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智慧鄉村新模樣

發布時間:2023-10-31 10:1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掃碼開啟箱門、投放生活垃圾、等候稱重、打印並領取積分憑條……日前,記者在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付村富家灣小區看到,村民按照規程投放生活垃圾後,便可領取相應積分。

  付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成達介紹,早在《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前付村便投入資金,采購了智能垃圾箱,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村裏搭建了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數字平台,對垃圾實施“一戶一碼”智能化管理,每戶統一發放垃圾袋和含有該住戶信息及垃圾分類信息的二維碼,實現了垃圾投放可溯源。

  “開始推行時,村民們(men) 沒有分類投放的意識,垃圾還是混雜投放。後來,村委會(hui) 出台了政策,凡是按要求投放垃圾的居民,可以獲得‘文明積分’,每一分按當年村集體(ti) 總收入測算,約等於(yu) 60元,村民可以用積分在村裏的商鋪兌(dui) 換生活用品;不按要求投放垃圾的村民會(hui) 被扣分。村民們(men) 看到垃圾分類既有利於(yu) 環保,又能因此享受到福利,都開始自覺遵守分類投放規定。”李成達說。

  目前,付村村民垃圾分類參與(yu) 率超過90%,全村垃圾分類正確率從(cong) 50%提升到80%。

  智能垃圾箱,是付村探索數字鄉(xiang) 村治理的一個(ge) 縮影。如今,付村已成為(wei) 天津新農(nong) 村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榜樣,但這個(ge) 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2019年,付村用了半年多時間,將村民、常住人口以及房屋、社區部件等進行數字登記,為(wei) 智慧平台建設采集了基礎數據。雖然智慧平台搭建起來了,但剛開始時,村民們(men) 仍習(xi) 慣通過傳(chuan) 統方式處理日常事務。

  為(wei) 了讓村民更好地適應和接受數字鄉(xiang) 村治理,村裏為(wei) 基層治理數字平台設置了手機、電視、電腦三類使用終端,以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情況村民的使用習(xi) 慣。李成達介紹,手機端的小程序主要麵向年輕人,集成了智慧黨(dang) 建、垃圾分類、網格管理、圖書(shu) 借閱等一係列功能;電視端主要麵向老人,設置了智慧助老項目;電腦端則既能幫助村委會(hui) 匯總信息、進行決(jue) 策,又起到村務公開的作用,村級黨(dang) 務、村務、財務全都在大屏上向全村展示,實現公開透明。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董山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