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農人”變成“興農人”(記者手記)
采訪前,記者好奇:一個(ge) 幾百人的小村莊,並無特色資源稟賦,如何吸引百餘(yu) 名年輕人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做起菜農(nong) ?
采訪中,記者看到:實打實的物質保障、手把手的技術培訓,讓年輕人留得住、有錢賺,更長本事、有奔頭。
耿店的故事隻是一個(ge) 縮影。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從(cong) 2012年到2022年底,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員累計達到1220萬(wan) 人;據《“十四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超過1500萬(wan) 人。這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現實需求,也有助於(yu)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要年輕人,要讓“新農(nong) 人”變成“興(xing) 農(nong) 人”。強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落實落細、農(nong) 村基礎設施完善健全、新一代技術融合發展、個(ge) 性化消費持續增長……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新農(nong) 人”提供了更大舞台,年輕人也必將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更大貢獻。李 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