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投融資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截至今年6月底,試點地方儲(chu) 備近2000個(ge) 氣候友好型項目,涉及資金近2萬(wan) 億(yi) 元
氣候投融資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氣候投融資是指為(wei) 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年8月,23個(ge) 地方入選氣候投融資第一批試點。截至今年6月底,試點地方儲(chu) 備近2000個(ge) 氣候友好型項目,涉及資金近2萬(wan) 億(yi) 元,試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在10月底召開的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hui) 上,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氣候投融資試點地方儲(chu) 備近2000個(ge) 氣候友好型項目,涉及資金近2萬(wan) 億(yi) 元;獲得金融支持項目108個(ge) ,授信總額545.63億(yi) 元。
2022年8月,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公布,北京市密雲(yun) 區、通州區,廣東(dong) 省深圳市福田區,重慶市兩(liang) 江新區等23個(ge) 地方入選第一批試點。一年多過去,試點地方有哪些進展?下一步將如何發力?記者進行了采訪。
重點項目獲得金融機構資金支持
浙江省麗(li) 水市縉雲(yun) 縣,縉雲(yun) 抽水蓄能電站正抓緊施工,這裏將建成浙西南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草原一望無際,與(yu) 湖泊林地鑲嵌交錯,百萬(wan) 畝(mu) 草場恢複生機;湖南省湘潭市,河西汙水處理廠的水池、屋頂上布滿藍色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既產(chan) 生綠色電力,又抑製池內(nei) 水體(ti) 藻類滋生……
在這些地方,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引導各類資金進入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推動實現全社會(hui) 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氣候投融資是指為(wei) 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支持範圍包括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兩(liang) 個(ge) 方麵。”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減緩氣候變化包括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能源結構、增加森林草原等領域,適應氣候變化包括提高農(nong) 業(ye) 、水資源、林業(ye) 和生態係統適應能力等領域。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通知》與(yu) 《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在全國征集首批試點地區。自開展試點工作以來,氣候投融資重點項目獲得金融機構資金支持。
“傳(chuan) 統運輸行業(ye) 集中度低、企業(ye) 規模小,轉型需要大量資金。”地上鐵租車(深圳)有限公司資財中心副總裁王建說,“我們(men) 創新模式,批量購置純電動貨車,再租賃給物流企業(ye) ,替代燃油貨車,並運用多維度數字化集約運營平台進行管理。項目順利入選深圳氣候投融資項目庫。”
入庫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相關(guan) 部門對項目的氣候效益、經濟效益等指標進行評估,並邀請各類金融機構與(yu) 企業(ye) 對接金融需求,最終促成了合作,企業(ye) 獲得了綠色資金用於(yu) 轉型發展。
目前,深圳市篩選的70個(ge) 首批氣候投融資入庫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這些項目涵蓋低碳能源、低碳工業(ye) 、低碳交通等六大領域,據測算,對應融資需求約248億(yi) 元。
生態環境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首批報送的183個(ge) 重點項目中有98個(ge) 獲得1821.63億(yi) 元授信,占貸款總需求的62.85%。
搭建平台,健全氣候投融資支持體(ti) 係
地處麗(li) 水市的天富科技(麗(li) 水)有限公司,是一家製造製藥專(zhuan) 用設備、日用化工專(zhuan) 用設備的科技型企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采用先進工藝和設備,可節省能源、物料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020年3月公司創建之初,就申請到銀行的3000萬(wan) 元貸款。隨著企業(ye) 減汙降碳效果逐步顯現,獲得的銀行授信額度提升到5500萬(wan) 元,此外還申請到財政貼息19.18萬(wan) 元。”公司董事長邵成國介紹,這背後離不開氣候投融資數智服務平台的助力。
麗(li) 水市市長吳舜澤介紹,麗(li) 水依托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台,搭建起氣候投融資數智服務平台。在這個(ge) 平台上,金融機構能查詢企業(ye) 的“碳畫像”結果,為(wei) 碳金融服務提供參考;企業(ye) 能精準找到特色碳金融產(chan) 品,線上發起融資申請;監管部門也能動態監測融資對接、風險狀況等。截至今年8月末,該平台累計撮合銀企融資1.36萬(wan) 筆,金額達636.1億(yi) 元。
