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東梁山:“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領頭雁”

發布時間:2023-11-01 10:16:00來源: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在山東(dong) 濟寧市梁山縣拳鋪鎮西戴莊村立平小麥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每到傍晚,隻要戴立平還在合作社,總會(hui) 有一些村民來找他“取經”。在村民眼裏,同村的戴立平是跟他們(men) 不一樣的農(nong) 民。他不僅(jin) 是當地小麥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還有了新的身份——取得農(nong) 藝師職稱的“職業(ye) 農(nong) 民”。

  “目前,我們(men) 合作社有各類農(nong) 業(ye) 機械16台套,其中大型機械5台套,糧食種植麵積達1050畝(mu) ,實現銷售收入406餘(yu) 萬(wan) 元,已使51名農(nong) 民社員、低保對象增收致富。”戴立平介紹道。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農(nong) 民,關(guan) 鍵在人才,把農(nong) 民培養(yang) 成人才,將有助於(yu) 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部力量。

  今年以來,梁山縣大力施行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職稱評定,通過開展農(nong) 村人才職稱評審,有效激活農(nong) 村人才創新創業(ye) 活力,培養(yang) 了一批技藝精湛、熱愛鄉(xiang) 土的農(nong) 村人才,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撐。

  梁山縣人社局聚焦農(nong) 村科技人才職稱評審中“天花板”問題,完善機製、嚴(yan) 格標準、規範程序,建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優(you) 秀科技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以職稱評定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民參加職稱評定不受學曆限製,不收取任何費用,主要考查其農(nong) 業(ye) 技能與(yu) 帶動效應。重點麵向從(cong) 事種植、養(yang) 殖、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等傳(chuan) 統優(you) 勢和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種養(yang) 大戶、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業(ye) 企業(ye) ,以及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中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工作的骨幹人員,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人才活力,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在大路口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夥(huo) 人劉福元創建的梁山縣賈堌堆田園綜合體(ti) 項目,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2000畝(mu) ,生產(chan) 基礎設施配套500畝(mu) ,草莓、黃桃等產(chan) 業(ye) 園2個(ge) ,土壤地力提升及修複11300畝(mu) ,林網建設15000畝(mu) ,每年帶動全鄉(xiang) 20多個(ge) 村莊260餘(yu) 人就業(ye) ,為(wei) 當地農(nong) 戶創收50餘(yu) 萬(wan) 元,為(wei) 當地村集體(ti) 創收10餘(yu) 萬(wan) 元。

  “職業(ye) 農(nong) 民職稱評審是鄉(xiang) 村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幹事創業(ye) 的‘風向標’,實現價(jia) 值的‘大舞台’,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路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民既是受益者也是主力軍(jun) ,要為(wei) 活躍在廣大農(nong) 村作出重大貢獻的‘土專(zhuan) 家’‘田秀才’‘鄉(xiang) 創客’等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打通職業(ye) 農(nong) 民的成長之路。”梁山縣人社局副局長關(guan) 洪海表示。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