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東: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拓顏值豐內涵

發布時間:2023-11-01 10:12: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隨著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以城市書(shu) 房、文化驛站等為(wei) 代表的各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湧現,成為(wei) 公共文化蓬勃發展的嶄新氣象。近年來,山東(dong) 將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打造作為(wei) 推動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一體(ti) 化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構建涵蓋公共閱讀空間、文藝普及空間、文化展示空間等多種類型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格局,讓優(you) 質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浸潤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

  融入新理念,打破人群圈層與(yu) 行業(ye) 壁壘

  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空間以公共文化場館為(wei) 載體(ti) 的建設模式不同,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多設在都市商圈等人群密集區域,采取新(改)建、共建、共享模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和延展度。2023年山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創新文化惠民行動,打造文化驛站、文化廣場等新型文化空間。全省積極推動城鄉(xiang) 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融入新理念、服務新格局,打造更多群眾(zhong) 身邊的“文化客廳”。

  在聊城古城區,以光嶽樓為(wei) 起點往西數百米,有一家名為(wei) 沐凡舍·唐的綜合文化空間,它融合聊城高唐書(shu) 畫藝術與(yu) 城市書(shu) 吧、生態庭院、手工坊等空間板塊,打造“書(shu) 店+”運營模式和特色創意品牌,遊客可以在公共文化交流空間舉(ju) 辦書(shu) 畫展覽、分享讀書(shu) 心得、參加公益性“藝術夜校”活動,也可購買(mai) 地域風格濃鬱的文創產(chan) 品,享受沉浸式讀書(shu) 、高品質休閑體(ti) 驗。聊城市高唐縣委宣傳(chuan) 部四級主任科員王金會(hui) 說,在鬧市區打造這樣一處文化空間,旨在創新服務模式、打破受眾(zhong) 圈層,吸引更多人近距離領略高唐代表性文化符號。

  紅韻樂(le) 安·城市會(hui) 客廳位於(yu) 東(dong) 營市廣饒縣樂(le) 安公園內(nei) ,毗鄰廣饒核心商圈。聚焦“一老一少”人群和旺盛的遊客需求,紅韻樂(le) 安·城市會(hui) 客廳開設稚趣坊、臨(lin) 湖書(shu) 苑、時光雜貨鋪等功能室,打造成為(wei) 一處綜合性、全開放的公共文化陣地,滿足了不同群體(ti) 的多元文化需求。“依托多個(ge) 功能場所,‘紅韻樂(le) 安’先後開展‘新時代·心悅讀’等閱讀推廣活動,免費向市民及遊客提供景區導覽等誌願服務,目前已成為(wei) 便捷又暖心的群眾(zhong) 休憩站、書(shu) 香廣饒體(ti) 驗站和誌願服務集結站。”相關(guan)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服務新需求,突出複合功能與(yu) 個(ge) 性體(ti) 驗

  隨著文化供給日益多元化,人民群眾(zhong) 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需求已從(cong) “缺不缺、夠不夠”升級為(wei) “好不好、精不精”。山東(dong) 在各類公共文化空間打造中注重科學規劃空間格局,把握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風俗習(xi) 慣,突出複合型功能和個(ge) 性化供給,不斷適應城鄉(xiang) 居民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在威海市榮成市,海洋文化貫穿漁民生產(chan) 生活的全過程,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漁家鑼鼓、漁家秧歌和漁民號子。近年來,榮成市探索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服務一體(ti) 化發展,將該市文化館總館與(yu) 22個(ge) 鎮街分館升級改造,新增遊客集散地、海洋文化場館、特色鄉(xiang) 村等15處文化館分館,並在所有的總分館開辟專(zhuan) 區,設立文旅驛站集中展示文創產(chan) 品、旅遊商品、旅遊線路等,同步推動“三漁文化”在景區景點、旅遊鎮村、民俗街區展演。業(ye) 態富集、功能疊加、數量豐(feng) 富的“文旅驛站”,在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成為(wei) 群眾(zhong) 體(ti) 驗地域文化、感受膠東(dong) 風情的新空間。

  作為(wei) 毗鄰濟南泉城路、百花洲的一處文旅消費新場所,山東(dong) 手造展示體(ti) 驗中心匯集16市“好品”“好物”,打造“手造”社交型商業(ye) 新業(ye) 態。嵌入其中的手造·元劇場開設古典樂(le) 劇場、街角沉浸話劇場、搖滾小樂(le) 隊專(zhuan) 場等演藝內(nei) 容,在周末、節假日期間演出,既成為(wei) 市民、遊客欣賞藝術的好去處,又把時下很受歡迎的“沉浸式”玩法引入商業(ye) 空間,提升了商業(ye) 空間價(jia) 值。據介紹,濟南明府城—百花洲片區近年還打造了百花洲劇場等公共空間,同步盤活街頭藝人演出等公益文化活動,拓展雅集、聽書(shu) 等文旅消費項目,不斷集聚業(ye) 態活力,滿足市民、遊客個(ge) 性化需求。

  拓展新內(nei) 涵,營造新式美學與(yu) 品質生活

  近幾年,山東(dong) 各地積極出台相關(guan) 政策舉(ju) 措,充分發揮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等資源優(you) 勢,助力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拓顏值、豐(feng) 內(nei) 涵,從(cong) 而更好地融入城鄉(xiang) 文化肌理,服務大眾(zhong) 品質生活。

  金秋時節,位於(yu) 淄博齊盛湖公園內(nei) 的海岱樓鍾書(shu) 閣遊人如織。作為(wei) 一處城市公共文化美學空間,海岱樓鍾書(shu) 閣以書(shu) 為(wei) 引,廣泛開展書(shu) 展、藝術展等公益活動及“齊閱·城市領讀者”讀書(shu) 會(hui) 等閱讀推廣活動,為(wei) 廣大讀者提供便捷服務體(ti) 驗。“除發揮城市書(shu) 房職能外,我們(men) 還開設書(shu) 店、文創、咖啡等服務板塊,在空間布局中,也廣泛汲取齊瓦當、古車馬等地域文化元素,做到一層一特色、一角一文化。”該項目負責人郝麗(li) 介紹,通過外來書(shu) 店品牌與(yu) 本土地標建築的結合,海岱樓鍾書(shu) 閣為(wei) 市民遊客提供了一種新式生活美學“打開方式”,日均接待遊客1.8萬(wan) 餘(yu) 人次。據介紹,淄博市近年按照“政府引導、社會(hui) 參與(yu) ”原則,在城市公園、社區、景區等新建、改建城市書(shu) 房、閱讀吧等新型公共閱讀空間300餘(yu) 家,與(yu) 公共圖書(shu) 館一起形成了全方位、多輻射的“城市書(shu) 網”。

  在許多村(社區),通過“嵌入式”文化服務模式探索,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還成為(wei) 助力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重要抓手。在東(dong) 營市利津縣利津街道鳳凰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西側(ce) ,有一株生長了幾十年的紫藤樹,經精心策劃,社區打造了“紫藤樹下”黨(dang) 群活動品牌,並成為(wei) 居民開展議事協商、舉(ju) 辦文體(ti) 活動、解決(jue) 急難愁盼、參與(yu) 社區共治的新型服務空間。如今,“紫藤樹下”已成為(wei) 當地極具特色、廣泛融入居民生活的文化圈、活動場,為(wei) 營造和諧鄰裏關(guan) 係貢獻力量。(孫叢(cong) 叢(cong)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