嘉陵江畔,華能重慶兩(liang) 江燃機發電公司二期項目工地上,建築機械轟鳴,工人有序作業(ye) 。“項目將使用燃氣機組燃燒天然氣發電,低碳環保,建成後年發電量約58.3億(yi) 千瓦時,可節約標煤80萬(wan) 噸。”公司財務與(yu) 預算部主任張濤說,重慶兩(liang) 江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啟動後,這一項目獲得中國銀行3億(yi) 元低息貸款,有效降低了企業(ye) 的融資成本。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兩(liang) 江新區有17個(ge) 項目獲得46.63億(yi) 元貸款支持。
“我們(men) 搭建氣候投融資合作平台,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領域集聚。”兩(liang) 江新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張黎說,“目前還在加快建設‘長江綠融通’數據信息互通專(zhuan) 線,完善平台,拓寬產(chan) 融對接通道,實現項目申報、對接、融資、落地的跟蹤管理。”
除了建立氣候投融資項目和資金對接的平台,進一步健全融資支持體(ti) 係也是地方的著力方向之一。
“針對入庫企業(ye) 特點,深圳建設全生命周期融資支持體(ti) 係。”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四級調研員莫自清介紹,針對起步期的小微企業(ye) ,深圳探索推出綠色金融專(zhuan) 屬擔保產(chan) 品,籌辦針對初創期技術企業(ye) 的創投會(hui) ;針對擴張期的企業(ye) ,舉(ju) 辦政銀企對接會(hui) ;針對成熟期的大型企業(ye) ,推動其與(yu) 金融機構開展全方麵合作,同時製定引進境內(nei) 外資金的便利製度,赴港發行離岸綠色債(zhai) 券。今年深圳已赴港發行21億(yi) 元綠色債(zhai) 券。
完善標準,強化信息披露,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地大力夯實基礎性工作,促進全社會(hui) 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合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完善氣候投融資相關(guan) 標準——
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成立氣候投融資促進中心,加快完善氣候投融資標準體(ti) 係,積極探索立足上海、未來可輻射長三角的氣候投融資標準體(ti) 係;廣東(dong) 省深圳市廣泛參考境內(nei) 外綠色金融相關(guan) 標準,突出深圳製造業(ye) 和科技創新等試點特色,製定氣候投融資項目分類與(yu) 評估規範;浙江省湖州市圍繞環境責任險等重點領域,持續探索綠色金融產(chan) 品相關(guan) 標準。
強化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州監管分局副局長吳狄介紹,湖州在推進碳減排過程中,鼓勵金融機構在為(wei) 新建項目提供融資服務時,評估項目的碳排放情況,並將其作為(wei) 確定授信額度、利率定價(jia) 等的重要因素。
“通過碳核算,可以獲得企業(ye) 準確可靠的碳排放數據。對碳排放數據進行分析,摸清企業(ye) 碳排放源和碳排放強度,有利於(yu) 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減排技術措施。”中節能衡準科技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林說,未來需要引導更多企業(ye) 和金融機構強化環境信息披露,實現數據共享。
協同發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根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數據測算,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資金需求總量約139萬(wan) 億(yi) 元,長期資金缺口年均在1.6萬(wan) 億(yi) 元以上。應對氣候資金缺口,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激勵更多社會(hui) 資本積極參與(yu) 氣候投融資項目,激發金融機構和企業(ye) 在融資模式、金融工具等方麵的創新活力,推進氣候友好型項目落地和氣候友好型企業(ye) 創建。”楊林說。
廣東(dong) 省廣州市南沙區區長吳揚介紹,南沙新區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氣候投融資聯盟,集聚2000億(yi) 元銀行授信資金、1000億(yi) 元產(chan) 業(ye) 基金資源;同時,推動設立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基金,聯合廣發證券等組建氣候基金群,助力項目及技術落地轉化。
“以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和實現‘雙碳’目標為(wei) 導向,以政策標準體(ti) 係為(wei) 支撐,以模式創新和地方實踐為(wei) 路徑,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加強對試點地方的指導,推動加快建設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支持強化氣候投融資產(chan) 品和模式創新,組織開展試點成效評估相關(guan) 工作,及時總結、宣傳(chuan) 推廣先進做法,推動試點工作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記者歐陽潔 劉 毅 李 剛 劉新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