路徑,共繪一流期刊建設的新藍圖。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30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