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口岸看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國際物流樞紐作用日益凸顯
中新網新疆阿拉山口11月5日電 (徐金波)“經過多年發展,阿拉山口口岸通關(guan) 過貨能力與(yu) 日俱增,國際物流網初步建成,已發展成為(wei) 集通關(guan) 、貿易、物流、加工、倉(cang) 儲(chu) 、金融、旅遊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沿邊新興(xing) 城市,其國際物流樞紐作用日益凸顯。”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相關(guan) 負責人4日在“走進口岸看新疆”中央媒體(ti) 采訪團見麵會(hui) 上表示。
阿拉山口市位於(yu) 新疆西北部,毗鄰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距離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僅(jin) 12公裏,地處古絲(si) 綢之路的北要道。1990年,國務院批準設立阿拉山口口岸;2003年,被列為(wei) 國家重點建設和優(you) 先發展口岸;2012年,設立阿拉山口市;2015年,被確定為(wei) 國家沿邊開放重點地區;2016年,定位為(wei) 國家中歐班列樞紐;2018年被列為(wei) 國家陸上邊境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據阿拉山口市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前,阿拉山口口岸已成為(wei) 新疆最大的陸路口岸、國家重要的能源資源大通道,通關(guan) 過貨以進口原油、金屬礦石、鋼材等國家急需緊缺的能源資源類貨物為(wei) 主,該類貨物占其進口量的90.5%,使得這裏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同時,自2011年中歐班列開行以來,該口岸年通行量由最初的17列,增加到目前的近6000列,通行中歐班列線路已達113條,覆蓋中國25個(ge) 省區市,可達21個(ge) 國家和地區,累計通行班列逾3萬(wan) 列,占全國通行總量的近五成。
此外,中歐班列經阿拉山口抵達歐洲,要分別比滿洲裏、霍爾果斯口岸縮短運輸距離2500公裏和790公裏,使得這裏成為(wei)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上運輸距離最短、用時最少、運費最低的國際貿易大通道。
為(wei) 全力保障阿拉山口口岸安全通暢,該市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94條寬準軌線(寬軌、標準軌)、亞(ya) 洲最大室內(nei) 集裝箱換裝庫、500萬(wan) 噸散裝糧食鐵路專(zhuan) 用線、100萬(wan) 噸糧油倉(cang) 等,並謀劃實施鐵路車站散礦自卸料係統、多式聯運中心等項目,全力提升通關(guan) 效率,打造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物流戰略支點。
當前,阿拉山口口岸擁有進口整車、糧食、肉類、活畜、水果、植物種苗、冰鮮水產(chan) 品、中藥材、國際郵件交換站、危化品等十大指定資質,以及綜合保稅區、國家級加工貿易產(chan) 業(ye) 園、跨境電商綜試區、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邊民互市、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二手車出口試點等政策平台,既是集鐵路、公路、航空、管道四種運輸方式為(wei) 一體(ti) 的中國資質功能最多、政策平台最全的國家一類陸路口岸,還是中國開拓中亞(ya) 、西亞(ya) 和歐洲市場的聯結點,正加速從(cong) “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樞紐經濟”轉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